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考了97分,反被爸爸训斥:怎么没考100分?91岁于漪:教育孩子急不得,急不了,急不来

郭泉真 上观新闻 2021-01-05
91岁的“人民教育家”于漪
破例接受了解放日报·上观新闻的采访

在访谈中,她哽咽了四次
都发生在讲到孩子与父母老师之情时
于漪说:“孩子是人,美是和谐。”
今天,让我们继续倾听她
再谈教育焦虑与美育





【人物简介】于漪 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工作者”“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等称号。2019年9月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她的第四次哽咽,是说到一位“捣蛋王”。

于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带过一个班级,有两位学生“真的调皮捣蛋得拆天,高中生啊,不断给教师出难题”。于漪不断家访,不是告状,是深入了解,寻找闪光点。慢慢地,彼此共同语言多了,学生转变了,“做许多好事,还认真练字,字写得很漂亮”。再后来,他们毕业,工作,退休。而其中一位,不幸患上了癌症。于漪得知了情况,特地请同学带给他一包西洋参,要他保重身体。“他很感动。他身体不好,已是七十多岁的人,还专程上门来看我。”说到这,于漪哽咽了。

91岁的她动情感叹:“其实这种情分是无价的,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从中也可见,人是会变的,我们不能用凝固的、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小孩子的成长,是‘X’,这里头学问很大。”

上篇她讲到“我们做老师、做家长的,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要发现孩子的优点,要呵护孩子的缺点”,强调“非常重要的一条,是要创造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孩子发光”。那么,怎么营造?她着重提了三个想法。


作为师长,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态好起来
一定要去除冷漠、急躁、过度的要求
温柔一点,温柔是心灵的优雅

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当中成长,作为师长,首先要使自己的心态好起来。

第一点,我们要端正心态,把握好两个不同。教师跟学生,是成人和未成年人,首先有代际的不同。一般来说,师长起码比孩子大十几岁二十几岁,有的老师要大三十多岁。我们要清醒地认识这个不同,把握这个不同。千万不能把自己的思想言行,作为标杆来要求学生。

我们现在要求孩子,往往都是以成人的看法。我的想法如何如何,我的做法如何如何,我认为这样是对的,我认为这是怎样的。其实你小时候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笑),也是一步步成长到今天的。现在你要拿成人的标准来要求他,怎么可能呢?没有人是没有缺点的,我们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再考虑周到,也有不周到的事情。要求孩子面面俱到,怎么行呢?

我讲一件真事。有个孩子,读小学四年级,考卷发回来了,数学得了97分,很高兴地回家。结果爸爸一看分数,面孔马上板起来。先还不讲话,实在熬不住了,这位爸爸责问:“还有3分到哪里去了?”孩子考到97分,很好了,应该是表扬啊。学习,是很艰难的。我们自己学一点东西,真正学到脑子里头,灵活运用,多么艰难。尤其对小孩子来说,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哪能是百分之百。这位爸爸这么一说,好了,小孩子吓坏了,还有3分讲不出来,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训斥的杂音让小孩子背了个沉重的包袱,下次一定要考100分的,否则,还要挨骂,这怎么得了?

任何一个分数,考不出孩子的综合素质。没有一张考卷,没有一个分数,能够衡量出孩子的整体素质。不可能的。它只是一个手段,对某个阶段的学习,了解一下,衡量一下。所以一定要把握,要去除这种冷漠、急躁、过度的要求。要温柔一点。人的高贵,不仅在自身的修为,还肩挑教育好下一代的神圣责任,薪火相传,绵延发展。作为师长,你要教育下一代,一定要学会温柔。温柔是心灵的优雅,是一种美。你温柔一点,孩子接受教育就温暖,就比较和谐。

