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奥密克戎,为何不能“放弃抵抗”?三大原因决定必须坚持“动态清零”
面对奥密克戎
为何不能“放弃抵抗”?
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已经历了四波主要疫情,分别由不同的毒株引起,即原始株、阿尔法、德尔塔和现在的奥密克戎。
这四波疫情,各国公共政策的变化是值得关注的。在前三波,尽可能地通过限制社交、停止聚集、强化检测能力等防控措施来“压平疫情曲线”是全球大部分国家的共识(虽然不同国家的执行落实程度不同),而最近的奥密克戎流行时期,“放弃抵抗”则成为不少国家的选择。
欧美一些国家纷纷采取比过去两年多来任何一个流行期都更宽松的公共卫生政策,甚至宣布“共存”,即解除所有防控限制措施,并取消了入境限制措施,将“政府防控转向个人责任”。其支持者的理由主要是疫苗加持以及奥密克戎与流感相当甚至更低的致死率。
但现实世界中有两个结果却被忽视了。
一个已经说得很多,就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席专家吴尊友所说的死亡人数问题——过于宽松的政策导致奥密克戎在一个流行期内会感染比过去更多的人,最终的死亡人数甚至大大超过过去几波疫情。
另一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则是奥密克戎爆发会引发“病例海啸”。由于极强的传播性,奥密克戎的病例增长曲线要大大陡于其他三波疫情。以纽约为例,德尔塔时期每日新增病例的最高峰大约5000例,奥密克戎时期则突破4万例。
“病例海啸”在人口众多的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首尔、香港都发生了,且都对城市的医疗资源形成了相当的压力。还是以纽约为例,尽管这波疫情住院的报告病例比例较小,但总住院病例数显著增加。高峰时期纽约每日住院人数连续多日破千,是德尔塔病例高峰时期的2.9倍。
在中国香港,每日新增病例一度突破3万例,也引发了医疗资源的严重挤兑。激增的病例数不仅给医疗机构带来压力,也会严重影响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比如,英国有一项调查称,1/4的英国公司表示,此轮疫情中都出现了员工短缺的问题。
纽约的人口规模约为800万,而中国境内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的城市有18个,超过500万人口的城市有91个。如果放开一切管控,这些城市几乎都会遭遇到日增数万的“病例海啸”。有多少城市的医疗资源,能够承受这种瞬时的冲击?会不会引发其他的次生社会问题?这恐怕是谁也不能忽视的潜在威胁。
欧美的第四波疫情目前已处于尾声,实际上,反思“共存”的声音也很多。韩国一些医学专家就认为政府低估了疫情的严重程度,应在越过峰值后再考虑放宽防疫措施。英国的一些专家则认为,“共存”并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奥密克戎变异株第二波很快就爆发了。另一个普遍担忧,则是放任新冠病毒的较高流行会为病毒变异提供更多机会,而病毒并不如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一定会变得更加温和,人类正面临新的变异毒株出现的更高风险,这种风险并不是注射疫苗就能避免的。
正是基于海外第四波疫情的数据和各项证据,我们不能轻易动摇“动态清零”的决心。由于坚持“动态清零”,我国才成为世界上新冠肺炎感染率、致死率最低的国家。现阶段,继续坚持“动态清零”,是对国民健康负责,甚至是对全人类负责。
我们也不应该轻易抛弃过去两年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手段方式。从核酸检测到病例筛查,从隔离管控到医疗救治,从物资保障到人员调度,这些疫情防控中积累的丰富经验,仍是我们战胜病毒的法宝。
面对变种迭代的病毒,今天我们可能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改变动态清零的总方针。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调整优化各项措施,更加重视做好统筹的文章,努力争取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民生保障上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更需要我们咬紧牙关,持续奋战,以更加坚毅的决心、更加科学的措施、更加快速的行动,来回应各种挑战,实现好“动态清零”的初衷。
呼吸科专家瞿介明:
坚持“动态清零”的三大必要原因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连续多日感染人数破2万。而好消息是,治愈出院的本土病例和解除医学观察的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也不断增加。上海正在强有力地推进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为实现“动态清零”打下坚实基础。“动态清零”为何是一条必须坚持的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专访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
瞿介明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较之前的各亚型有了明显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传播力更强,“关于病毒传播力,流行病学常用到基本传染数‘R0’值。2020年的新冠病毒原始毒株R0值估算约为2.5,德尔塔毒株R0值约为5至6,而据全球学界目前预测,奥密克戎的传播力是德尔塔毒株的3至4倍。”高传播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动态清零是目前最为符合中国实际、尊重科学、体现规律的模式,而实践证明,其完全必要、效益明显。
“‘动态清零’的核心概念,并不是指一个区域内一个病例都没有,而是疫情发生后,能以最快速度将疫情控制住。”瞿介明解释,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就是科学有效的具体手段。
“我们先来看‘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这是发现感染者、阻断传播源的三部曲。”他指出,伴随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高传播力而来的,还有强隐匿性,本轮上海疫情中,高达九成以上为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进行主动的应检尽检,想要单凭是否发热、咽痛等症状判断,无疑会漏掉大量感染者。“这‘三应三尽’均指向切断传播链,即从源头控制疫情,减少新发病例。”
而“应治尽治”也是同等重要的环节。“许多市民认为,本轮疫情中,单纯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并不多,为什么要如此‘严防死守’?其实,我们需要考虑3个更深层的问题。”
瞿介明介绍,第一,不做好“动态清零”的话,高传播力将任由病毒在社区、街镇、广泛的自然人群中蔓延。在病例增长趋势较快的地区内,如果不加以阻断,容易出现大量溢出;第二,感染人群基数增大的同时,尽管单纯感染症状轻,但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老慢支、肺气肿等基础疾病,以及肿瘤患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容易导致基础疾病加重或者成为重症、危重症,其发生新冠肺炎比例和进展为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比例也会较高。
“以正在承担新冠定点医院任务的瑞金医院北部院区为例,收治的患者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约15%,血透患者53人。我近期在每日会诊中发现,几乎所有重症患者均为老年人,甚至有85岁以上高龄的患者。目前重症监护室内收治的患者中,也有新冠轻型、普通型患者因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基础症状明显加重。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超大型城市,如何保证500余万老年人群避免大量感染,正是坚持‘动态清零’的重要意义之一。”他表示。
第三,正因年龄、基础疾病等因素制约,此类最为脆弱易感的人群,反而是新冠疫苗接种率最低的人群。若人群感染基数一旦在短期内呈爆发性增长,重症比例也会随之提高,不仅容易导致医疗资源挤兑,也会有感染其他住院患者的风险,导致难以挽回的后果。
“基于以上考虑,‘动态清零’是目前控制感染人群基数、缓解疫情进一步扩散的唯一正确模式。”瞿介明说,作为医护人员始终牢记,坚持“动态清零”的初心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们将继续集中优势兵力,以‘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势头,最大程度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眼下,上海进入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生活的各方面难免遇到不便。大家对疫情防控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或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欢迎在文末给我们留言并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及时向有关部门传递信息,尽力为您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