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速查!大人小孩都在用,已经有人因此进医院

上海辟谣平台 上观新闻 2024-01-10
最近,“鲨鱼夹”伤人的消息再次登上热搜:一名浙江女子佩戴“鲨鱼夹”时遭遇车祸,“鲨鱼夹”的尖齿深深插入头皮,送医救治时,医生都无法取出,不得不请来消防员用尖嘴钳、剪刀拆除。
这已经不是“鲨鱼夹”第一次“咬人”了——这种发夹之所以被称为“鲨鱼夹”,是因为它有多组尖齿,互相咬合,可以方便地夹起头发,也叫“抓夹”“后脑勺夹”等。
在市场上,“鲨鱼夹”种类繁多,虽然基本结构类似,但有金属、毛绒、塑料等多种材质,大小也有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不同规格,受到不同年龄人群的喜爱。
可是,造型多样的“鲨鱼夹”有不少风险。在“鲨鱼夹”伤人事件中,大多是因为佩戴者摔倒,尖齿刺入头皮,危险很大。
在发饰行业,还有不少“美丽的风险”。在看似丰富多彩的选择背后,各有隐患——
很多头绳带有硬质塑料制作的装饰物,其中小动物造型的颇受孩子欢迎。但有的学校发出提醒,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使用类似头绳,因为有孩子不小心摔倒后,装饰物的尖角刚好插入了孩子的头皮。记者调查发现,引发事故的装饰物是兔子造型,有两个长长的耳朵,看似圆润,可在冲击下,这两个凸起物刚好伤害了孩子娇嫩的头皮。
在某幼儿园任教的徐女士也表示,她每次都会提醒新入学的孩子和家长,不要使用带有孔洞的发饰、容易脱落的小颗粒发饰,以及带有小排尖齿的头箍等,“小孩子好奇,会把手伸到孔洞里,却可能拔不出来;脱落的小颗粒可能被误食,又是风险点;头箍的尖齿数量多,如果孩子向前跌倒,这些小齿也很危险。”
汉服爱好者忱忱也觉得,发簪虽然漂亮,但不适合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佩戴,“现在很多年轻人会穿着汉服坐地铁、逛集市,但在早高峰或节假日等大客流下,尖锐的发簪容易在拥挤环境中伤到他人。”
面对这些产品,有消费者奇怪:有风险,为什么还在生产呢?
缺乏标准是原因之一——尚无国家强制标准对发饰的造型进行规范。
某发饰生产企业负责人郑先生介绍,眼下行业普遍参考的生产标准是GB/T 23170-2008《发制品 假发头套及头饰》,该标准对发饰的材质安全、加工方式、检验方式等提出了要求,包括原材料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产品本身要符合卫生、质量规定等。不过,标准对于发饰造型是否有风险,并无规定。而且,该标准属于推荐标注,本身也不具备强制性。他还表示,在发饰行业,有很多企业为海外品牌代工并出口,“在出口方面,相关要求往往也集中在材质安全上,同样不涉及造型。”
对于相关发饰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郑先生认为,企业有改进产品和提醒的义务。一方面,在产品设计上不能只追求佩戴效果。比如,金属“鲨鱼夹”最近比较流行,有的产品的夹齿又长又尖,加上用了金属材质,风险不小。其实,如果能用较为圆润的材质辅以装饰面,就能降低风险。另一方面,企业可增加全提醒,包括在部分场合不适合佩戴,或者佩戴时要加以注意。“当然,最理想的是出台强制标准,明确哪些产品能生产、哪些不能生产。”郑先生建议。
但也有消费者提出,很多造型的发饰上市已久,此前没有听说有意外发生,这说明发饰引发的意外与使用方式也有关系。对那些存在尖锐、小颗粒、孔洞等设计的发饰,使用者要留个心眼,佩戴时注意方式和环境。比如,很多消费者习惯在沐浴时使用“鲨鱼夹”,殊不知湿滑环境容易发生意外跌倒,此时“鲨鱼夹”的风险就要比日常佩戴高得多。还有,家长要注意孩子使用的发饰,不能只为了美观而忽视潜在的风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任翀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CP


◢ 猜你喜欢↓↓

当一个外卖骑手摔倒在冬夜的国定路

不吃盒饭了!“预制菜”风波后,上海有学校改吃“自助餐”...有无推广可能?记者走访→

上海市建设交通工作党委原副书记、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原主任姚凯被“双开”

最后一天,清仓!不少上海人赶来淘货...市中心这家门店真要关了,三年前还大排长龙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