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游客,有错吗?
近日
三亚等多个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突发疫情
8月6日凌晨6时起
三亚全市实行临时全域静态管理
约8万游客滞留当地
(详情)
可以想见,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无论是对于游客还是当地政府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然而,在这种本该将心比心共克时艰的时刻,却有为数不少的网友向游客开炮,不断指责他们“为什么要出行”“添乱”“自作自受”……
往前追溯,这类发言并不罕见。在北海、新疆、甘肃等多个热门旅游目的地出现疫情时,责怪游客“乱跑”都成了相关新闻评论区的热门发言,甚至有人在网上宣称“是外地人带来的病毒”。
这种发言,事实上是将“致使疫情传播”的这口大锅,扣到了普通旅客头上。这种迁怒当然既不合情,也不合理。
没有人能未卜先知,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于情来说,旅游是现代生活常见的需求之一,在出行政策放开之时,在家憋了好几个月的人们想要吹吹海风、晒晒太阳、看看广袤天地,再正常不过。
于理而言,旅客们在前往目的地时,测好核酸、戴好口罩出行,遵循当地的防疫要求,便是尽了自己应尽之责。
更何况,多数疫情传播的源头和游客出行并无干系。比如,海南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金玉明通报,经专家综合分析,此次三亚疫情与海南省既往疫情无关,也非国内游客引入,或因渔民与境外渔民交易鱼货而输入。“干扰防疫”这口锅,普通游客实在是背不起也背不得。
事实上,对于那些旅游大省、重要旅游目的地而言,纷至沓来的游客绝不能说是添乱,地方政府也从不会认为游客在添乱。单看海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海南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384.34亿元,旅游业对海南省的GDP综合贡献率达33.9%。具体到三亚,旅游业在当地更是堪称“顶梁柱”。2021年,三亚旅游总收入占到了当地GDP的89.43%。从酒店产业到免税商店,都离不开旅游业。
显然,各地游客对当地经济的发展意义匪浅。而经历了上半年多地出行政策收紧、旅游业整体萎缩的时期,多个旅游城市都积极推出了旅游优惠政策,如高考生免票、下调景区门票价格等,吸引游客前往。
指责游客的言论,并不来自地方政府,很多也并非来自于受疫情影响的当地人,而是纯粹的旁观者说。这些言论,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关注疫情防控、渴盼疫情早日结束的急切之心。但是,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必须厘清。
最基本的一条,新冠疫情的大流行是全国人民共同面临的压力,感染者是受害者,而非“带来病毒”的罪人。面对这种集体危机,人为制造所谓“本地人”“外地人”原住民游客的分裂,不加分说将病毒传染的帽子扣在正常出行的游客头上,既对游客不公允,也对旅游城市不公允,对共克时艰、同舟共济毫无益处。
作为普通人,也不必过于紧张,将正常的外出旅行视为“带毒流窜”。恰如在行政环节,疫情防控不应“层层加码”,普通人也不必在心中“自我加压”。
在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政策也有不同的松紧考量。各地政府经过研判,制定了不同的出行政策,背后必然综合考虑了当下疫情传播的形势,普通人顺政策而为,尽自己应尽责任即可,不需有过多的担心,更不应将自己的担忧,变成语言上投向同胞的利箭。
当下,海南省的防疫工作正在有序展开。海南省委书记、省委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沈晓明近日表示,“要将心比心服务滞留在琼的外地游客,抓紧制定实施滞留游客出岛方案,让游客有看得见的预期。”这份预期,既是要让游客能在眼下有顺利返乡的预期,也是让更多的愿意来当地旅游的人们,保持对旅游业服务的信心与期待。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当前如何平衡好疫情防控与正常的生产生活流动,是值得各级政府审慎思考、研判的问题。指望所有人闭门不出来应对新冠疫情,不亚于因噎废食。如何控制好流动中的风险,是提给各方的重要考题。
流动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普通人而言,诗和远方,依旧值得前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林子璐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SYL 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