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很多人不惜丧命也要“逃”去香港时,邓小平和习仲勋下了这个决心 | 信仰之路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1-10-13



1

顾立基永远记得34岁时的那个周六上午。那是1982年的春天,一位65岁的老人骑车来到清华园,敲开一间男生宿舍的门。顾立基悄悄离开一屋子尚在补觉的青年,随老人到楼下的长椅上“坐谈”。半个多小时后,这个从上海来到北京求学的年轻人决定:去深圳。

65岁的老人叫袁庚,40多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参加过抗日战争,当过炮兵团长,做过多年外事和情报工作,“文革”时坐过牢,1978年被任命为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

打动顾立基的是袁庚的一句话。后者告诉这位小30岁的后辈,过去的体制像“蒲包里的一堆螃蟹”,螃蟹的腿你钳着我,我牵制着你,谁都别想动,谁都动不了。但在深圳蛇口那个地方,“可以闯出一条路来,改变‘你牵制我、我牵制你’的现状,大家一起往前走”。

1982年,很多人像顾立基一样,孤身从全国各地来到深圳,来到蛇口。这是改革开放正式启幕的第四个年头,是“经济特区”正式问世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广东省宝安县改名“深圳”的第三年。

那首日后传遍大江南北的歌,还没有开始作词谱曲,但中国的南海边已经开始上演“春天的故事”。

深圳莲花山顶的邓小平像。新华社 发

2

在打动顾立基前,袁庚也曾打动过中国的最高领导层。

1979年1月31日,袁庚和交通部副部长彭德清跟随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一起面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袁庚随身带着一张地图,告诉李先念:只要中央点头,在报告上签个字,这块地皮价值就大大提高了。

李先念最终点了头,用铅笔在地图上划出一块地方,也就是蛇口南头半岛。此前,袁庚说服了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希望在蛇口筹建工业区,并要“参照香港特点,照顾国内情况”进行管理。

这是隶属于广东省宝安县的一个公社,距香港咫尺之遥。在袁庚看来,此地“既能利用内地较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又便于利用国际资金、先进技术和原材料”,要为沉寂多年的招商局重新打开局面,可谓天选之地。

而对整个国家而言,此地的破局,也已势在必行。

袁庚(手指者)坐船考察蛇口。(新华社发)

3

宝安是离香港最近的地方,也是最能感受落差的地方。以一条20米宽的深圳河为界,北岸的宝安县,一个农民的年收入仅仅143元,而南岸的香港,农民的年收入有13000港币。两地差距之悬殊,导致大批内地民众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另谋出路。

1955年,“逃港”现象开始出现。当地曾经流传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和小。”冒险者们试图游过深圳河,或上山翻过铁丝网进入新界,但死伤极其严重。1978年,在宝安县被堵截收容的外逃人员超过4.6万人;蛇口甚至活跃着200余个“拉尸佬”,每埋好一具逃港者的尸体,可以在蛇口公社领取到15元钱。

这年夏天,习仲勋南下主政广东,基层考察的第一站,正是偷渡逃港风口浪尖的宝安县。连续查看了罗芳、莲塘、沙头角、皇岗等边境地区后,习仲勋反驳了“逃港是政治问题”的观念:“群众偷渡的主要原因是政策问题,只要政策对头,经济很快可以搞上去,偷渡问题就解决了。”

很多年后解密的档案告诉人们,早在1977年,邓小平就曾在广州说过,逃港“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此事不是部队能够管得了的”。对变革的渴望此时已经趋近顶峰。“他们(香港)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很荒凉,怎么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呢?”在沙头角,习仲勋对当地搞小额贸易、过境耕作的请示当场拍板,“说办就办,不要等。”

1978年,习仲勋在广东惠州地区考察。

与此同时,广东竭力争取来自中央的支持。1978年底和1979年初,广东省两次上文中央,希望在蛇口兴办工业区。这之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正式开启。
到1979年4月,习仲勋进京向邓小平等汇报提出给广东更大的自主权、参照外国和亚洲“四小龙”经验建设出口加工区时,历史的车轮已经在向新的方向前进。

这些突破常规的设想招致了一些非议,但终究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正是那次,邓小平给出了日后载入史册的回答:

“还是叫特区好,中央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和福建两个省委的报告,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此前一周,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爆响。宝安早先已经更名深圳市;一年后,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曾兼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南生后来回忆:“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逃港的人群突然消失了!”

