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突然想咳嗽,她飞奔出门!如今看演出可领润喉糖,上海的温馨提示被点赞:这样做,看演出不尴尬→

上观新闻 2024-01-10

12月19日晚,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举行的麦斯基三重奏音乐会下半场,第一支曲目演奏完毕,记者注意到,前排一位观众抱着包快速向门外跑去。“后来她没有回到座位,在最后一排看完了全场。”同样对此印象深刻的东方艺术中心节目总监洪韵解释:“这位观众忍着剧烈咳嗽,礼宾员在门口给了她润喉糖,待身体状态平稳后才回到音乐厅。”

这一晚,近2000座的东艺音乐厅排出了加座。

此起彼伏的咳嗽声
冬季厚重衣物的摩擦声
甚至手机、保温杯重重掉落在地的声响……

金秋到年末,申城古典音乐会“大咖”不断,以国际乐坛热度正高的王羽佳阔别国内多年的独奏音乐会巡演为例,在上海站之后,北京国家大剧院为观众摆出口罩、润喉糖,各地观众对观演秩序的讨论,都在社交媒体引起热议。

社交媒体上,有观众晒出国家大剧院为观众提供润喉糖、口罩 

好演出如何与观众双向奔赴?飘红的票房之外,“不可重来”的音乐会现场,怎样减少遗憾,创造更多美好时刻?

两次鼓掌,特别的上海版提示走向全国

在麦斯基三重奏音乐会现场,记者听到了一段特别的现场提示——
欢迎您来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即将登台的是由国际古典乐坛最具代表性的大提琴家之一米沙·麦斯基领衔的麦斯基三重奏。麦斯基将会带着家人莉莉·麦斯基和萨沙·麦斯基一起登台,呈现他们合作最为默契的作品。而今晚的东艺音乐厅,更像是麦斯基家的客厅,我们所有现场的观众朋友都是分享和见证麦斯基一家温馨合作的亲朋好友们。为了所有的朋友一起来营造这个美好的欣赏环境,请您配合我们做好以下几点:

  • 请保管好您携带的所有物品,保温杯、各类电子产品、手机、相机等等,安全放置于自己的包袋中,以防观演太过专注,没有拿稳而跌落在地板上,发出的声响很可能会中断艺术家的演绎。
  • 本场音乐会全程禁止拍照、摄像及录音,麦斯基先生希望有更多与现场观众心与心的交流,而不是仅仅从音乐的各种不完整片段来解读。
  • 为确保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戴上口罩,如忍不住咳嗽,请掩住口鼻。如果实在不舒服,可以向礼宾索取润喉糖。
    好了,请各位收拾好所有的物品放入包袋,不要紧握在手中,也请收好手机、相机,不要分心拍摄,我们共同来营造此刻温馨的氛围,分享和感受麦斯基一家的日常音乐合作与互动,见证一个父亲在与自己的儿女合作时,既严厉又充满温情的瞬间。

