查看原文
其他

从摩梭人的村庄被接到魔幻的上海...“想找一份工作,也想出来大城市看看”

黄尖尖 上观新闻 2020-08-19

夜幕降临,位于浦东西市街的一家“徐氏汉东龙虾”饭店迎来了晚市高峰。十三香小龙虾、蒜蓉小龙虾……一道道美味从后厨的八口大锅里翻炒出来,送到前台客人的餐桌上。


在香气和油脂弥漫的后厨里,负责看管着几口高压焖锅,进行“压虾”这一关键步骤的是一个高高瘦瘦的云南小伙,他的名字叫阿秋烨。


今年3月30日
20岁的阿秋烨第一次走出丽江宁蒗县
从摩梭人的村庄被大巴车接到了魔幻的上海
在这家龙虾店开启了人生第一份工作


阿秋烨

虾子在锅里炸过以后,要经过一个在高压锅焖压的过程。加入适当分量和口味的调料,灌入高汤,压紧高压锅盖,直到盖口出气为止,这个环节就叫“压锅”。

最终做成的小龙虾入不入味,靠的就是这一步骤。


阿秋烨3月30日晚上拖着行李来到这家店,31日,龙虾店就开张了。

阿秋烨的工作岗位面对着6个炉灶,还有许多调料容器。“十三香是啤酒、辣酱、十三香酱料加豆瓣酱,蒜蓉口味是啤酒、辣酱、豆瓣酱加蒜蓉……”他一一熟记在心里。“一开始是一个老师傅带着我做,学了一个星期就学会了。”除了压锅以后,炸虾、熬汤,甚至做配菜,整个过程都要学会。

晚上八点以后,饭店的客人持续在增多,到九点时最忙。前一个工友把虾子从油里捞出来以后放在框里,就开始继续炸下一筐。

“压锅需要时间,一旦跟不上节奏,你面前的小龙虾就会越堆越高,然后心里就会越慌。”阿秋烨话不多,刚来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习惯把问题放在心里。

“厨房的活儿并不轻松啊。”“是的,你看出来了。”他笑了笑,轻描淡写地说:“你在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就必须学会承受一些连带的东西,这样才能把活儿干好……”龙虾店是他来上海之前自己报名的,原因很简单:包吃包住,还挺新鲜。

“阿秋烨,你们老家有什么好玩的地方?你们那过节有什么习俗?”来了两个月,和店里的朋友逐渐熟络起来,休息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向他打听家乡的事情。

阿秋烨是摩梭人,属于纳西族的分支,他说族里一些偏远的村子还保留着母系社会的传统,但大多都已经现代化了。去年他从学校出来,想找一份工作,但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在上海烧龙虾。

休息天里,阿秋烨自己走了一些地方,去了繁华的东方明珠,也去了北蔡的郊区。“我想象的是每个城市都有繁华的一面,也有繁华背后的一面,这里和丽江很不同。”他所住的员工宿舍离上班地很近,每天骑共享单车只要10分钟就能到店。

每天晚上跟爸妈微信聊天的时候,他总是说自己不累,说上海挺好的。“如果明天就要走?可能最舍不得这里的人吧,好不容易交到的朋友……”

石祝

石祝是个像水一样的女孩子,话不多,但十分爱笑。

她和阿秋烨是同乡,一起从宁蒗坐着大巴来到上海打工。24岁的她在家乡的泸沽湖当导游,但今年因为疫情缘故,当地旅游业收到重创,她和朋友都相继失业了。“想找一份工作,也想出来大城市看看。”


因为是女孩子,店家给她安排了前台收银的工作。每到用餐高峰或周末,收银台都特别繁忙。“所有人都从这里进去,所有账都从这里过,一看到后面客人排着队买单,心里就会有压力。”这时候,店长徐姐总会带着她一点点学,忙不过来时给她搭把手。如今收银的工作对她来说已经十分轻松,她便又申请到其他岗位,想学更多的东西。

在大城市打工,和想象中不太一样。

“刚来时心里确实是有点落差的。”生活习惯上最不适应的就是晚班的作息。“下午三点上班,凌晨三点下班,刚开始有点吃不消。”石祝从小在纯净的泸沽湖边长大,每天沐浴着清晨的阳光醒来,听着晚风入眠。而在这里,每天凌晨三点下班的时候,坐着店里的班车回宿舍,一路上整座城市空空荡荡的。深宵的食客们陆续散去,而这样的“狂欢”,第二天还要如期而至。

