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美能源体系深度绑定,“拉下”国际天然气价格,世界能源供给格局如何重构?

吴丹璐 上观新闻 2022-11-20
本周,欧美天然气交易市场接连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24日,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TTF即月交付天然气期货价格单日跌幅近16%,跌破100欧元关口;25日,美国瓦哈中心的天然气价格暴跌近85%,甚至还出现了负的成交价。
市场分析认为,天然气价格下降与“暖冬”预测、欧洲库存持续增加、明年经济衰退预期等等因素有关。
但值得注意的是,欧美天然气市场的同步暴跌并不是巧合,欧洲与美国在能源上的绑定程度正越来越深。在当今世界能源格局中,感受过能源威胁的欧美国家们,正在推动一场全球能源供给的重构,就如上世纪70年代和2008年金融危机时一样,只不过这一次调整从“去中东化”变成了“去俄罗斯化”。
获益的美国
本轮世界能源格局重构的起因是由于欧洲制裁,导致的俄罗斯能源缺位。
然而相较今年的最高点,近期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已经回落了超过70%。在俄罗斯北溪管道彻底罢工之际,这样的场面让人匪夷所思。本应点燃今冬能源危机的天然气,为何突然开始供过于求?
这主要还是因为下半年以来,美国替代俄罗斯,成为欧洲天然气的第一大进口商,填补了欧洲能源供给的空缺。早前华尔街日报就有分析称,由于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缺位,欧洲将更多地向美国寻求天然气供给,而亚洲则会增加从澳大利亚与中东的能源进口。
根据10月初公布的数据,欧盟“恶补”能源的计划已现成效。自俄乌冲突以来,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比从41%下降至7.5%,而欧盟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比例则从去年的28%增加至今年的45%。
今年上半年,欧盟与美国签订了新的天然气进口长期协议,规定美国将在2022年向欧盟额外提供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至少在2030年前额外提供约50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帮助欧盟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依赖。在此背景下,上半年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量超越澳大利亚和卡塔尔,成为全球第一。同时,美国石油的出口量也在不断刷新历史新高,最新数据显示,上周美国原油和精炼石油产品日出口量合计飙升至1140万桶。
有了欧洲这批“加急订单”,美国的能源供应商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首先,美国通过海运卖到欧洲的能源价格并不便宜。以荷兰TTF即月交付天然气期货价格和美国瓦哈中心天然气价格为例,在今年的价格高位区,单位换算后,欧洲天然气价格大约是美国天然气价格的3至4倍。
据美国财经媒体商业内幕报道,美国能源公司每向欧洲运输一艘满载液化天然气的LNG船,减去LNG船的航运成本和人力成本,仍可以获取超过一亿美元的净利润。
另外,美国原本就是全世界天然气产量最高的国家,欧洲订单暴涨,再度推高了美国天然气开采的热情。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消息,目前美国已规划新增三个在建天然气项目,将于2024年开始投放产量。
强势的中东
如果说本轮能源格局重构最大的赢家是美国,那么第二大赢家就是中东。
今年以来,欧洲更多选择从中东进口石油或者成品油。能源咨询公司Vortexa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欧洲从中东地区进口的柴油和汽油占总进口量的比例飙升至31%,远高于此前12个月的平均比例19%。
相较于美国,欧洲从中东进口石油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多元化能源供给的补充措施。实际上,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于中东能源的看法一直处于摇摆状态。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能源与碳中和战略研究院院长吴力波告诉记者,全球能源的供给格局其实一直在改变,经历过多轮调整。第一次大调整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原油危机前后。曾经西方对于中东的石油依赖程度非常高,此后西方打了两张牌来改变这一状况,一是加快对前苏联的能源进口,二是加强了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的建设,推出布伦特原油,通过建立完善期货市场强化能源避险能力。
第二次大调整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全球能源价格又经历了一轮暴涨暴跌,当时一方面美国与中东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美国国内正在大肆开展页岩油气开发革命,此后还解除了长达四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目的就是为了摆脱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增强美国能源在全球市场的地位。
吴力波说,本次俄乌冲突后,世界能源格局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回溯,欧洲对于中东能源的依赖性再次增加。
这必然会导致欧佩克组织国际话语权的提升。在近期的全球能源斗争中,面对欧美要求增产的压力,欧佩克都显示出了强硬的态度,甚至做出减产决定。从这一角度出发,美国不断增产能源,也是想从中东手中夺回更多的定价权。
疲软的欧洲
纵观几次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虽然制裁点不同,但有一条主线没变,那就是欧洲对于美国的能源依赖越来越严重。
但这对欧洲来说并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仅针对天然气这一项,液化天然气的运输成本就远高于管道天然气。同时,欧洲还需新建一批能源接收、运输、存储装置,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都需要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近日举行的欧盟峰会上,欧洲多国领导人也直接表达了对美国“高价气”的不满,质疑美国能源企业在制定“双重标准”。而欧洲领导人不敢直言的是,由于对未来能源价格的不看好,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正在搬离欧洲。
以传统制造业强国德国为例。吴力波说,德国是欧洲一体化最大的得利者,一直以来,其工业品出口模式是建立在廉价的中欧劳动力和低价能源之上的,所以其经济结构对于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会更高。而能源价格一旦上涨,制造业成本提高,德国工业品的出口优势就会被削弱。
华尔街日报指出,如果美国、卡塔尔等国无法在中期时间内无法完全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国,欧洲大陆的能源危机将持续到2024年,这可能会给欧洲制造业留下永久的伤痕。
天然气价格暴跌并不能代表能源危机的结束,欧洲能源的长期供应稳定性还需时间检验。即使有朝一日能源危机解除,如何摆脱对于美国能源的过度依赖和多元化能源结构,可能是欧洲国家紧接着需要回答的问题。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吴丹璐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安通


◢ 猜你想看↓↓
上海市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上海经济“V形”反转
上海新增本土“0+11”,中风险区+3!全国多地通报:很多人被感染都是这个原因
【独家】专访香港演员刘乔方:在阿紫跳崖那刻,我的情绪爆发出来
他在人民公园相亲角念爱情诗,有人说他“脑子瓦特”,有人带头鼓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