“和以前听到的提示不太一样,有对音乐会情境的介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不仅对音乐会更加期待,也希望大家一起来营造像客厅般美好的氛围。”记者在社交媒体看到,不少观众对这一现场提示给予好评。
麦斯基三重奏上海音乐会现场 茅新麟摄
还有观众提到,“12月5日看王羽佳第二场音乐会,大家对演出前的特别提示鼓了两次掌。”
洪韵告诉记者,赢得观众掌声的提示是与王羽佳团队共同商讨拟定的,这段“上海版提示”还被王羽佳团队带到其他城市进行播报。“那天开场前和中场,我念的是不同内容,根据现场曲目情况写了两版。麦斯基三重奏的中场播报也略有不同,在我播报时,75岁的麦斯基先生就在旁边通过翻译了解。”之所以没有采用事先录制的方式,洪韵说,“也是希望给观众一些吸收和反馈的时间,共同创造音乐会的‘现场’。”
与其“教育”观众,不如创造让观众理解的场景
“这个提醒太赞了”“希望循环播报”“每场都需要”“所有剧场都要播放”“希望特殊的观演须知常态化”……观众为何为上海版提示点赞?
受到观众点赞的演前提示
乐迷刘先生告诉记者,除了对剧场礼仪的基本提醒,无论是王羽佳独奏音乐会还是麦斯基三重奏音乐会,提示词里都比较注重对演出者和音乐会内容的解释。“在社交媒体看到剧院发的提示词视频,特别复盘了一下。”让他印象很深的是,提到音乐会“禁止拍照、摄像及录音”,广播说的是“我们都不希望羽佳完整的乐思被切成各种片段断章取义,更不想在网络上看到这些零散的片段又让她无从解释”。
提示词还介绍了曲目用意——“演出前,羽佳想特别提请各位现场的乐迷朋友,梅西安的《圣婴之吻》和贝多芬的《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是她整场策划中最重要的部分,她特别设计了从寂静中开始,最终在寂静中结束。让我们一起来实现她的编排。”
在东艺播报的演前提示被推广至全国 
中场时则讲到备受关注的返场环节,“下半场即将上演的是肖邦《f小调第四叙事曲》和贝多芬的《C小调第32号钢琴奏鸣曲》,在完整演绎两位音乐大师的作品之后,羽佳将会选择最能体现今晚她的心情状态的作品来作为返场,今晚的返场曲安排只属于上海,请乐迷朋友们不要摄影、摄像及录音,改用热烈的掌声来回应羽佳准备的音乐礼物。”
王羽佳上海独奏音乐会现场 陈玉麟摄
“与其说是‘教育’观众,我们更想换一种方式,请观众在理解的基础上和艺术家共同完成一个美好的夜晚。”洪韵说,“古典音乐的表演者其实没有太多渠道和方式可以和观众直接交流,我们习惯了他们在台上不说话,因此在演前和中场播报时,更多地从艺术家的角度出发,与观众沟通‘为什么不要拍摄’,让观众成为现场化学反应的一部分。”
麦斯基三重奏上海音乐会现场 茅新麟摄
剧院礼仪,老话题为何遇到新问题
剧场礼仪,看似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2006年,德国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首度来沪演出,下半场曲目演奏到一半,因为观众席一位观众不断拍摄的红色对焦灯干扰到穆特,艺术家突然停下演奏3分钟,要求该观众离场,引起哗然。2014年,被称为“演奏揉不进一粒细沙”的波兰钢琴大师克里斯蒂安·齐默尔曼带着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亮相上海。签订演出合约时,齐默尔曼特别提到“不希望有人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擅自摄影及录音录像”,并把这一条作为来沪演出的前提条件。
“今年以前,感觉剧场礼仪,特别是古典音乐会的礼仪已经相对平稳。”有乐迷分析,随着演出市场重新与国际接轨,名家名团回归,新生代观众正在涌入剧院。
东艺发起的一项调查,观众最讨厌的不文明观演行为“发出声响”排名第一
“更多人加入乐迷群体是一件好事,还有年轻人带着乐谱来听音乐会,得到了艺术家的赞许。”洪韵也感到,剧院的观演人群确实发生了细微变化,“过去几年,很多观众是通过电脑、手机屏幕看音乐会的,当这些顶级艺术家真实地来到身边,大家的购票热情可以想见。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剧场其实都乐见新观众的成长。我们和很多名家名团接触,生机勃勃的观众群体是他们愿意来中国、来上海演出的一大理由。”
在一些热门古典音乐会的现场,带琴童看演出的家长有时会被“嫌弃”。“不是不喜欢小朋友,有些在工作日的演出,明显看到上了一天学的孩子很疲惫。有些音乐会的长度或曲目的选择,孩子支撑不住、不耐烦是正常的,对其他观众的影响也是真实的。”一位乐迷表示。
“冬季呼吸道疾病多发,有时咳嗽确实忍不住。但有的观众好像养成了在乐章间用清嗓子代替鼓掌……如果身体真的不适,是不是重新考虑一下是否来观演?”有观众对咳嗽声不堪其扰。也有观众说,期待已久的音乐会遇到身体状态不佳,还是不想错过,“而且也不能退票”。
在洪韵看来,观众的行为有时是下意识的,“有人发出声响,会有很多双眼睛严厉的目光射过来,心理压力也挺大。”无论是新观众还是老观众,都和艺术家一起组成音乐会的一部分,“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给观众一些提示,当新观众发现,自己的‘忍住’确实和艺术家发生了化学反应,得到了更好的音乐回报,相信会留下一段美好记忆,新观众也会慢慢变成老观众。”
柔性而积极的礼仪倡导,也是一种服务
在麦斯基三重奏音乐会中场,东方艺术中心预告明年1月齐默尔曼将在上海举办独奏音乐会,这条消息在全国乐迷中刷屏。面对出了名“严格”的齐默尔曼,剧院将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洪韵表示还要与各方商讨,“有一条原则是尽量不打扰观众。来剧院的都是爱乐者,大家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体验。”
齐默尔曼钢琴独奏会的预告让乐迷惊喜
九年前齐默尔曼亮相上海时,引导观众寄存手机的措施并非强制,当时剧场工作人员表示,希望寄存措施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遵守音乐厅的观演礼仪,引导大家安静聆听。对此,多数乐迷表示愿意配合。当晚演出前,大部分观众自愿将手机交给工作人员寄存。该场音乐会入场观众为1112人,配合手机寄存服务为623人。
现场音乐会不能中断,无法重来,在演出过程中如何减少干扰,确是一道考题。乐迷王小姐反映,“有时剧院礼宾举着牌子请观众不要拍摄反而是一种干扰,包括用手电筒照射。”也有观众表示理解,“不文明的现象要制止。或许是观众提了意见,感觉礼宾走路特别小心,在观众席前也会弯腰快速通过。”
“不同艺术家的习惯和个性不一样,有的表演者也提出,向观众提示曲目的电子屏灯光会让他们分心。”洪韵说。
王羽佳上海独奏音乐会现场 陈玉麟摄
“现在大多数观众都知道乐章间不鼓掌,但有的现代曲目比较冷门,观众不熟悉,希望能有一些提示。”有观众表示,除了自己做功课,希望剧院提供更多导赏,或是在细节上有所关注,“记得参加过一场音乐会,独奏结束了,但情绪还在,灯光没有亮,余韵让人回味。等灯光打起来,回过神的观众疯狂鼓掌。”
无论是润喉糖还是“定制”演前提示,在不少观众看来,是值得提倡的柔性而积极的服务。
“秋冬季的咳嗽或许是一时的,演出现场还会有不少意料之外的状况。重要的是,剧院能不能积极回应观众的需求,还要比观众想得早、想得前一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施晨露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安通


◢ 猜你喜欢↓↓
全球首家!95岁大光明出大招:沉浸式电影餐厅“夜半”明年开放,还能边吃边拍片
在上海,新生儿脐带血如何捐献?可以自存吗?
事关工资,即将截止!抓紧申报,14种易错点要注意→
这些原产于台湾的产品,中止关税减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