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生活在上海的幸福感!”这座世界级城市图书馆揭开面纱:不仅是藏书阁,更是市民的书房、客厅、工作室...

施晨露 上观新闻 2022-10-09
“在解放日报头版看到
上图东馆即将正式开放的消息,
今天一早我坐车跨越隧桥,来到浦东。”

65岁的施涛家住崇明区
9月28日下午2点
在馆员协助下打开手机上的预约码
成为东馆正式开放后的第一名读者

“希望上海图书馆越来越好,
喜欢看书的人越来越多,
整个社会也会越来越好。”


今天
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馆
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
地上7层、地下2层

此前
小观还发布了30名读者
参加公测的一手体验报告
大家纷纷感慨
“有被惊艳到!”
(回顾)


“我是看着东馆‘长’起来的,建设期间外围被挡板遮起来,上面有建筑效果图,一直很期待它成为现实的样子。”80后唐悠在花木地区工作,“公测期间来过3次,向很多朋友推荐这里。它不是传统的图书馆,是可以待上一整天看不够的地方。”

作为“十三五”时期上海文化设施建设重大项目,8月16日,已通过竣工验收的上图东馆重启公测。9月16日起,经过前一轮公测调试,上图东馆再次面向社会公众开启为期5天的压力测试。

  • “这里不仅是藏书阁,更是学习、探讨的好去处。舒适的阅读广场、自习室、研讨室、自助影印室,还有主题馆和各种有看头的展览,无愧于世界级城市图书馆的称号。”

  • “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内容,东馆都可以一读再读。”

在各个社交媒体平台,读者留下热情洋溢的评论。

上图党委书记楼巍向读者赠送首日入馆纪念品


那现在就跟着小观一起
来深度“打卡”
这座世界级城市图书馆


“过去一年展几天的宝贝,现在全年展示”

在上海交大团委工作的张怡凡直奔七楼北侧的馆藏精品馆。这里总面积约888平方米,是一个具备博物馆级别专业展陈条件的主题馆。“来对了,这里是东馆宝贝最多的地方。”馆员向她介绍,先从中央区域看起,八个透明展柜里的展品是常设展的重量级展品,“过去一年展几天,甚至从未展过,现在全年365天开放,还会不定时更换展品。”

上海图书馆是海内外重要的藏书机构,现藏中外文献5700余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碑帖尺牍、方志家谱、西文珍本、名家手稿及近代档案、图书、报刊等历史文献尤具特色。2005年起,上图每年定期举办馆藏历史文献年度精品展,让珍贵文献与普通观众近距离接触。近年来,“大唐气象”唐碑善本大展、“妙笔生辉”名人手稿大展、“缥缃流彩”古代书籍装潢艺术大展等无不引起轰动。由于淮海路馆展陈条件有限,展览往往只能限时推出,长期开放的东馆精品馆不仅弥补了展陈设备方面的不足,也是对展示手段的新尝试。


精品馆分固定展区与临时展区两大区域,首展共计展出70件馆藏精品。固定展区以“典册琳琅”为主题,分为“古代写本、稿抄校本、尺牍信札、碑帖拓片、历代刻本、活字聚珍、地方志书、近代先声”八大主题展区,系统展示从纸间书写到勒石传拓,从古代的雕版、活字印刷,再到近代的铅印、石印等技术更迭下的文化传播之路,带领读者从典籍文献的视角解锁文明的传承密码。首部《台湾府志》、金陵版《本草纲目》、《汪穰卿师友手札》、《刘平国摩崖》最善拓本和整理新发现的上海已知最早全部采用石印的出版物《法兰文字》等,都是第一次面向市民展出。


在中央区域的八个展柜里,有北魏神龟元年(518年)的写本《维摩诘经》,这是敦煌遗珍,也是上图最古藏品。有“一叶宋版,一两黄金”的北宋孤本《长短经》,此为2000年回归祖国、入藏东馆的“翁氏藏书”之一。藏书家翁万戈的侄子翁以钧也在开馆首日来到东馆,“万戈先生出生于上海,求学于上海交大,对上海感情深厚,他相信上海是‘翁氏藏书’的最好归宿。”



临时展区首展则展出上图建馆伊始重要的藏书捐赠——金山姚氏旧藏善本。“书是公器,应该为社会服务。”姚光之子、上海对外贸易大学教授姚昆遗说。

“对今天的阅读来说,对象不局限于书本”