第二个不同是时代的不同。我们成长的环境,和孩子成长的环境,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革命、网络时代、人工智能……孩子和我们小时候是大大不一样了。我们长辈并不是什么都比小孩子强,比下一代强。我看到2018年全国互联网网民的调研数据,我们的未成年网民规模是1.69亿,近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网络,包括学习交流等活动。我们那个时候的小学生,跟现在的小学生比,怎么比啊。我想我简直就是傻瓜一个。现在的孩子,视野多么开阔,电脑、电视、手机,简直就是真的坐在家里见世界,咫尺天涯。远在天涯海角,一个手机就能看到了。你得承认社会发展到了这样一个阶段。我和青年教师比,也许经验教训比他们多,但是我在信息方面,根本连他们的学生都不如。承认这个事实,才会有良好的心态。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就会虚心,就不会自以为是。所以一定要调整好心态。心态好,有责任担当,就自然而然地,会去除掉很多急躁,去除掉不切实际的要求。


孩子的成长都有他自身规律
父母也好,教师也好
任何人不能代替


第二点,我觉得要调整视野,开拓追求的目标。

当今时代,真就是一个地球村,一定要调整自己的视野。不能只是看到课堂里头,就是一张考卷,就是一个家庭。一定要把家庭、学校,放到整个社会、整个世界大背景下来认识思考。调整了视野,就能开拓培养的目标。孩子的成长都有他自身的规律,任何人不能代替。父母也好,教师也好,没有一个人可以替学生成长。古人讲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他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我们只是帮助他打好做人的基础,做人的底线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只是帮助他学些生存发展的本领,为他们今后走健康的人生之路做准备。

基础打得好,打得正确,打得牢靠,打得宽泛,孩子就能够发展得更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人、有用之才乃至于栋梁之材。我们不是去虚无缥缈地高悬一些目标。不要听一些鼓动,一些吹嘘,一味追求高职位、高收入,沉迷在荣华富贵里。我前头讲到的“学以成人”为什么是中国教育的精神家园,因为它有三个注重。

一是注重情感、道德、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的教化。二是注重对家庭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三是注重对家庭、国家、社会的奉献。这很有中国特色。我们学以成人,不是唯我独尊,而是既要爱自己也要爱别人,推己及人,美美与共,世界大同。追求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清楚。

中国人讲得很清楚,“天生我材必有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成人、成才的道路,终究是四通八达的。我们过去,六十几年前,我学什么,将来就做什么。现在不是的。进入到了信息社会,人机共存的时代,互联网的时代,新的产业新的职业层出不穷,你都想得到?都有预见性?不是这样的。

你有了基本的东西,把做人的底线牢牢把握住,有生存发展的真本领,从根本上说,是不用怕的。我们要打开这样一个视野,不要一味只求悬的目标。要尽量考虑得很宽,而不是很逼仄的,华山天险一条路。一切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从时代的需求出发。


在你看来不值一提
在他就是困难,就解不开
你要帮他,要倾听


第三点,要协调我们感官的功能。作为师长,要增强亲和力,要赢得孩子的信任、信赖、尊敬。根据我自己的体会与观察,我们也用眼睛,但有的时候观察得不够细致、不够深入。我们用得顶多的是嘴巴(笑),倒不是吃东西,而是不断地讲话。对学生提要求,做这个,做那个,乃至于喋喋不休,絮絮叨叨。学生烦死了。学生最讨厌的就是絮絮叨叨,你讲一遍好了,你讲五遍十遍还要讲,没完没了。

我自己教课的时候,非常注意语言的得体和新鲜感。比如讲“观察”,每次都尽量用不同的词,否则学生要腻的。我讲“打开认识的窗户”,讲“识得真、勘得破”,讲“洞悉、穿透”,等等。老是炒冷饭,学生怎么要听呢?高中的孩子,能够独立思考了。他的世界里头,东西是很多的。我们要调整感官,改掉絮絮叨叨的毛病,让耳朵多发挥一点功能,要倾听孩子的心声。

我过去很懵懂,以为上课上得一清如水,学生学得就好了。不是这样的,根本不是这样的。你讲得一清如水是基本要求,但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教育家卢梭讲过,我们出生时,没有带任何东西,我们长大以后所需要的东西,都是教育赐给我们的。这句话讲得很深刻。为什么教育能够带给我?因为我有求知欲,我觉得很好奇,我有乐趣,我讲话大人听啊,我某个方面有能力啊,我在形成良好的习惯啊。这些,不能被破坏被漠视,在每个孩子身上表现得又不一样。

