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这个村了不得!地铁直达奥运冠军的家乡,还能吃到正宗8424

上观新闻 2021-11-01

在家门口,15分钟能做什么呢?

昨天我们去了
在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
全新建造的百禧公园
详情
今天跟小观来惠南海沈村看看
这是上海为数不多的地铁直达村,地铁出口一座弧形心愿桥成为城市到乡村的转换节点,而作为奥运冠军钟天使的家乡,骑行自然成为了乡村社区生活圈的出行特色。


租一辆自行车
一起体验海沈村的小美好吧!


又见老八样
这是返乡村民陈志超开的餐厅


陈志超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向往以前老八样的口味,小时候的口味嘛。我把老八样和现在新式的(烹饪特色)都糅合在一起,(取名为)又见老八样,去寻找小时候的味道。”


他用一个地道海沈人对家乡味道的眷恋和执着,并与他在远洋船上做10多年厨师积累的经验结合起来,成为了是最具烟火气的味道。

为了打造乡村生活圈
海沈村推出十二工坊创意空间和乡村CBD


将一批本地特色手工匠人和市场对接,也吸引来一批创客。让乡村成为园区,海沈十二工坊不仅代表十二家店,也是海沈一年四季的风光,村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深度体验独具特色的人文艺术。


除了创客,生活圈也影响着
土生土长村民们的生活

这是村内仅有的三合院住宅,也是村民的一个公共文化空间——“记忆海沈” 在这里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学习传统手工等。73岁的庄梅仙阿婆在这里做着土布手工缝制,实现了家门口的再就业。


木质栈道、成片的稻田、儿时味道、创意空间,这些沪乡文化和城市文化的碰撞充实着乡村生活圈。快来惠南海沈村和金秋稻田撞个满怀。


【“圈”之特色】

“一粒米”

惠南镇副镇长王新悦表示,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海沈村全村1658亩耕地已完成农田林网和灌溉设施建设,采用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方式,村内种植优质水稻1000亩、鱼稻共生60亩。“一粒米”成为海沈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乡村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个瓜”

处于水稻种植“空窗期”的土地如何继续产生效益?海沈村选择了土地轮茬模式,发挥瓜稻轮作优势,实现再增收。截至目前,海沈村已建成了占地600亩的南汇8424西瓜示范基地。

“一盆花”

海沈村在惠南镇党建品牌“惠民农盟”引领下,打造了“海沈农联社”,与区直属企业浦农集团深度合作,共建60亩花卉基地,并利用村民宅前屋后的“小三园”,委托种植精品花卉,借助“花卉进社区”等多渠道销售,以及精油提炼深加工,形成花卉全产业链,推动花卉产业集聚发展。

以“一粒米、一盆花、一个瓜”为支柱产业
海沈村正走在
城乡融合、产村融合、三产融合的
乡村产业发展道路上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作为海沈村的第三产业,经过几年结合当地特色的打造,已经逐渐呈现出完整的产业架构。“沪乡文化主题村”“自行车运动特色村”……凭借着优秀的自然和文化禀赋,海沈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

在不久前开幕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中,海沈村作为参展样本社区之一,以“新时代、新乡村新生活”为主题,打造“1+9+X”的多维度沪乡生活新体验,向市民游客呈现沪乡村民的美好乡村社区生活。


【“圈”出重点】

海沈村的15分钟生活圈,不仅服务于村民,还面向所有游客。在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过程中,海沈村围绕原住民、新村民、往来游客的需求,通过改造盘活存量资源的方式,打造民生服务的空间,并吸引多方共同参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学、宜养的乡村社区共同体。这不仅是海沈村打造乡村社区生活圈的成果展现,更是惠南镇推动乡村振兴和社区生活圈建设继续走向深入的新起点。

惠南镇党委书记潘秀红接受采访时表示,后续将以海沈作为样板引路,推动乡村振兴成片发展,通过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实现共同发展,以自行车骑行道为纽带、以路网水网为支撑,把“海沈、桥北、远东”三个村串联起来,形成多主题、多景点、串珠成链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这样的上海乡村
爱了爱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者: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
微信编辑:车车
校对:安通
◢ 猜你想看↓↓

上海老牌地标变网红?最美露台、最美建筑、最佳取景地...目测要火!来,重新认识下苏州河→

受贿9047万!无期!

最新回应!上海环卫工续7碗米饭惹怒饭店老板?涉事双方都找到了,原来......
租房要长点心!续租房屋,有中介暗戳戳收了一笔又一笔中介费,快别出“冤枉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