石祝在老家习惯了自由,即便是当导游,时间也大多可以自己控制。“从来没有尝试过这种‘打工仔’的快节奏的集体生活。”犹记得两个月前,历时三天两夜的大巴车上,她和五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一起打打闹闹,嬉笑中来到了上海。“我觉得在这里算是收获了一次经历吧,特别难忘的经历。”

单勇

把阿秋烨和石祝接到上海的,是单勇,杨浦区人社局就促人才中心外来人员就业管理部的负责人。

杨浦区从2018开始对口扶贫丽江的玉龙、永胜、宁蒗三县,每隔一段时间就往返于上海与丽江,将贫困户接到上海就业,并定期地关心他们的就业情况,已经成了单勇生活的一部分。

“宁蒗是深度贫困县,海拔3000多米,当地有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个村庄。一些贫困户不会说汉语,甚至有的人从住宿的地方出来了,就找不到回去的路。”而这些在上海就业的贫困户出了任何问题,第一时间联系的就是单勇。

电话总在半夜打来。一天夜里,一个女孩在手机生产线上突然晕倒,单勇和派遣公司第一时间把人送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女孩只是贫血,后来就给她安排到了超市收银的相对轻松的岗位。“我们提供的是保姆式的陪伴,只要他们愿意求助,随时都能找我们。

“目前的岗位都是他们来上海前自己选择应聘的,但如果到企业工作几天觉得不适应了,还可以换。”单勇说,每年都有的人留下来,有的人因不适应而回去。“如果他们在上海能学到一技之长,回去用学到的手艺创业,或者仅仅是看看上海这座城市,打开了视野,产生了改变生活的动力,这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的命运。

在这样的交流往来中,单勇也与当地这110名建档绿卡贫困户成了朋友。“他们都叫我‘老乡’,人都是有感情的,交流久了自然当成自己人了。”单勇坦言,最开始做这件事只是为了完成扶贫指标,但现在更多的是获得感。“看到他们从一开始不适应,到逐渐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认可,他们由心而发的那种自豪感,我也会很开心。”

万事开头难。“他们从深山里到大城市,刚开始都会不适应,但是只要能坚持下来,后来都发展不错。”最近,单勇会收到一些“老乡”的信息:“等我发工资了,请你吃饭喝酒!”这是单勇最开心的时候。

上海求职小贴士:


农民工返岗从家门口送到厂门口


在上海就业人群中,农民工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中,农民工的用工已达60%以上。对贫困地区返乡农民工而言,帮助其尽快回城就业,不仅仅关系企业复工复产,还关系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


面对疫情,上海依托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通过“点对点”服务保障,为农民工返岗复工制定了“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一站式直达方案,并为其发放防疫用品、提供岗前线上培训,以贴心的后续跟踪服务,帮助来沪就业贫困劳动力“留下来”。今年3月,国家移民管理局上海边检总站主动协调对接用工单位,引导帮扶贫困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苗族乡60名农民工来到上海振华重工上班。上海杨浦区对口援建贵州遵义三县、云南丽江三县,将线下招聘会改到了“云上”,数十家企业,1200多个岗位在线上发布,让有意向的应聘者报名,同时组织网络面试,用专机和专车把面试通过的年轻人接到上海就业。


为贫困户提供就业的这些企业,包括大型制造企业昌硕科技,也包括疫情期间产生巨大用工需求的生鲜电商盒马鲜生、叮咚买菜等,为贫困户就业提供了丰富的岗位。这些岗位既能让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又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另据统计,上海最近已有23万来自云贵等地的家政人员返岗,对于目前家政市场供需双降的状况,上海家政行业正广泛动员会员单位,在保障员工健康的前提下加速复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黄尖尖
微信编辑:佳思敏

◢ 猜你想看↓↓↓
不是地铁,不是高铁,刷交通卡,穿黄浦江...这条上海铁路新线,你猜对了吗?
去不去幼儿园,你征求过“神兽”的意见吗?赶紧来听听“小后浪”的心声
上海⇋扬州,终于有直达火车!只要2个多小时,开启扬州逛吃模式...攻略收好7月走起~
微整形变“危”整形!上海警方打击非法医美,涉案金额超六千万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