因此,我们一定要倾听学生的呼声。孩子他有内心的诉求。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你看来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在他,就是困难,困惑,他就解不开。因此,你要帮他来承担,帮助他来排解,你要倾听他内心的需求。
要倾听,就要有亲和力。要知道他有什么兴趣爱好,他喜欢什么,他关心什么。

我做老师,我觉得起码要走进学生的“三个世界”。第一,知识世界,这一点我们老师做得比较多。第二,他还有生活世界,他对生活的向往,是些什么东西?生活世界是琳琅满目的,这就有对的、有不对的,那么我们怎么来引导。你要走进他的生活世界,知道他追求什么,向往什么。第三是他的心灵世界,所思所想,是非善恶的认识与判别,等等。

我为了走进孩子的世界,认认真真去学那些我不懂的东西。男孩子往往喜欢体育,我觉得非常好。体育本身有一种精神,团队的精神,不怕苦的精神,克服困难的精神,奋斗的精神,还有技能技巧,对发展脑子都很有好处的。我做班主任,做校长,都非常重视体育。体育不仅仅是一门课,而是孩子成长的一个方面。为了和孩子有共同语言,彼此的心弦,就要对准音调。一个交响乐,它的提琴和钢琴,要对得起来的。对准音调,你讲的话,才能在他心中弹奏,发出音响,才能引起共鸣。因此,我真的去看足球,去看场上什么是前锋,什么是中场,什么是后卫,后卫里头什么是“清道夫”,现在“清道夫”不谈了(笑)。当时踢中场最有名的,是容志行,他是怎么样的,迟尚斌又是怎样的。

我本不注意足球,因为学生喜欢,我就要了解,我也就喜欢上了。后来发现,足球赛就是人生,学问大了。女孩子喜欢排球,我也跟她们一道打排球。男排女排特点是什么,女排精神是怎样的,二传手谁最好,郎平为什么她这个“铁榔头”是行的……你说,不进去,怎么会有亲和力呢?

我跟高中同学经常谈什么?谈文学。新出来一本书,他有他的看法,有的时候你是想不到的。谈音乐,谈艺术,谈画画。谈为什么画画里头,中国人讲究空白,为什么西洋画不讲究。他会有他自己的很多想法。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学习的养料。

倾听,本身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中国人是讲君子之道的。君子的气质里头,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谦虚,虚怀若谷。倾听孩子,你就跟他有很多共同语言,你才有亲和力。有位女孩子,原来是坐不住的。她的奶奶就教她绣花,这位奶奶很有教养。后来慢慢地,她坐得住了。她把绣的花拿来给我看,这里针脚如何,那里没有绣好,说我原来心像猫抓心一样(笑),特别叮嘱我“于老师,你不要告诉别人噢,我只告诉你听”。你说这种珍贵的信任,去哪里找?

所以说,倾听非常重要。我自己也有教训。我就一个儿子。我平时不大管他学习的,我只管做人。我当时管他就两件事情。第一,不是自己的东西,金子也不能碰。第二,不能说一句谎。因为孩子说谎,就是坏的开始。他再闯祸都不要紧的,不能说谎。他大概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我难得翻他作业,一看,数学本子上,60分改成100分,乱七八糟的。他当时已经睡觉了。我就把他喊起床,问他怎么回事情,他又说不清楚。我当时住复旦大学宿舍,班主任家就在不远处,我就带他过去。因为说谎是不能原谅的。教育求其真,防微杜渐,任何坏事都是从小的开始。闯祸,打掉一碗饭,这都无所谓的,没有关系的,就要说真话,所以我非常重视。

到了班主任老师家询问,老师说明了情况。原来不是他,是旁边一个同学捣蛋写的。我当然就不责怪他了。我们当时住在宿舍底楼,有块小黑板,平时工作很忙,有什么事情就写在小黑板上。第二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小黑板上面写了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笑)。我赶紧检讨,我说对的,我首先就没有信任他,我应该认真地听他把话说清楚,而不是急着去核实。家庭成员不是大压小,而是大家要服从道理,明理。



