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社区卫生中心硬件很好,为何门可罗雀?医生犯难:没治过新冠,不敢发抗病毒药...怎么办?

上观新闻 2023-01-06

元旦,记者走访了若干区中心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及养老院——在抗疫第一线,感受医护人员无私无畏的付出、病患及家属的紧张无措,有的养老机构在规范管理和救治下的井然有序。令人欣慰的是,在上海,分级诊疗的效能正在显现,据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发热哨点已经分流各区50%-60%新冠病人的诊治,否则,二三级医院将更加不堪重负。

一家区级医院门诊大厅,挤满了病人和家属

此前,曾有专家呼吁,抗击这一波大范围疫情,关键在社区医生,在分级诊疗的基层,在充足的药物储备。

去年12月7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了《以医联体为载体做好新冠肺炎分级诊疗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制定《方案》的目的是做好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全力保障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及时救治,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在保障新冠肺炎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正常医疗服务开展,构建更加科学有序的就医秩序。

一家社区卫生中心预检台,空空荡荡

《方案》要求,发现患者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时,家庭医生应当指导其到签约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门诊)就诊;若患者病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则应当在医联体牵头医院指导下,及时转诊至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显然
降重症,降病亡,保证就医秩序
社区卫生机构和家庭医生已成重中之重
据记者观察并采访相关救治专家
发现社区卫生机构存在的若干困惑
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第一
对新冠病人“没见过,没治过”,怎么办?

大多数基层医生,近三年来忙于核酸和追阳,并没有治疗新冠的经验,对比如“抗病毒药物+激素”的有效治疗方案不熟悉。

某社区卫生中心的发热哨点门诊,不复往日人流

在这波疫情袭来之前,新冠感染者都进入方舱或定点医院,绝大多数基层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甚至也包括二三级医院的非相关科室医生,都没有直接接诊过新冠病人。

一位社区医生困惑地问:“没见过,没治过。我们只能按照治感冒、治肺炎的老办法,常常效果不明显,怎么办?”有时候,盲目的挂水,用抗生素去对付病毒,反而会加重病情。尽管手头也有相关“指南”,但有医生诉苦,“指南指南,越治越难”,没有实地指导,操作仍有难度。他们急切呼吁,希望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多到基层医疗机构实地培训,给出社区医生的规范治疗流程,通过他们给患者吃下“定心丸”。

第二
二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些社区卫生中心门可罗雀,怎么办?

一家二级医院急诊室,大量患者正在治疗

多家区中心医院和三甲医院相似,急诊间人满为患。经相关专家实地研判,其实多数病人可以留在社区治疗。但是,二三级医院极为拥挤,连过道、角落都是正在输液的病患,新到的患者连站都没地方站。一位医生忧虑地说,“这么高的病毒载量,还可能有其他病菌和病毒交叉感染,本来病人就很虚弱了,如此就医环境,对他们太不友好。”

这家社区卫生中心挂号处,只有一个患者在挂号

与此鲜明对照的是,有的社区卫生中心硬件条件很好,却空空荡荡。也偶有排队现象,往往是为了输液,有些是从二三级医院开了药回来输液的。

一位资深新冠救治专家说,“输液对治疗新冠很多并无意义,过多补液容易加剧肺间质的水潴留,有时反而加重肺部病情。”他认为,新冠治疗其实并不复杂。只要治疗得当,抗病毒药和抗炎治疗到位,可以在社区或居家阻断大部分向重症转化,极大缓解二三级医院的压力。八九成病人本可以留在社区、或由家庭医生指点在家口服抗病毒及激素类药物治疗,效果比输液更好,大幅减少重症率和病亡率——这和国家《方案》同理可证。

元旦,记者旁听了一场针对青浦区社区及区级医院医生的现场培训课,医生们踊跃提问各种细节,专家一一切实作答。有的社区医生说,“救治‘四步法’好学好用,好像吃下了定心丸,心里有底了。”

第三
抗病毒药物“不会用,不敢用,不舍得用”,怎么办?