“阅人、阅城、阅世界”“读文、读艺、读科技”,20余个不同主题馆是东馆一大特色。不同于传统图书馆的阅览室概念,开放式主题馆分布于四楼、五楼,移步换书、移步换景。

美术文献馆位于五楼西侧,挑高空间和大片落地玻璃窗,透亮舒适。上图历史文献中心文献保护修复部副主任王晨敏笑说,“在这里看夕阳,很治愈”。东馆有两个极静阅览室,其中之一就位于美术文献馆尽头,这里“不插电”,希望读者放下电子设备,放空心灵。

美术文献馆的书架上有大量精美多语种画册,涉及艺术理论、美术、书法、工艺美术等门类,大开本书架是这里的特色。



再往前走就是展览区,美术文献馆首展名为“石不语——碑帖艺术与建筑文化”。与传统碑帖展不同,“石不语”重在讲述碑帖与形态各异的名胜古迹、寺庙楼宇、商铺田宅的营建故事,揭示碑帖的内容与功能,趣味盎然。比如《思群堂记》碑,是华东师大思群堂落成时由书法家、大夏大学校友马公愚手书的,早被损坏,不复存世。2012年,上图文献保护修复部在整理修补馆藏碑帖时发现了它的拓片,从而让此碑重镌复现。



古籍修复是上图一项重要技艺。在多媒体游戏“妙手延年”“缀玉联珠”中,读者可以选择“工具”:喷壶、浆糊、镊子、排笔、鬃刷,体验修复碑帖的过程。王晨敏告诉记者,游戏中的手绘图也出自年轻的上图古籍修复师之手。

记者在美术文献馆遇到在游戏公司工作的王小姐,自称重度博物馆爱好者的她已经多次打卡东馆,“这次重点是看展览,对今天的阅读而言,对象已经不局限于书本,互动游戏对孩子们来说很有吸引力。”

王晨敏向读者推荐VR项目“灵境石语”,它将《九成宫醴泉铭》《城隍庙碑》《龙藏寺碑》3部作品的碑文故事,复原到中国青绿山水风格的虚拟动画场景中。最有看点的当属“镇馆之宝”《四欧宝笈》中的《九成宫醴泉铭》。看完展柜中,吴湖帆绘制的《九成宫》图,戴上VR眼镜,就能身临其境地“走”进这幅图。美术文献馆还将不定期举办“拓古传新——碑帖传拓非遗体验活动”。



“在这里交流、交友,找到志同道合者”

“我们的展览目的不是‘献宝’,而是要对阅读有所启发。”来到四楼,上图中国名人手稿馆副馆长刘明辉正在为读者导览。


名人手稿和家谱都是上图特色馆藏,两个主题馆紧挨着位于四楼中庭区域。手稿主题馆首展推出“海上文韵——夏衍手稿文献展”,以馆藏夏衍手稿为基础,手稿、实物展品与历史照片结合,从左联先驱、文艺先锋、文化先勋三个维度展现夏衍的成就。


刘明辉带领读者来到两个相对的展柜:电影《林家铺子》剧本的孤本手稿旁,放着夏衍用过的笔。翻开的手稿,正是剧本的结尾。茅盾原著的结局,林老板带着女儿林明秀逃走后便没了下文。在夏衍改编的剧本结尾,林老板带着林明秀乘船逃离了小镇,读者可以从展柜上方的展签中读到——这样的改编暗示了与小说中不同的结局,旧世界被他们抛在后面,新世界就在前面。

电影《祝福》剧本完稿于1956年,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自行摄制的彩色故事片。手稿上有夏衍用红笔写的景别,放置在一旁的红笔同样令人莞尔,仿佛置身当年夏衍奋笔疾书的场景。根据夏衍旧居书房里的书桌一比一复原的书桌场景,吸引众多读者驻足。在这里,可以邂逅夏衍的书桌。根据夏衍旧居书房书桌一比一复原,书桌上摊开着《懒寻旧梦录》最后的文稿,木质相框里有3幅特别挑选的夏衍生活照。夏衍爱猫,两只仿真小猫趴在书桌上陪他写作,还有一只在书桌下打瞌睡。书桌后,屏风上的画是漫画家丁聪的作品《夏衍和猫》。



