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个词为何非同寻常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4-03-27

李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接近尾声处,有一句针对政府自身建设的话: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政策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

不到一小时的报告里,“规律”二字前后出现过两次,频率不高,意义却非同寻常——去年工作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从而积累了克服重大困难的宝贵经验。而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政策指向,字字句句背后,强调的也都是尊重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

5%的经济增长目标,就兼顾了需要与可能,考虑了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也考虑了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亦稳亦进。用总理在报告中的原话中,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使出这三个“力”,前提正是遵循规律。经济增长有其规律,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塑造有其规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并明确坚持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正是基于对经济规律的深刻把握。

经历了疫情和其他外部因素冲击之后,经济循环的打通、市场信心的修复,亦有其内在规律。发力不足或发力过猛,要么收效不彰,要么矫枉过正,都不合高质量发展的本意。这方面,在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有过经验、心得甚至教训。实践带来的清晰共识是,脱离了规律的发展手势,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造成高昂的额外成本。

高质量发展,是更高品质、更具效能、更具可持续性的发展,当然不能随意挥霍成本。也正因此,政策供给的精准度、资源投入的有效性,这些年被强调再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还要适度加力,同时必须“提质增效”,在亮出赤字规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面的数字之外,特别强调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

用李强总理的话说,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而这些增加的财政资金必须精打细算,“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该投的地方投准投足、不该投的地方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这种精打细算的前提,当然是认清规律、按规律办事。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在一个起点更高、挑战也更复杂的发展环境之下,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相互牵连耦合,个中也有更为复杂、更需精准把握的规律。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此为2024年定调,引发各界高度共鸣。这12个字特别是最后4个字,本质上,正是对“遵循规律”的提醒和重申。

这里的规律,内涵更为丰富,往往直接来自现实。比如,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下,推行经济政策要考虑社会效果,推行社会政策也要考虑经济后果,避免“顾此失彼”,这就是一条规律。又比如,政策出台前与企业、群众沟通不足,不能准确把握痛点、需求点,哪怕力度很大诚意很足的政策,也可能反响平平,这也是一条规律。讲“先立后破”、齐心协力,正是要认清这样的规律,在系统、全面、综合、协调的考量中,作出一个最优选择。

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能够很强烈地感受到这个层面的“遵循规律”——“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这是要从政策供给的源头避免内耗、对冲;“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这是要确保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同向而行;“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这是打通供需两端,杜绝“温差”;“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这是强调落实的不折不扣,以求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应……

凡此种种,都指向在复杂的环境下如何进一步增进共识、减少损耗、形成合力。这是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的动力所在,而根本的动力,来自于对规律的洞察和把握。

更加坚定而清醒地尊重规律、认识规律、遵循规律,我们就更有动力,也更有信心。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Wing
校对:安通


◢ 猜你喜欢↓↓

尴尬!不少上海人都搞错,“坐4次迷路3次”,有人崩溃“快到终点才发现”,这两条地铁线槽点多?

“超市一哥”掌门人首次回应“闭店潮”:三年内开15家新店,不过与上海无缘
微信上线新功能!有人说:太方便了,也有人说:更难分开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