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居民立马挂断,为何电话那头的“骗子”却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邬林桦 张看 上观新闻 2022-12-07
“您好,我是支付宝客服,您的账户有一笔5万元的贷款即将逾期……”电话刚接通,“骗子”就照着话术剧本开始下套。
“我有一笔5万元贷款?我怎么不记得了。”电话里,居民陈先生有些疑惑。
“您确实有一笔5万元的贷款,我这边是可以查询到的,如不按时还款,就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话没说完,电话里就传来忙音。
电话这头,穿着警服的“骗子”,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们居民的防范意识还是很强的。”

这一幕发生在静安公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穿着制服打电话的“骗子”,其实是民警马晓亮和周世奇。“让社区民警扮演‘骗子’拨打电话回访居民,既能测试居民的防范意识,也能帮民警梳理出电信诈骗的高危潜在受害人,进而着重开展防骗宣传。”静安公安分局刑侦支队反诈专班负责人孙荪说。
一次别开生面的反诈测试
第一个电话打给了孙小姐。前不久,她差点掉入刷单兼职陷阱,幸好上海市反诈中心及时预警,成功劝阻其转账。“这些差点上当受骗的居民,极有可能再次成为骗子的猎物,也是我们测试的重点。”
“喂,是孙小姐吗,我们正在高薪招聘兼职员工。”电话接通了,马晓亮照着事先梳理的“剧本”展开套路。
电话那头的孙小姐语气坚定,直说“没有,没有”,便挂断了电话。“预料之中的反映,挺好的。”马晓亮会心一笑。
一定程度上,这是一场民警与居民共同参加的考试——既考察居民是否具备反诈意识,也考验民警的反诈宣传效果。
随后进行的测试中,多数居民一听到陌生口音和电话号码,三两句话就直接挂断。有的还能耐心听民警扮演的“骗子”聊上一会,但一旦听出涉及“贷款”“钱款”等关键词的时候,就非常警觉地挂断电话。
当然也有防范意识需要加强的被测试者。居民许阿姨家人的反应就让周世奇皱起了眉头。周世奇准备了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诈骗话术,接电话的是许阿姨的家人。听到“骗子”询问许阿姨的动向时,对方很耐心地讲述着老人的作息情况和动向信息。
“虽然没有更深入的交流,但从这段简短的对话就能看出老人对陌生电话的‘信任’。如果是真的诈骗电话,难保不会落入圈套。”周世奇在本子上做了标记,把许阿姨和她的家人作为重点对象,将上门进行反诈宣传和安全防范教育。
被测试的对象中,“90后”与“60后”人数相当。这与周世奇的实际工作经验一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大学生和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容易掉入刷单、贷款和购物退货类诈骗陷阱,这一趋势也提醒我们反诈宣传要覆盖更多的年轻群体。”
这场测试共挑选了6位居民进行电话“回访”,除一名对无中生有的贷款事项将信将疑的居民外,其余人都很快识别“骗子”的伎俩,挂断了电话。
如何提升反诈宣传实效?
“许多市民都对电信诈骗的手段和方法有大致了解,但还是不断会有人上当。”据静安公安分局反诈专班民警倪健介绍,静安警方通过对全区接到疑似电信诈骗、被成功劝阻和上当被骗的案例进行梳理和调研,其中有相当部分的当事人表示知晓警方或银行关于电信诈骗的宣传,但真的落到自己身上往往惊慌失措,继而一步步落入骗子精心设计好的圈套里。
如何提升反诈骗宣传的实效,让反诈宣传内容更深入人心,真正提升老百姓的防骗意识?静安警方可谓绞尽脑汁。从传统入户宣传,到依托快递、外卖人员发放反诈宣传单页,还在安义夜巷摆摊开讲反诈脱口秀,通过丰富的形式扩大反诈宣传的覆盖面,将生硬的口号转化为市民群众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段子,以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反诈知识。
过程中,让社区民警扮演骗子打电话给辖区居民,测试之前防范宣讲效果的想法也诞生了。“居民在听完民警防范宣讲后,接到模拟的电信诈骗电话,如果能当场识破的,说明具备了一定的反诈意识;如果未能当场识破,就是高危的潜在受害人。”孙荪说。
为了更接近真实情况,测试中的剧本都是民警根据实际案例总结出来的经典电诈套路。通过测试发现的高危潜在受害人,将作为重点关注对象,由社区民警将定期和居委干部、当事人家人一起,点对点进行回访、宣传。
静安警方还发现,部分被骗居民不仅遭受了财物损失,还会被“另眼相待”,心理上也承受着很大压力。“即使被民警成功拦截、劝阻的,当我们再上门回访时,一些当事人还是很抵触,生怕别人知道他‘戆’得来差点就上当受骗。”孙荪说。对此,静安警方在反电信诈骗防范宣传中,有针对性地加入了心理建设内容,鼓励居民遭遇电信诈骗时主动报警,接到“96110”劝阻电话第一时间接听,防止被洗脑受骗。
年轻人比老年人更易受骗?
我国首部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普及相关法律和知识,提高公众对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方式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还特别提到“加强对老年人、青少年等群体的宣传教育”。
当下开展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防范宣传活动,被宣传对象往往为老年人。上述业内人士指出,在今后防范宣传和安全教育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年轻群体的参与度和接受度,提升他们对诈骗信息的甄别和屏蔽能力,降低被骗的可能性。
来自国家反诈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电信网络诈骗的受害者中,18至35岁占比65.5%,36至59岁占比31.3%,更多年轻人正成为诈骗分子的“盘中餐”。
为适应年轻群体的需求,公安部门也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和科技运用。2021年3月,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的“国家反诈中心”App上线,当用户收到疑似诈骗分子的来电、短信,或收到可疑网址、App下载链接时,这款应用可智能识别并提前预警。
此外,上海警方也已建立涉诈网址“黑名单”,屏蔽各类含有诈骗信息的网站,切断诈骗路径。同时紧盯诈骗犯罪动向,动态搭建预警数据模型,织密预警劝阻保护网,及时发现并劝阻潜在被害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邬林桦、张看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CP


◢ 猜你想看↓↓
3933+28894,连续5天下降!国内多个城市密集优化调整防疫措施,涉及出行、核酸检测、就医购药等
明起全面放开?北京辟谣!这一合格名单首次公布,核子华曦榜上有名
上海版向往的生活!他们“隐居”种田近十年,如今身份曝光...每个人都有故事→
补贴即将终止!特斯拉再推多项优惠,国产车企却涨价?行业要洗牌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