刘明辉又带领读者来到阅读推荐书架,这里不仅陈列夏衍的作品、传记和相关研究著作,还有一架“夏衍留学期间阅读的书籍”,这是馆员参考《懒寻旧梦录》第三章内容所陈列的,有屠格涅夫文集、左拉小说集等。读者可以在手稿馆阅读,也可以按图索骥去3楼阅读广场借阅。

“还原一个有生活情趣、活生生的夏衍,更希望展读融合的设计让读者产生自己的阅读兴趣。”刘明辉设想,再“复刻”一批夏衍用过的信纸,邀请读者抄录阅读中最有所感的段落、句子。“每周六,我们办一场书写交流会,把信纸打乱分发给参与者,大家一起讨论,做另一种意义的‘相约星期六’,让东馆真正成为城市的会客厅——满足市民交流、交友的需求,让阅读被看见,找到志同道合者。”




逛完手稿馆,不要忘了家谱馆。家谱馆馆员单舒扬在主题墙前向凝视许久的读者小声提问:“可以看出这个图案像什么吗?”这面主题墙选取全球家谱存世量前300的姓氏,循环往复7遍。青绿底色、起伏的姓氏组成的图案像什么?单舒扬说,公测期间,有位读者脱口而出,这不是《千里江山图》吗?“读者的智慧,让我们惊叹。”


经过数字艺术品“生生不息”,家谱馆首展“名人谱萃”展示22种馆藏名人家谱,鲁迅、钱锺书、胡适的家谱在同一个展柜,且等读者发现。展柜尽头的两块互动式多媒体屏幕,“客从何来”可查询不同时代姓氏迁移过程,“华夏一家”可通过姓氏检索家谱所藏地。

开馆首日
第一批读者逛下来感受如何?
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 11岁小学生史宇阳

“8月公测我就来过,喜欢一楼的少儿阅览区,也喜欢二楼的报刊阅览室,那里有很多大字本,可以和外公一起读书。希望少儿区可以借书、还书的地方更多一些。”


  • 66岁视障读者许庭华

“我是上图老读者,常去淮海路馆的无障碍阅览室,和馆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东馆的无障碍阅览区在一楼,通行更方便了,布局也更合理,多了很多台可以学习的电脑。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探索知识的欲望没有变低。”



  • 90后读者胡雅婷

“开馆首日预约到了参观导览,很幸运。东馆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开阔、敞亮,每个区域的采光都非常好,是名副其实的阅读的天堂。”



  • 70后读者钱悁

“我是上海人,更想知道上海的根。4楼上海通志展示馆的展览,看了很有收获。阅读让人变得更有趣、更从容,也让一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东馆不仅属于上海,更能享誉海内外,疫情缓解后,相信来到上海的外国人也会对它赞叹不已。我为我的城市自豪。”


  • 80后读者唐悠

“6楼上海社科馆的大师墙让我印象深刻,这是上海一代代的文化积淀,而新的历史,或许就会由走进东馆的下一代读者创造。花木地区文化氛围越来越浓,陆家嘴不只是金融城,更是文化城,这是生活在上海的幸福来源。”


开馆大展

真理光芒耀申江

——马克思恩格斯手稿与上海红色风华展



位于一楼2号展厅的开馆大展,围绕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化的历程,展出阿姆斯特丹国际社会史研究所藏马克思、恩格斯手稿的相关手稿文献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手稿文献。还有上图馆藏近现代文献、老照片、唱片、版画、招贴画等特色馆藏资源相互印证,揭示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红色基因的传承发展。


展览尾声,读者可以在上图馆藏中看到上海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日用化工等各项事业发展的历史痕迹。“图书馆”板块有不同时期上图的读者证、借阅证。一个小彩蛋,上图馆长陈超也贡献出了自己过去的借书证。



当然,如今读者来到上图,已经不再需要随身携带实体读者证,随申码、读者证二维码等都可以便捷利用。



如今
上海市民又多了一个好去处
趁着国庆假期
跟着家人或朋友一起去打卡吧!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施晨露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CP
◢ 猜你想看↓↓
上海再发布22条稳增长措施,重点关注餐饮住宿、文旅航空、会展广告等行业
今起常态化防控!上海人刷微信支付宝乘地铁的第一天,方便吗?有一个提醒→
吉林长春一餐厅起火致17人死亡,企业法人已被控制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