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上海市民
已经感受到了寒潮的威力
强冷空气开始影响本市
寒潮外,大风预警也发布了
目前,上海的气温已经出现明显下跌
风力超级大,落叶满天飞雷达监测显示,目前云雨区正在东移
上海的降水会逐渐明显起来如果有水汽配合
今天下半夜到明天早晨
可能出现小雨夹雪预报显示,在寒潮影响下,上海周六更加寒冷,全天气温仅有1℃至4℃,周日早晨最冷,市区最低气温降至零下2℃,郊区在零下6℃至零下3℃。下周来看,上海回暖也不明显,受不断补充冷空气影响,气温整体较低,是真正的冬天了。今冬第一个寒潮就在路上
紧急提示来了
市住建委也发布工作提示
↓
针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房管部门要重点指导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住宅小区巡查,根据二次供水移交情况,及时落实供排水设施的防冻保暖措施,有效解决水管裸露、包扎失效等问题,切实防范供排水设施冻管爆管事故;及时发布灾害天气预警信息,提示居民做好寒潮防范应对工作。针对工地安全管理,建管、房管部门加强建筑工地、拆房工地、修缮工地、征收(拆迁)基地安全管理,组织开展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指导督促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落实防冻保暖相关措施,关注一线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防护,坚决防范安全事故发生。针对燃气安全保障,建管部门要指导督促全市燃气经营企业落实寒潮应对措施,及时开展各类燃气场站及附属设施、工程工地现场和管线等检查;开展居民用户和非居民用户安全检查,确保雨雪冰冻期间气源正常供应、设施安全稳定运行。针对玻璃幕墙、地下空间、照明设施安全管理,建管部门要加强防寒防冻工作的督促检查,提醒业主、服务企业做好自查,确保各环节安全措施落实到位。针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引导,城管执法部门要会同民政、公安等部门,加大商业街区、高架桥下、自助银行、涵洞、火车站和地铁出入口等重点区域的巡查管控力度,针对性加大夜间时段巡查频率,确保及时发现、及时引导护送流浪乞讨人员到救助站。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罹患脑卒中的风险升高1.13%,脑卒中死亡风险升高1.2%。这可能是由于寒冷的天气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小板升高、血压易波动、血液黏度增加所致。因此,一旦进入秋冬季节,更应该注意预防脑卒中。有医院一周内27人因这病急救
最年轻的仅35岁
最近一周,浙大二院临平院区神经内科共接诊脑卒中患者27人,其中40岁以下的有3人,最年轻的仅35岁!
小刘今年35岁,在一家公司上班,工作忙碌的他经常加班加点,高血压1年,喜欢吸烟、喝酒,几乎不锻炼的他身材“圆润”。近来,气温变化大。他突然感觉左侧肢体乏力,持续10多分钟后却又缓解了。他以为是自己太累了,也没放在心上。三天后,小刘突然左侧肢体无力伴活动障碍,手臂和手尤其明显,无法握住东西,还出现了口齿不清情况症状,持续半小时仍未恢复,1小时内被紧急送往医院。浙大二院临平院区急诊立即启动“脑卒中溶栓流程”,最终诊断脑梗死,经家属同意,立即予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几个小时后,小刘的病情逐渐好转,被转入神经内科病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最后左侧肢体活动逐渐恢复至正常。但他后续需定期复查,持续高血压规范治疗,防止再次脑梗复发。浙大二院临平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张宴斌说:“除了天气变化外,小刘每天半斤白酒,40支香烟, 喝酒、吸烟习惯已经有10年了,1年前就被查出了高血压,但一直没有规律服药,也没有定期监测血压,而且他的BMI为25.53,属于偏胖。”他表示,过度疲劳、熬夜、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炎症感染等因素,都会让身体处于高凝状态,也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这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在某些突发刺激因素下,血栓脱落,造成血管堵塞,最终引发急性脑梗。脑梗的致残率高达75%,病死率超过20%,严重威胁生命安全。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且无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本文综合自:@上海市天气、上海发布、都市快报、网友评论等
◢ 猜你喜欢↓↓
疯狂刷屏的“小作文”事件,到底是什么事?刚刚,东方甄选CEO道歉!俞敏洪首次正面回应→
上海楼市政策明起重磅调整!哪些买房群体会受益?解读来了→
@上海人,赶紧排查!很多人用的“厨房神器”其实是“定时炸弹”...请立即拆除
私藏、阅看有严重政治问题的书刊!中央巡视组“内鬼”被逮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