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好不容易排的队,突然被要求让一让!这种“霸位”现象越来越多…
如果你在博物馆
聚精会神欣赏一件文物时
旁边的人忽然请你让一让位置
方便他拍摄视频
你会怎么办?
日前
市民邱先生在上海一家博物馆参观时
就遇上了这样的情况
当他好不容易挪到展品正面位置时,身旁拍摄视频的游客希望他让出位置,好让自己拍出一段文物由侧面转至正面的镜头。“别人礼貌请求并不过分,可如果频繁被拍视频的要求打断思绪又确实会造成干扰。”
随着文博热席卷全国,各类展览的短视频也成了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密码”。当短视频日益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网友们却为在博物馆里该不该允许拍摄视频吵翻了。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都明确禁止携带三脚架等专业器材和直播、商业拍摄等行为。但对个人拍摄行为,并没有明确要求。
上周,邱先生带着孩子前往博物馆参观,热门展品的展台四周围着一圈参观者,“大家也有默契,会排队等候‘内圈’位置。”约十分钟后邱先生带着孩子挪到了展柜旁,又随着紧贴展台的队伍缓慢移动,终于来到展品的正前方。就在邱先生回答孩子提问时,原本在他前方的男子问他“能不能让一让”,好拍一段围绕文物从侧面到正面的视频。“因为他这个要求,周围好几个人都要挪出位置。”邱先生回忆,当时自己身后也有人,退无可退,只能扶住孩子的脖子,自己朝后倾斜,勉强让对方手机从自己胸口划过几次完成拍摄。
这个小小的插曲让邱先生注意到在博物馆里拍视频的群体。文博正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有人用视频记录自己参观博物馆的经历,有人传播文物背后的曲折故事,还有人专门教学如何在博物馆拍出好看的视频。
搜索时下热门展览,能在视频网站和社交媒体上找到不少视频,如上海博物馆东馆举办的“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中华艺术宫举办的“中国式风景——林风眠吴冠中艺术大展”等。一些视频是非常个性化的记录,例如一条“星耀中国”的视频中,拍摄者从自己早上起床洗脸开始,一直拍到参观结束回家;还有些视频拍得十分考究,一条“中国式风景”的视频从黄浦江滨江风景拍到中华艺术宫外观,再进入展览,构图美丽,运镜讲究。一些视频则以非常短的篇幅记录一件展品,例如吴冠中的画作《老重庆》,不仅由全貌推至细节,还配上背景信息介绍。
“原来最近博物馆这些奇奇怪怪的人是拍视频。”文博爱好者叶女士注意到,近期参观博物馆总能看到一些奇怪的身影:春节期间,她曾在博物馆门口看到两个年轻人拿着手机时而快步朝大门冲去,时而站在门口来回转圈;不久前去博物馆,一名青年男子长时间靠在展厅立柱边,“我们从展厅出来,将近一个小时,他还站在那里,我注意到他手里一直端着相机。后来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发了这个视角拍摄的博物馆视频。我很好奇他们到底是来参观的,还是来拍视频的?”
相比打卡拍照,一些观众认为拍视频“更影响观感”。市民刘凌经常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不久前在一家博物馆二楼,一名年轻女孩和朋友礼貌请她带着孩子避开以方便拍摄,随后女孩便在这一区域来回走了好几遍,每次有人靠近就会请求他人配合。后来在展厅内,她又看到这一队拍摄者,先围绕展台旋转然后快速朝后退去,撞到两位路过的观众。叶女士也注意到,如今在博物馆拍摄短视频已司空见惯。此前她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大阶梯上,看到有人来回拍摄走上阶梯的镜头,其他观众不得不等候或避让。“比起拍照,拍视频时间更长、动作也更大。”
还有些人担心拍摄视频的侵权风险比其他方式更高。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在拍摄的视频里逐字逐句读出展览的介绍文字,有人拍下了博物馆举办的相关活动,还有人录制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讲解过程。此外,还有人一边拍摄博物馆展品视频一边现场讲解,或以实拍画面再配音讲解。其中一些视频上传者的视频内容以摄影、旅游信息、攻略等为主,还有人以“人文教育”之名接单收费讲解,视频成了“引流工具”。
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文物属于国家所有,博物馆是保存和研究机构。除博物馆中部分当代艺术品外,文物几乎都已超过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进入公有领域。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博物馆中大量阐释性文字、图案设计、文物照片、互动视频、创意活动等,依然是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具有独创性的智力成果,应该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拍摄视频大量使用这些素材有侵权之嫌。
“我们拍摄时已经很小心了,还常在网上被人口诛笔伐。”喜欢参观博物馆也喜欢拍短视频的杜女士说,如今博物馆观众越来越多,除了相对空旷的博物馆建筑内外景拍摄视频,展出文物几乎都是只拍照片再后期合成视频,“想要等到全程丝滑的机位太难了,再有礼貌也能感受到一些人的不悦。”她的朋友曾以孩子参观博物馆为主题拍摄视频,博物馆内的视频画面配合孩子在家录制介绍文物的场景,“有人私信她说孩子的介绍直接用了博物馆的文字。“孩子读的文物信息肯定是摘抄的,家长拍视频只是为了锻炼孩子表达能力,为什么不可以?”在一些视频爱好者看来,视频只不过是当下“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而一些拍摄品质好的非营利性质短视频,还能为博物馆起到宣传作用。在短视频平台上一些网友晒出观展视频,评论区常有人询问展览信息。还有人以此前刷屏社交媒体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为例,其中部分片段是在博物馆内拍摄,但对唤醒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有积极作用。
据了解,虽然没有明令禁止拍摄视频,但目前绝大多数博物馆已对馆内摄影、摄像有了明文限制和规范。《中国国家博物馆禁限带物品清单》中就列入了“商用摄影、摄像器材”,包括滑轨、摇臂、落地式三脚架;参观须知中则明确“未经允许禁止使用闪光灯、自拍杆和支架类摄影器材”“未经批准,禁止进行讲学、表演、采访、商业性拍摄、自媒体直播、录播等非参观活动”。与此类似,浙江省博物馆也明确禁止“拍摄商业性用途的照片”,拍照时也不能使用闪光灯、自拍杆以及脚架;场馆内进行讲学、调查、摄录等活动,需要提前向馆方申请,获得许可后方可实施。湖南博物院的游客须知中则规定“未经官方审核同意,请勿摄像、直播”“请勿在展馆内使用闪光灯及自拍杆、三脚架、云台等支架类摄影器材”。一些观众也希望,参观者日益增多之时,馆方应加强管理,对长时间占用位置拍摄或引起纠纷的拍摄行为提醒劝阻。
◢ 猜你喜欢↓↓
上海市民太拼了!3点起床,8点冲刺,只为抢树...同时很迷惑:到底禁不禁?租一下才20元→
许家印被重罚!“手段特别恶劣,情节特别严重”,恒大地产被罚41.75亿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