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援鄂医生查琼芳再次出征!2600名患者分三区管理,查一圈房就浑身大汗

黄杨子 上观新闻 2022-04-15

3月25日上午,246名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医务人员迎着一场大雨,作为首批医疗队进入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负责H2区域。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就此打响:3月26日至次日上午10时,已收治2548名患者,目前总收治患者2569名,已达到H2区域的收治人数上限。


从3月25日起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一直试图连线正在前方的
仁济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查琼芳

作为上海市首批援鄂医疗队员
她此前在武汉写下《查医生援鄂日记》
以真实与细节打动无数国内外读者的医生

此次
查琼芳以副组长身份再次深入一线


  • “查医生连续工作了快33小时,可能需要先休息一下。”

  • “她在仓内,目前可能非常忙碌,没办法回复。”


几日等待后,今天,从仓内回到清洁区、绿色手术服已被汗水浸湿的她终于有了片刻休息。

“这一次还会再写《查医生日记》吗?”

带着这一问题,记者与查琼芳聊了聊她在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的所见所想。




解放·上观:最近辛苦了!刚到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这几天应该非常忙碌,这一次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查琼芳:仁济医院医疗队一共246人,党委书记郑军华作为医疗队长及整个世博展览馆临时集中隔离收治点的书记,负责总体工作部署;呼吸科主任蒋捍东、中医科主任李鹤分别为医疗队的两位组长,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余跃天和我分别担任副组长。除了郑书记之外,蒋主任、余医生和我也都有过援鄂经历,我们希望能把之前积累的经验带到收治点的工作中。

除此之外,我这次也临危受命,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成为收治点仁济医院临时党支部的支部书记,我很高兴地看到已经有许多入党积极分子正在准备写入党申请书,我自己也在学习如何做好管理工作,在特殊时期能让大家的凝聚力更强一些。

解放·上观:第一天听说您直接连续工作了33小时,当时发生了什么?

查琼芳:说实话,目前最大的挑战或许不是医学治疗,而是如何协调安排流程,把短时间收治的大量患者管理好。3月26日晚开始,直到凌晨、下半夜,大家都像打了鸡血似的,不停地收治患者,原本我们排了两个班次进行轮转,但实在忙不过来,几乎全员安排上岗。

每一名新患者,他的个人信息、目前症状、基础病史和用药情况都要一一记录梳理。电脑带不进仓内,我们的医生就用手机拍照传到后方清洁区的电脑上,由留在仓外的医生输入。最初2小时,我们收治了250人,可面对大量患者,这速度根本不够,还得再快些!两个组全员出动,一刻不停,终于在第二天上午收治了2548名患者,基本完成任务。

从7点到收治点,直到第二天下午2点半坐上回酒店的班车,当中出仓的时候大家也没法休息,要调度、协调。我换了3次“大白”,三进三出,余医生进仓了5次。凌晨4点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坐在椅子上休息一会儿,再进仓。

确实是挺累的,也没有精力吃饭,凌晨休息完了,我就跑去露天的广场上喝了瓶可乐,权当补充能量。目前大家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希望在扛得住的时候能尽快让工作步入正轨。

解放·上观:收治患者的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查琼芳:最开始,收治患者的年龄范围为7岁至60岁,很快扩大至65岁。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可能卡得很死:相对更小些的孩子,只要有家长陪伴,我们就收;有位近80岁的老人,已经隔离了一段时间,既然我们是医护人员,希望能尽量为他解决困难。

近2600名患者如何才能管理好?这确实是新课题。我们按照绿色A区、黄色B区和红色C区为患者分诊,分别为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与有其他基础疾病、需重点关注的患者。不只是大家常见的糖尿病、高血压、心梗脑梗术后患者,还有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患者,是不是带够了药?是否会在收治期间加剧其并发症?大家时刻要关注着,并安排心理科医生每日疏导干预。

C区目前患者有160余位,但人数是动态的。昨晚,我们就梳理到一位有免疫系统基础疾病的老太太,晚间血氧饱和度明显降低,在进行氧气钢瓶的初步治疗后,第一时间联系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将危险的苗头掐断。

大家有限的精力大多扑在C区患者,但仅仅是每日查房,在偌大的场馆里穿着“大白”,就走到腿软、浑身大汗。为了保证院感管控安全,我们安排4小时轮班一次,不然N95口罩就全湿透了。

解放·上观:比起2020年初在武汉的经历,您觉得目前最大的相同和不同是什么?

