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患者与方舱之间“穿针引线”的人

刘雪妍 上观新闻 2022-05-10

4月29日晚,闵行莘庄工业区集中转运。孟雨涵 摄


“十几岁读军校时,我参与过抗洪抢险,扛沙袋、手拉手跳进长江,都没觉得有多怕。现在穿上防护服,在一线转运阳性病人,算是有召必战,也不害怕。虽然人老了,但心境没变。”屠晓忠笑着说。


屠晓忠是市委统战部侨务综合处的干部,4月18日,正在小区做志愿者的他接到金杨新村街道党群办的电话,通知他准时到街道转运组报到,执行阳性病人转运任务。电话那头交待:“任务很重,时间紧急。”屠晓忠立刻上岗报到,至今还一直在转运一线工作


做“穿针引线”的人


转运阳性确诊病人,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当时,金杨新村街道有3个临时转运站,每天都动态稳定维持在300人左右,最高一天有将近400人同时住在中转站里,焦急地等待着安排转运到方舱。


“当时方舱舱位很紧张,很多转运大巴都堵在舱外,要排很长的队,入舱时间太长,车上的人难免不耐烦。”屠晓忠报到的第一天,负责转运临时转运点的20多人,大巴晚上9点出发,半个小时就到了,但入舱时已经快凌晨1点了。车上的人很不安,情绪也比较差,有位老人家很生气地质问屠晓忠:“让这么多病人在车上等,你们工作怎么做的?”


2022年4月25日,为了应对强对流天气,位于嘉定安亭的上海国际赛车场方舱医院临时转移。(赖鑫琳 李茂君 摄)


他们工作是怎么做的?其实,除了联系车辆、沟通方舱,穿梭于各个转运站之间,还要核实姓名人数信息、引导阳性病人们有序下上车和出入中转站、维持现场秩序,把转运车辆送至方舱后再为大家办进舱手续、完成人员交接。“等待、沟通、协调都需要大量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不畅,我们是第一个被埋怨的。”屠晓忠说,“很多工作都非常细碎,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沟通协调能力。”


转运任务风险大、持续久、强度高、不容出错。作为在患者和方舱医院之间“穿针引线”的人,他们长时间裹在防护服里,忍受着闷热、口渴、内急。一般情况下,完成一趟转运工作需要三四小时,转运组的工作人员则需要24小时待命。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有时候刚准备休息一下,又会接到新的转运任务,经常忙得来不及吃饭。


用真诚赢得理解


“病人身体本来就不舒服,转运中很不容易,只能冲我们发火,我们必须慢慢开导、耐心解释,平息他们的怒火。”屠晓忠说,除了言语上的安抚,实际行动也很重要,他会去搀一把行动不便的人,帮他们搬运行李;有人不会用手机登记,他也主动去帮忙。那位生气质问屠晓忠的老人看到屠晓忠一直跑前跑后,进舱前特地跟他说了句“谢谢”,第一次转运顺利完成。 


在屠晓忠看来,转运工作和统战工作有一点是共通的——都是做人的工作。要把每批阳性病人一个不漏地转进方舱,就要尽最大努力,开动脑筋,一人一办法、一人一策略,用真诚、耐心和实际行动争取他们的信任和理解:对年纪大的人,他们发牢骚说委屈,就多听听,安慰一下,不要反驳,否则容易拱火;对年轻人,只要解释清楚情况,他们基本上都很配合;遇到家长带着小孩子,多照顾一下;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出的需求,也尽量满足。


2022年4月12日,上海新国博方舱医院亲子舱迎来首批39名患儿出院。(孟雨涵 摄)


有次转运,屠晓忠遇到一家三口,身体都不大好,走路不太稳当,其中那位爸爸大概50岁,看着踉踉跄跄的。屠晓忠和同事赶紧帮忙把他搀上车,安顿好。遇到孩子更需要耐心。有一次,因为口罩太闷,一个孩子哭闹着要摘口罩,屠晓忠和孩子妈妈轮番哄了半天,才把孩子安抚好。“看着小孩子真是心疼,我家孩子也刚要读小学,我们一定要尽快战胜疫情,孩子们就可以出门无忧无虑地玩耍了。” 


辛苦劳累都值得 


从3月28日开始,屠晓忠就在社区做防疫志愿者,每天发保供物资、抗原试剂、维持核酸检测秩序,忙得团团转。但接触转运工作后,他发现自己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为工作风险大、易感染,“一开始我心里也没底,有些紧张,但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一名党员,这也是对我党性的考验”。


屠晓忠睡在街道安排在一间空置办公室里,街道提供了被褥,一开始他就睡在地板上。有一天晚上,屠晓忠全身发冷,还伴随着腹泻,当时他心里闪过一丝担心:“不会是中招了吧?”但想想自己一天做一次核酸、三次抗原,防护和消毒也很注意,应该不会有问题。好在吃了消炎药后,身体状况好转了。


2022年4月19日,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新冠阳性患者转运(李茂君 摄)


天气渐热,有时晚上回到办公室,脱下防护服,他发现衣服里外都是湿的,人像刚从水里出来一样。最开始任务艰巨,屠晓忠每天要转运四五车病人,随着疫情形势好转,新增病例减少,街道撤掉了中转站,只需要去各个地方接零星病人。年纪大的居民收拾行李速度慢,走路也比较慢,为了预留足够时间,街道会提前和居民联系,并确定好路线,居民就可以早做准备。


家里人得知屠晓忠负责转运工作,都很牵挂他,爱人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做好自身防护”。屠晓忠说:“其实我知道,就算我被隔离了,她也还是会支持我的。”爱人和屠晓忠一样,都是军转干部,在部队淬炼过的夫妻俩,习惯了遇到问题不谈困难,而是努力克服。


每天最放松的时刻,就是晚上与家人视频通话。孩子总问屠晓忠“爸爸什么时候下班”,也会懂事地说“爸爸辛苦了”,这让他倍感欣慰。“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刘雪妍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Wing

◢ 猜你想看↓↓
去安徽隔离的1万多上海人,被当成亲人!安徽医疗队援沪,上海人热情感谢→
追忆秦怡:她是我们生命力量的一个坐标
参与过武汉保卫战的他,又冲上大上海保卫战前线:当“出气筒”又何妨?
上海一超市老板哄抬物价非法获利29万余元,警方通报→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