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园即巅峰?30年前沪上“最网红”景点,如今游客寥寥…上海大观园还能重回巅峰吗?

晨薇、佳楠、成东 上观新闻 2021-01-05
说到上海的旅游地标,你首先想到的是?

外滩三件套?迪士尼?南京路步行街?

那在30年前呢?上海最“网红”的景点在哪?

在青浦金泽,有一处上海老牌流行地标——上海大观园。

在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万人空巷的当年,上海大观园同步开放,无数上海人、乃至周边城乡居民,满怀对文本的敬意和流行的追捧,几乎踏破了上海大观园的门槛。

30余年过去了,曾经热闹红火的大观园现在还好吗?


沉浸式故事现场

大观园里看贾府兴衰史


“知道上海大观园吗?去过吗?”

这是一个能鉴别上海人年龄的问题。

40岁以上的上海人通常会欣然一笑,“小时候春游的时候去过,不过好多年没再去了”。

年轻一点的上海人,许多人从没去过大观园;而新上海人,大多不知道上海大观园在哪里。

江南仿古园林、4A景区,这些是上海大观园的标签。

在上海大观园设计的初衷就是想还原《红楼梦》书中的大观园:怡红院里,晴雯病补孔雀裘;沁芳闸边,宝黛共读西厢记;山石僻静处,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有凤来仪阁前

丹凤榭与省亲别墅


87版红楼梦剧照

除了有型,园林设计更要有神。

1984年,上海大观园里的怡红院由上海园林设计院总建筑师梁友松操刀,最先成型。怡红院入门右见西府海棠,左见芭蕉和罗汉松。

海棠红若施脂、弱如扶病;芭蕉叶阔大,可书写,所谓“书成芭蕉文犹绿”,这是园艺大师为了渲染主人贾宝玉的脂粉气和书卷气特意设计的。
种植罗汉松,则是贾宝玉最终归宿的隐喻

怡红院后花园一瞥

到了蘅芜苑,迎面高耸的玲珑山石,将院内的房屋悉数遮住。《红楼梦》中贾政初入大观园,对这一景致颇为不满:“此处这一所房子,无味得很。”可一旦绕过山石,建筑师的心意却了然:楼阁用了中式古典宅邸中常见的两面厅,南冬暖、北夏凉,将主人薛宝钗之特殊地位烘托出来。

院门上书三个颜体字“蘅芜苑”,又在角落里遍种爬山虎、常春藤,毫不掩饰薛宝钗稳重端庄,却又处事圆滑、攀附的性情。

蘅芜苑内玲珑山石。


爬山虎遍种,映衬蘅芜苑主人攀附个性。

妙玉所居栊翠庵,墙面用了青灰色和米黄色花岗岩凿砌。可粗犷的岩石墙内偏偏坐着一座精雕细琢的汉白玉像,联想清冷孤傲的妙玉惨遭强盗掳走的小说结局,园林设计师的用心便可知了。

和近几年流行的沉浸式剧场一样,上海大观园在设计时就已经是一个沉浸式的故事现场,必定要按照特定的游览路线走一遭,才能得其精妙。

从起点“曲径通幽”处出发,经怡红院、栊翠庵,过三春居所后,到蘅芜苑,最后是潇湘馆……一部兴衰荣辱的家族史,一段凄美错位的爱情,逐一道来。

刻着金陵十二钗的大照壁。李茂君 摄

宝黛共读西厢(87版红楼梦剧照) 资料照片

古树名木、古董家具…
大观园里有多少宝贝?


上海大观园建成前10年,年均接待游客超过140万人。到2000年后,园区一年的客量断崖式下跌至35万左右,大致规模勉强维持至今。

不久前,记者于周末中午时间造访,当时园内人数仅152人。“对于上海大观园这样一个传统文化的荟萃地来说,十分可惜。”上海大观园总经理孙俭说。

事实上,当初上海大观园建造之精、设计之巧,的确已突破了《红楼梦》的文本意义。

皇家园林与江南园林的融合

在园区中轴线上,元春省亲时行皇家大礼的大观楼、行家礼的“辅仁谕德”堂等,均是一片碧绿琉璃瓦(按封建礼制,等级仅次于黄色琉璃瓦)。“这是典型的皇家园林风格。
而在东西两侧各处,景观又回归小巧玲楼、色彩素雅的江南园林风格。虽是仿古建筑,却是三千年以来中华造园完整宏大的园林典范。