查琼芳: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奥密克戎毒株较2020年时的毒株传染性强多了。因此,我们的底线就是“不能发生非战斗减员”。院感人员反复叮嘱,要戴上护目镜+面屏,在人员密集且密闭的场所中,容易形成气溶胶传播,所以大家首先要做的是保护自己、保护队员。

这里说的“队员”,不只是自家医疗队,也不只是兄弟医疗队,还有在里面和我们一同奋战的保安、保洁人员。我们有的防护手段和物资,都要与他们分享,因为比起专业医护人员,他们的防护经验很少,但在收治点内,许多消毒、打扫的工作大家一同承担。

两次前往一线,都经历了春天,但这一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我们不是帮助别人,而是帮助自己。

解放·上观:近2600名患者目前的情况如何,有什么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故事吗?

查琼芳:我们也看到了网络上的一些声音,但其实99.9%的患者都很配合,我很感谢大家的理解。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收治点的硬件条件与自家住宅肯定不能比,但大部分患者都没有怨言。昨天,医院很快就招募了180余名志愿者,有位无症状感染者的话触动了我,“我们能在这里做事也很开心,说明没有被当作病人。大家能互相帮助,就可以尽快打赢这场仗。”

由于此轮疫情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患者,大家恐慌情绪很少,思想压力也小。不过,大家目前最大的困难是等待核酸检测报告的时长太长,不少医护人员需要反复向患者解释没有出具报告的原因。总之,感谢大家在特殊时期的配合,我们也相信随着检测能力的不断提高,第一批“毕业生”能尽快出现。

解放·上观:那么,这一次您还会记录《查医生日记》2.0版本吗?

查琼芳:说实话,近期有很大困难。这一次因为要带组,几乎每天都在仓内,出仓也需要协调、对接、排班。8小时的两轮工作、穿脱隔离衣的清洁消毒、在路途的奔波,几乎已经填满了我的全部时间。排班表已经修订到第13版了,但队员们无人休息。

作为第一批进驻收治点的团队,是医院相信我们,能带好头,能把事情做好。尤其这一次是在上海,是在家门口,是保卫自己的家园。如果等一切步入正轨,或许我依旧会与身边的战友们多聊些,记录下平凡而感动的闪光点。

解放·上观:现阶段你们还有哪些工作计划?此次任务圆满完成后,您有什么心愿?

查琼芳:近期我们希望能划出区块作为专病、专家工作站,为一些有特殊疾病、特别需求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与建议,同时继续做好对患者、医护人员和工勤人员的关心关爱。

心愿我就不敢提了,只希望疫情快些过去,大上海恢复往日的繁荣。以前,大家都嫌堵车麻烦,但这些日子坐在大巴上,在酒店和收治点的路途中,路上行人和车辆寥寥。

但是,好在春天已经来了,城市的绿芽新枝、街边小店的蔬果、依旧亮着的霓虹,这里并不萧索。这时候还在路上奔波的,我想,大多是为上海抗疫尽一份力的勇士;而在家中的每位市民,也是作出贡献的英雄。



眼下,上海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生活的各方面难免遇到不便。大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或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及时向有关部门传递信息,尽力为您排忧解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黄杨子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咚咚咚
◢ 猜你想看↓↓
疫情下上海人的互助太暖了!街道自建编外“120”、小夫妻免费给邻居送菜…挑战当前,团结就是力量→
谢谢“沪上顶级男团”,我的“奢侈品”收到了!这一次,你们的逆行“配送”的是温暖和安心…
上海最大集中隔离点启用在即!设计床位超15000张,新国际博览中心部分区域施工完成→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