不该管的管得太多,该管的管得太少
真正该在意的是习惯
要耐心等待,精心呵护,耐心教育


最后我想说,真正该在意的是什么。有的时候,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其实把孩子成长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忘掉了,就是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形成素质,素质形成品质。我们现在,不该管的管得太多,该管的管得太少。不和谐啊。我记得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讲过:好的习惯,就好像精神世界里存放的资本,它会不断地增长,你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而坏的习惯,就好像是道德上还不清的债,它会不断用利息来折磨你。好的用不完,坏的偿还不完,不断地折磨你,乃至于破坏了你的创业,你的道德。其实这是很有道理的。

所以我们的家庭,对孩子生活的良好习惯,尊老爱幼的习惯,推己及人的习惯,要很好地帮助他去养成。学校里头,学业成绩不好的,往往首先都是学习习惯不好。我教了很多学业困难的孩子,几乎都是因为学习伊始有了不好的习惯,纠正起来十分困难。学习有良好的习惯,做人有良好的习惯,生活有良好的习惯,这就是秩序。交响乐之所以和谐,它有秩序。主次详略,长音短音,都是很规范的。没有秩序,没有规律性,怎么会和谐呢。社会的和谐一定要有秩序,家庭有秩序,学校有秩序,社会就有良好的秩序,每个人放在他应有的位置上。

习惯养成,其实是从被动的,到主动的,再到自动的。学生很小,你告诉他,看见年长的人,应该叫什么,他听你的,是遵从,是被动的。慢慢地,他应该是主动的,主动认为这样是对的。我已经十几岁了,晚上可以把大家吃的饭碗收拾好了去洗,成为一种习惯。吃饭了,大人没有动筷子,我最好要等爸爸妈妈来了以后,再一起吃,养成良好习惯。到了最后,认同了以后,习以为常了,就内化为自己的,我必须这样做。红灯,没人,我也不走,我自己必须遵守,这就自动了。

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人的培养。我开头讲,交响乐那么和谐,一定是指挥者很好。比如指挥家余隆,比如老一辈的黄贻钧。指挥者的修养很重要,要让每个乐器发挥功能。黄贻钧会十四种乐器,吹拉弹唱,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爵士鼓、风琴、小号、圆号都会。这样,他就能够从容不迫,游刃有余地指挥全部演奏员。在他指挥下,演奏员是不能懈怠的,吐法、弓法、弹法、敲法有没有问题,一目了然。所以今天,我们教师要继续学习,要有育人的真本领。家长,怎样做家长,恐怕同样也是要学习的。因为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问题,面对的是我们可爱的孩子,国家的后代,民族的希望。

今天怎样做教师,今天怎样做父亲,这个鲁迅先生提出来的问题,仍然是我们要解答的,要有时代色彩的解答。因为人总是未完成的。我们带着已知的可能性,再进入新的可能性。我们的孩子是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鲁迅先生讲,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三角形的斜面,这是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作为师长,我们要耐心等待,精心地呵护,耐心地教育。要创造和谐,就要“慢慢走,欣赏啊”。


❈  ❈  ❈

【访札】于漪的“办法”是从哪来的


曾经有一位非常叛逆的学生,被于漪春风化雨,后来成为博士。

另一位现在的小学生,看到她一个教学案例后,被深深打动。据说这是上海教育界广为流传的一堂经典公开课:一位同学脱口而出发问,课文中的“万万”是什么意思,惹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发问者一时十分尴尬。于漪这时说:“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接着进一步互动、引导说:“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最后又说道:“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获是怎么来的?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就这样,在大家的目光与掌声中,发问者又自信地抬起了头。

这正是于漪这次访谈讲到的“就势呵护”。呵护还不止于当时。现在那位小学生看后,一下就因为感动而产生了共鸣,并感叹“于老师真厉害呀”,进而很自然地产生了对她的尊敬、信任与认同。

