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位复旦教授又火了!再获大奖,他却一路小跑提前离开...原因和两年前一样→

上观新闻 2023-06-03
大家还记得两年前
用装教案的布袋拎回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证书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主任
赵东元教授吗?
(此前报道)



最近
这位“布袋院士”又上热搜了


5月26日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颁发
唯一一个“科技功臣奖”颁给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教授赵东元
这一奖项
是对上海科技工作者的最高奖励
含金量很高

在此前召开的媒体发布会上
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赵东元刚介绍完自己的研究后
就一路小跑离开了


这与两年前的一幕
如出一辙

2021年11月3日
赵东元院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
获颁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后的赵东元
把证书往布袋子里一装
第二天一早
就匆匆忙忙赶回了上海
他要给本科生上课


这次也一样
赵东元要赶回去
给本科生上《普通化学》

这堂面向复旦本科生的课程
他上了20年
一周两次课,几乎从未缺席



“他是真热爱上课啊!”

是啊
网友的感慨一点没错

“普通化学”开设以来
赵东元给自己定了规矩
“不能迟到”

赵东元在给大一新生上《普通化学》课。黄海华 摄

“学生们都等着呢
迟到5分钟就是教学事故了”

“普通化学”是早上的课,坚信“课比天大”的赵东元即使前一天在外地开会,也一定连夜飞回来,还曾为不耽误上课推迟过小手术。

这门课他已连续给本科生上了20年,是否还要备课?

“咋不备课呢?”前一天,5月17日晚上,他刚从卡塔尔出差回来,就在飞机上备的课。赵东元从包里掏出厚厚一沓A4纸,上面写着上课用的“串词”。“化学知识都在我脑子里,但衔接的语言得有逻辑,我怕忘记了,打印出来备着。”

“一个教授的职责就在于八个字:
创造知识、传授知识”

赵东元说一个教授的职责就在于八个字:创造知识、传授知识。他说到做到,深耕介孔材料23年。

赵东元喜欢称自己为“造孔之人”,他为我国化学材料领域的研究,贡献了许多“从零到一”的开创性成果,也培养出不少后起之秀。

这位“造孔之人”有一个职业习惯,看到别人做出了新的化合物,总是会条件反射地想,能否在上面打孔?“相当于拿个凿子,在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造孔。”

去探望病人,对方韧带断裂,需要用一个高分子材料将两处连接,让韧带重新生长。他“异想天开”,能否定向连接两个介孔?

带孩子玩乐高,他突发奇想,能否用“积木”搭建出孔洞?他首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模块化组装介孔材料。“不同的是,搭积木用的是手,我需要找到一个力,让它们自己发生反应,也就是自组装。”

2001年前后,整个业界的介孔材料都局限于无机材料。赵东元灵感一闪,能否发明更软更轻的有机介孔材料,从而创造更高的价值?

之前的“天马行空”都稳稳地落了地。然而,这一次,“就像是在一个黑箱子里乱撞”,赵东元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真的经历老多失败了。”


“起初,实验怎么也做不出介孔……”团队成员孟岩的博士论文对这一探索留下了真实记录。在长达四年多时间里,实验进展可谓“非常缓慢”。“条件和参数不同,化学反应的结果就不同,这正是化学的魅力所在 。”赵东元也不着急,实验出现新问题,他就去看书、与团队成员“头脑风暴”。

2005年,赵东元团队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文章,原创性提出有机材料自组装的新思想,并将实验方法公之于众。国际学术界在评价这项研究时,不吝称赞之词——“先驱”“里程碑”。至今,赵东元连续十年被列为全球化学和材料领域“高被引科学家”,在介孔材料领域发表论文及引用率位列世界第一。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科研机构采用这一实验方法,共发表54000余篇论文。

“好玩吧?这就是化学!”

“年轻时我也犹豫过是否要去企业工作。”赵东元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那时他刚博士毕业,一番纠结后还是选择了做科研,只因为喜欢化学,它可以创造出世界上原本没有的东西。

正因为纯粹的喜欢,他有时半夜思考问题,越想越兴奋,“恨不得立刻开车到学校做实验”。中午吃饭的碎片化时间,他也常常和大家讨论学术问题。

复旦大学化学系主任李伟教授说:“认识赵老师16年,他对介孔材料的研究兴趣可以用狂热和炽热来形容。”

“即使素不相识的学生给他发邮件请教科学问题,他都来者不拒,有时还邀请人家过来当面讨论,有时实在太忙就转请其他老师回复。”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副研究员刘玉普说。

正因为看重创新,赵东元喜欢给大学生上课。“赵老师的课每次都需要‘秒杀’。”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试验班大一新生谈同学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门课不仅可以学到化学知识,还能了解工业应用和前沿技术。


李伟就是听了赵东元的报告后,对前沿技术产生了兴趣。“当时我念大三,赵老师来我们学校做报告,那些介孔材料,太漂亮了……”

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跟着赵东元去上课的车上,他说到自己从小就喜欢化学,随即就当场兴冲冲地打开笔记本电脑,用PPT展示了一个化学实验,溶液自动地先变红色后变蓝色。

就在记者表示“有趣”之时,他忙不迭又展示了“化学震荡反应”,只见溶液在蓝色和无色之间不断切换。


赵东元在车上向记者展示“化学震荡反应”。黄海华 摄

早已预判到了记者的惊讶,赵东元脸上的“顽皮”神情就像是一个孩子,“好玩吧?这就是化学!”

在赵东元看来
上课不仅是给学生传授知识
更是传授创新精神和科学精神
如果自己的课能让学生们爱上化学
或者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
他的愿望就实现了

很多学生发邮件请教赵东元
“到底具备什么条件
才能进您的实验室工作?”
赵东元每次都会回信说
“没有别的
我唯一的条件就是你要爱科学”

赵东元指导学生做实验。(摄影:成钊)

赵东元一路小跑的视频
在各大媒体平台刷屏
网友们纷纷致敬“布袋院士”
对科研的赤子之心
致敬他心中那份热爱与纯粹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新华每日电讯
相关作者: 黄海华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okelly SYL


◢ 猜你想看↓↓
杭州副市长坐上被告席,竟是因为这件小事
一道强光,一声巨响,人倒下,全身麻木,3名驴友紧急就医:心肌受损
当心“退会员”骗局!想扔垃圾莫名成“会员”,停止会籍也很难...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