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上海哪里?藏着上海人的乡愁,青春记忆....诞生20年,我们依然去了还想去→

唐烨 上观新闻 2021-10-12
上海人的乡愁可能就藏在一栋栋石库门中
这里有这样一个街区

它在改造中
留住了乡愁
也改变了上海人乃至全国人民
对城市生活的审美

它引领了上海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给很多70后、80后留下了“青春”记忆

自从它出现,上海人才知道
原来自己曾住过的石库门
可以成为上海面向世界的一张名片

这里是新天地

新天地是怎么诞生的?

7月2日,瑞安集团与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的主题文化展《永远的新天地》在上海图书馆开幕。当天,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何建明与《新天地 非常道》作者周永平,以一场对话,为人们讲述新天地背后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初,上海建设第一条地铁线——1号线,穿越淮海路,淮海路商业街为此进行了大改造:东段变成了商务区。但商务区背后大片石库门怎么办?原卢湾区(后并入黄浦区)政府提出,要对淮海中路南侧占地54公顷的石库门旧区进行改造。

上世纪90年代淮海路大改造场景

机遇来敲瑞安的门。香港瑞安公司董事长罗康瑞受原卢湾区的委托,请来了国际知名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S.O.M”公司,为该地区进行旧区重建规划——即“太平桥旧区重建规划”。

1998年,上海决定
对中共一大会址前后
两个石库门旧街坊进行改造
这一项目成为
“太平桥旧区重建规划”
首先启动的项目

最初,一些专家提出方案:将两个街坊的旧房子全部拆掉,仿造石库门住宅,放进煤气、卫生设施等,在市场上出售。但由于开发成本太高,这个思路行不通。

罗康瑞找来了美国旧城改造专家本杰明·伍德。本杰明提出了全新改造理念:保留旧石库门的外壳,外表修旧如“旧”,内部结构重做,放进最时尚的生活方式,即“把旧石库门的私人空间变为共享空间,把旧石库门的居住功能变成商业功能”。

新天地改造前

本杰明的方案在专家中引起了很大争论,一部分人赞成,一部分人反对。这场如何保护石库门的文化之争,为上海开启了对城市更新认知的大门。

本杰明带来的两个观点,启发人心:其一,文化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尊重城市的遗产和过去,一个城市的未来,是其过去的合乎逻辑的延伸;其二,城市历史文化是一种资源,是建设新城市必不可少的,不可替代的,是再生力很强的经济资源。

为改变上海人对旧石库门弄堂改造的看法,当时,瑞安专门做了一个对老石库门外表修旧如“旧”、内部现代化的“样板房”。

新天地改造前后对比

这一“样板房”一亮相,就受到了好评
自此也开启了新天地的更新之路

在新天地更新上,各方花了不少心血。在对话活动中,周永平回忆说:新天地要表达的是人们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内心向往,但这种向往是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本杰明是个美国人,他先后32次飞到上海,用了6个月深入石库门弄堂,了解石库门、了解上海。“他每天带着一个小相机,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在大街小巷里转。他采访了很多上海的老人、年轻人,感受着上海市民对未来的生活向往。”

新天地改造前后对比

40位中外设计师们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去看每栋楼房,鉴别这些老房子是“哪个时代的作品”“出自哪位建筑师之手”,去甄别“哪座房子值得保留”“哪座要拆掉”。周永平记得,每天早晨,大家每人会去领一双“大头鞋”,因为工地上到处都是铁钉,“大头鞋”可以保护脚。再戴上安全帽,设计师就进工地拍照了。

新天地改造前后

当年的设计图样

在照片中,一点点勾勒未来的理想。“最难的是决定拆什么和不拆什么。每个决定,都要非常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把文化记忆拆掉。拆掉容易,恢复难。”

创新的源泉来自文化记忆。瑞安公司采取了一个办法,把不同文化背景的设计师放在一起工作,让他们天天碰撞、擦出火花,视角丰富才有可能进入问题的核心。

新天地更新最终采取了“保留外墙里面全部用钢筋水泥结构重做”的方式。

何建明认为,新天地的诞生改变了上海人乃至全国人民对城市生活的审美。“如果没有新天地对石库门改造的一种新的方式,今天的石库门,在上海可能不会得到这样的喜爱度。”

他将这一喜爱归因为“乡愁”,“高楼大厦的大量建设,改变了我们原来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有了对生命原点的回望,对曾经有的家园产生了乡愁。上海人的乡愁可能就藏在一栋栋石库门中。”


新天地的20年,是伴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20年。20年来,新天地逐步成长为上海一个新地标,中外游客到上海,要到新天地逛一逛,上海人也愿意时常到新天地转转。

“人们为什么愿意到新天地去?”面对主持人的“终极之问”,何建明说出了他自己到新天地的感受:人们到新天地,开始可能是喜欢看看时尚、看看这里吃什么,但其实去一次、两次就可以完成了。人们对新天地最感兴趣的是,到那个地方,可以看到个人之外、家庭之外和上海之外的世界。这就是新天地给我们创造的美好方式。

俯瞰新天地南北里

“在这个地方,人都是平等的。我们的目光可以‘扫射’所有人,但我们并不感到胆怯。别人看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不会感到有什么不舒服。我可以什么都不喝,就坐在那个地方,也没有人赶。我可以狼吞虎咽地吃,也没有人说我奢侈。这就是新天地,带给我们的是内心的平静、眼睛的丰富、情感的安宁。今天的新天地,是在党领导下的中国上海,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建造的一个可以让人们享受自己心灵状态的地方。”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唐烨

本文图片:来自主题文化展《永远的新天地》,黄浦区档案馆,《新天地 非常道》(作者周永平)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晓川


◢ 猜你想看↓↓
中国空间站首次出舱活动!三名航天员分工明确,刘伯明、汤洪波均已出舱,视频曝光→
佩服!他曾为原子弹装上“心脏”,今年九十高龄,还要做“中国芯”

雄赳赳气昂昂!上海一老人霸气遛弯,胸前挂着…网友:今年最酷出街方式

联合国会场上,67国联署挺华发言;日本高官大放厥词,中方连提两个“严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嘿,星标我们了吗?



“嗯,这篇正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