省亲别墅系皇家园林风格
中轴线两侧建筑均为江南园林风格

想再搜得这些奇珍异宝已无可能

此外,园区建设之初,数百员工曾尽心竭力奔走全国各地换购红木家具,搜罗了大批量明清以及近代的奇珍异宝。
如正门门厅一对石狮,乃原清乾隆年间北京某王府镇宅之物丹凤榭楠木透雕的落地罩,相传是晚清年间作品;栊翠庵内室东间一张红木榻床,西间博古架上陈列的各式名贵茶具,均为明代家具、器皿式样。

园内到处是明清风格红木家具,十分珍稀
“现在是黄金易得,红木难求,想再搜罗这么多宝贝已无可能。”来自浙江金华的田青城夫妇,上世纪90年代曾来上海大观园游玩,如今20多年后重游大观园,盯着怡红院里的紫檀木制屏风感慨不已。在不少游客看来,称上海大观园为红木古董家具博览馆,亦不为过。

古树名木留下园艺经典

上海大观园另一种稀世“收藏”,则是39株百年古树。建造之始,大观园曾被城市赋予过特殊意义。彼时的上海,社会事业百废待兴,人均绿化面积只有一张报纸的大小。
上海在淀山湖畔新建风景区,一是为市民辟设一处符合当时潮流追捧的文化休闲地,二则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域绿化的短缺。
因此,工程建设中尤其重视园艺的设计打造,从各处移栽了古树名木,如怡红院里500岁的罗汉松,牡丹亭前魏紫、豆绿、胡红、一品朱衣等名贵牡丹花品种……为后世留下不可复制的园艺经典。
园内四处可见古树名木、鲜花绽放

文化“变现”之路坎坷
大观园还能重现辉煌吗?


依靠着红楼梦这个文化IP,再加上前期投入已经打下扎实基础,为啥上海大观园还是被游客渐渐遗忘?

1991年起,上海大观园每年举办艺术节、戏曲展、知识竞赛,推出“做一天红楼人”“元妃省亲千人仪仗表演”“妙玉撞钟”等开先河的文化体验活动。园区还利用淀山湖开发划船、快艇等水上项目。

但绝大多数文化创意策略的生命周期都很短,1996年后,大观园的客流出现明显的拐点,文化项目虽也常有更新,但一波热浪后很快无人问津。

园内为数不多的商家正在制作鲜花饼

“近几年,上海大观园的门票收入稳定在1000万元,加上租赁费用、补贴等,营收在近2000万元。不过人力开支还是超过1500万元,职工平均年龄高达53岁。同时,大观园的建筑和设施也开始老化,维修、更新的成本增加。” 上海大观园总经理孙俭告诉记者。

国内三座脱胎于《红楼梦》的景区,发展命运各有不同。地处市中心闹市区的北京大观园被纳入北京博物馆体系,稳扎稳打;河北正定荣国府成为教育培训基地,有声有色。

相比之下,最早开园的上海大观园,运营30余年,开园即巅峰,此后屡次改革管理体制、创新文旅内容,却一直无法找回当初的热闹。

雨天,旅游团撑伞游大观园

“上海大观园的没落凋敝,并非传统文化失去受众。”上海财经大学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认为,上海大观园输在没有引入景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即没有依据游客需要与竞争对手挑战调整升级业态,推出的文化产品在90后、00后的消费市场上也缺乏吸引力。

目前,上海大观园现已推出“红楼课堂项目”,去年一年吸引了来自江浙沪地区8000多位小朋友参与。“我们还计划推出古装网红走秀、元妃省亲角色体验活动,同步开发大观园主题的书签、纽扣、布袋、文房四宝等文创产品,试水长三角市场。”孙俭说。

大观园推出的红楼课堂

大观园制作的红楼周边产品

记者采访时,遇到上海大观园中里唯一的90后职工、园区讲解员李梦雅。

小李对大观园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大观园一定会越来越好。我经常把园内的景观以短视频形式发布到互联网上,在内容生产过程中越发觉得大观园有卖点,有网红气质。而且,伴随长三角周边交通体系日益完善,大观园会老树发新芽的!”

目前已有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公交通到大观园

你去过上海大观园吗?
你觉得它应该如何改变?
欢迎留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杜晨薇、车佳楠、李成东
图片摄影:李茂君、车佳楠、李成东、杜晨薇
微信编辑:胡雨松
校对:SYL


◢ 猜你想看↓↓

雪莲花也太惨了!艺人公开采摘、网红把它煮了吃…保护濒危野生植物,为何如此尴尬?

“雨雨雨雨”已在路上,上海本周气温又见“1字头”,会入秋吗?

被告人以强制猥亵侮辱罪批捕,为何现在这项罪名没了?6问李心草坠江死亡案

潮水太猛,十几辆车瞬间被冲走!国庆有此安排的要注意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