元旦傍晚的华山医院急诊大厅,就诊患者比白天略少。励漪 摄

近期,上海市已统一将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配送至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社区医生接受培训后,指导辖区内新冠患者服用。这在若干社区卫生中心得到了证实。

但是,不少抗病毒药物尚未及时送抵有重症倾向的感染脆弱人群。基层医生有的担心禁忌症,有的则是“听说这药很珍贵,不舍得,万一有更重的病人呢”,也有的是开药门坎过高,需要阳性证明、CT检查证明、打过疫苗证明……结果,药物的可及性不高。专家建议,要指导社区医生及时果断用药,有效防止重症。

上海十院副院长提醒:
盲目送医,反而有可能交叉感染细菌

近日,上海各大医院的急诊科都面临着巨大压力。位于静安区北部的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也承担了繁重的急诊任务。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颖川介绍,一方面,急诊病人数量暴增,十院每日急诊就诊量在1800-2000人次之间。另一方面,急诊科人手也相对紧缺。前段时间医务人员阳性较多,比较困难,最近陆续返岗,人力紧缺的状况有所缓解。但是,面对往常的普通病人,一名护士能照顾一二十位病人,而现在的病人重症情况较多,各种情况此起彼伏,和普通病人管理方式不太一样,因此医护人手就显得相对不足了。


按照提前规划好的预案,十院急诊尽可能妥善安置病人,分出传统留观区域、拓展区域和应急区域,可同时容纳60-80名病人,现在三块区域已满。急诊科另外开辟出急救车道的天井区域,做了临时隔断,配备氧气袋等设备,大约可收治40-50名病人。


为将滞留在急诊的患者及时收到病房,从两周前,十院住院部就已经不收常规门诊患者,集中精力收治急诊留观患者。李颖川透露,近期每天新增的住院人数少则六七十,多则一百多,“几乎每天新开一个病区,很快四五十个床位就收满了病人。”截至1月1日,共启动了17个病区,收治近700名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

“现在医院比较拥挤,盲目将病人送医,反而有可能让病人交叉感染一些细菌,可以更加仔细观察病人再决定是否送医。”李颖川提醒,如果病人只是单纯发烧,不用紧张,但是如果出现行为和平常不一样的情况,比如说话声音变小了,讲两句话就要喘气,吃饭变困难等等,就要考虑送去医院就诊。

相比急诊的忙碌,近期,十院门诊量倒是少于往年同期。李颖川表示,考虑到一些市民有检查需求,十院也开设简易新冠筛查门诊,减轻普通急诊压力,让真正需要的病人及时得到诊治。对于病情不紧急的市民来说,可以到门诊检查心肌损害指标、做肺部CT等,没有必要去急诊。

抗疫三年

一直没有休息的还有他们


早上八点不到,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保障科的夏龙须准时来到医院的冷链室,打开冷库门,取出保温箱,检查温度,核对箱子里新冠疫苗的数量,然后在驳运记录单上详细写下所有这些信息以及此刻的时间。签名之后,这张单子也被放进保温箱内,和疫苗一起,被送往周边的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


这是自新冠疫苗开始接种以来,夏龙须每天新增的工作内容。由于疫苗临时接种点的普通冷柜没有监控系统,不具备夜间储存疫苗的条件,因此这些临时接种点的疫苗,需要每天早上经由冷链送达,到了晚上再以同样的方式,将剩余的疫苗运回医院冷库保存。在社区医院人手吃紧的情况下,原本负责后勤保障的夏龙须便承担起了一早一晚护送疫苗的责任。为了能够成为合格的护“苗”使者,夏龙须从头学起,不仅要认清武生、北生、科兴、康希诺这几个牌子的疫苗各长什么样,还要分清一人份、两人份、甚至六人份的包装各有什么区别。


如今,上海已经启动新冠疫苗第二剂次加强针(即第四针)的接种,夏龙须的护“苗”之路也仍在继续。



本文综合自: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上观新闻
相关作者:李泓冰 侍佳妮 叶宇 李创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CP


感染后怎么办?实用信息收藏备用
健康咨询热线  居家用药指南  线上配药   阳性结束居家隔离条件 哪些情况要送医轻症可去社区医院 退烧药怎么吃上海发热诊间名单各医院儿科服务指南肿瘤病人阳了去哪里看加强免疫接种指南老年人新冠疫苗怎么打补充维C勿过量  勿过量饮水 14个新冠食谱

◢ 猜你想看↓↓
最新提醒:上海已监测到XBB毒株!传播速度可能更快…又一种药冲上热搜,但这类人群禁用→
放开前摸过家底吗?国家卫健委回应!“此轮高峰后病毒会逐渐传不动”
禁止!阳康后吃这些东西,或致疾病复发...此类人员特别注意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