转折时刻就这样到来了。

4

很多年后,袁庚特地做了一个类比。“爱迪生最初点亮的白炽灯只带来8分钟的光明,”他说,“但是这短暂的8分钟却宣告了时代的飞跃,世界因而很快变得一片辉煌”。

习仲勋在1992年的回忆,则称自己“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能在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方面先走一步,惧的是担子很重,又没有经验,但“我们确信路是人走出来的”

深圳是特区,蛇口则被视为“特区中的特区”。率先诞生的蛇口工业区被视作一根“试管”,弹丸之地万一失败,“也是肉烂在锅里”。也因为是试管,一些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闻所未闻、也难以想象的改革,却能够在这里力排众议。

蛇口开山不久就打破了“大锅饭”。1981年,《人民日报》专门报道此地在基建领域实行公开投标制的经验;1982年,初到蛇口的顾立基又赶上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这里在全国首次公开招聘人才,并大胆用具有现代学识和突破意识的年轻人“顶”了老干部的位置。一位总经理遭遇“能上能下”的故事就上过报纸:“在深圳蛇口有一个著名的‘海上世界’,前不久它的总经理被解聘了,这个人作风正派,工作辛苦,但是没有做出开创性的事业,所以被解聘了。这就是新的蛇口观念。

此后,管理体制改革、住房体制改革、创设社会保险公司等等诸多“全国第一”,相继在蛇口落地,并一再激起波澜。知人善用且极富口才的袁庚拥有一大批拥趸。但同时,非议也从未远离过这片试验区。

1984年,蛇口工业区内的“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标牌。新华社发

在一个“姓社姓资”常被拿出争论的年代,改革的急先锋,无可避免地会被放到舆论漩涡的中间。有人曾经这样问袁庚:1949年你带领军队南下解放蛇口,将资本家赶跑,建立了一个公有制的社会,但现在,你又在蛇口开发了一大片土地,把资本家请回去搞经济。你在蛇口搞的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

类似的质问,也屡屡抛给深圳乃至全国的各个经济特区。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是‘黄’的”;也有人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变成解放前”;甚至有人说,深圳已经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试验场”。

招致非议的还有那句深圳最著名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它的发明者袁庚曾让人将之做成标牌,放在蛇口最为醒目的位置。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前,正是袁庚让人连夜赶制一块标牌,放在深圳市区进入蛇口的分界线上。然而,袁庚又曾数次让人把它拿下,只因针对改革开放的非议过多——在大多数人还“耻于谈钱”的当年,大张旗鼓地宣扬“金钱”,不啻为大逆不道。

但改革先锋并没有就此改变路径的意思。当年,不止一位企业管理培训班的学员记得袁庚曾经发过的“毒誓”:“要是成功了我们都没有话说,要是失败了,放心,我领头,我们一起跳海去。”而在蛇口创立初期,招商引资并不顺利、又招致诸多非议的时候,他还说过一句话:“大不了,回到秦城去。”

5

当然,袁庚不需要回到秦城。那些遭受质疑乃至攻击的改革,最终经受住了历史考验。

曾有人问袁庚,“蛇口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他回答,“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尽管阻力重重,但变革终究是大势所趋。在当年,这既是特区的小环境,也是整个国家的大气象。

1984年2月,邓小平在去过深圳后,讲了一段话:“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深圳的蛇口工业区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自己做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在特区的战略设想萌发5年后,邓小平系统表达了他对特区的理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而后的一系列场合,总设计师用各种方式,表达着他对前行方向的坚信不疑。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我们的开放政策不会导致资本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会有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是,社会主义的力量更大,而且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直至1992年南方谈话,特区“姓社姓资”之争终于平息,也开始不断刷新“深圳速度”“特区速度”,并助推整个国家刷新“中国速度”。后来人们常常追寻特区精神的原点,说来说去,其实来自一种朴素的发展观——如邓小平所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习仲勋则在多年后这样回味当初的抉择:“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法。”

今日深圳。新华社 发

6

“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能够赶上深圳的发展速度,这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又一个南大门。”

2020年,中国问题专家、美国学者傅高义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为深圳写下这句评语。
在为一本题为《向深圳学习》的论文集所作的序中,曾专门研究过广东改革开放,也专门研究过邓小平的傅高义写道: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引燃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星星之火,“深圳是开拓者,是帮助塑造中国现代生活的开路先锋”。此时,蛇口的开山炮声已经过去41年,经济特区的历史有了整整40年。深圳贡献了1000多项“全国第一”,也将自己变成了一座从无到有的国际大都市。

“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犹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2020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深圳如此感慨。

这是对特区的评价,其实也是对一段壮阔历史的评价。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郑重对外宣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斗转星移,全新的时代背景和国内外发展环境,亟待这里续写新的“春天的故事”——“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这同样是一次郑重宣示。

办得更好、水平更高,意味着“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40年的历史证明,这是一条唯一的出路,也是一条被验证了的成功之路。前路未必一帆风顺,但智者的选择是勇往直前。

就像当年,袁庚在最艰难的时刻留下过6个字:“向前走,莫回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雅文

◢ 猜你想看↓↓
定了!上海又将新建一条市域铁路,可与9条轨交换乘!崇明线、北沿江高铁也有新进展→
痛心!上海金山厂房火灾致8人遇难,其中2名消防员在搜救中牺牲
茅台总工落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上海昨新增5例境外输入病例!其中1人4月11日隔离期满后出现症状,最新通报→
上海一天内5个旧改地块生效!36年了,他们撑着伞烧饭,终于等来了动迁
豫园VS嘉定,上海两家南翔小笼谁更正宗?两场官司一审落槌,谁赢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