她的“厉害”,她的办法,来自于很多个点的集合。

首先还是从爱出发。她这次访谈,四次哽咽,每一次都是因为对孩子们的爱护之情。也正因为始终从爱出发,她这两次访谈,又常常是说中带笑,为孩子们的缺点其实是可爱、有趣而笑,为大人错把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而笑,一次又一次地,确实如她学校老师所说,“哪怕批评的时候也在笑”。其实对一些需要纠正的情况和现象,她一方面也很是着急,所以一直没有停止花力气去思索,深挖根源,寻求破解,但同时她又总是从爱出发,看到许多身处其中者的困难其实是困惑,着力于解决他们认识上的误区。可以说,在四次哽咽与频频笑言背后,都是一位教育者的初心与宽宏。

第二,也正因为是这样的动机与格局,于是促使她思索,勇于直面问题,始终紧盯问题。比如她很诚恳地说:要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种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所以我们一定要静下心来,学习做老师、做家长,要“直面问题,来很好地认识,来很好地破解”。又如,她旗帜鲜明地一再强调:我们身为师长,必须蹲下身来,认认真真了解孩子,想方设法研究孩子,努力走进他们的世界。“不了解怎么行?”“不研究,怎么会有办法?”

第三,她的研究,抓真问题。从她的话,往往可以看出她思考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国家最最重要的是人,有了人就有了一切。”她教课,从来不喜欢去教务处看分数。她做校长也喜欢听课,老师水平一听就大致有数。她对孩子“办法多”,秘诀就是研究。“对小孩子研究不够,自然就缺少办法。”“不研究,就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具体情况。打架其实不都是坏事,有时候是打抱不平。”“不能脱离实际。西方来的有些是对的,有些是不对的。因为国情不一样,文化不一样。我们要教育的人,是大视野、大情怀的,不是霸权主义、唯我独尊。”

进而,第四,她的办法,尊重规律。她不少话值得细品,就因其中有紧扣规律的深入思考。她与记者讨论时,脱口而出了一句:“小孩子要放在群体里头去帮助,形成‘场效应’。”这就像交响乐里的每个乐器、每个音符,每个人找到自己恰如其分的位置,心态就会和谐。所以她这次访谈从交响乐说起,其实是深入思考后的结果,有内在的深层逻辑。她还再三强调,小孩子特别是婴幼儿,一个月都一个样的。七岁入学,大月份生的跟小月份生的就不一样,几个月差别就不一样,“急不得的,急不了的,急不来的”。人不能够破坏规律。我们中国讲究的不是控制自然,而是顺势,应天地而教化。到那个天时,小孩子会豁然开朗的。

她最后讲到,美是熏陶,美是感染。她深情回忆“我们老师讲爱国,并没有说你们要如何爱国,他就是讲得激情澎湃,自然就感染了你”。她反复说“最好的教育是无痕迹的。所以美育是一个突破,因为人人都追求美好,向往美好。硬讲大道理,不要听的,现在小孩多少敏感。不能是我们讲个正确的,马上就要他学。应该润物无声,在孩子面前少‘吐槽’,多讲些好的、正面的事例,并请他们发表意见,在讨论中潜移默化起效果”。

两次访谈后,记者最大感受是:教育确实是一门艺术,要研究孩子,要研究规律,而且是认认真真地、当回事地去研究,放到心头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如她所说,孩子的不足就是你的不足,孩子的问题就是你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就像一本漫画的书名——《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要潜移默化,首先就得自己“有一身真本领”,首先得做好自己。

事实上,回想起来也忽然意识到:两次上门采访,两次都是91岁的她,自己前来开门迎接。虽然她的家人也在,但老人如此坚持,就是一处润物无声的细节,在接触者意识到的那一刻,埋下一点触动、一粒种子。“最好的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这句话其实蕴含着某种规律:做好自己,进而在自然而然中,让对方的心灵被唤醒、意识到。大人和孩子是一场缘分,孩子不是大人的物。好好对待孩子,做有办法的养育者,从研究孩子、尊重规律、成为更好的自己开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郭泉真

微信编辑:车车


◢ 猜你想看↓↓

新当选上海市长龚正:接过市长“接力棒”无上光荣,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政绩

龚正当选上海市市长

淮河告急!2000多人连夜转移,王家坝再度开闸泄洪,上海消防星夜驰援芜湖→

上海本周热浪来袭,后天飙升至35℃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