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必然开放?
当地时间2024年8月19日,“金远岭”号货船从摩洛哥纳多尔港装船,驶往中国山东日照港,这个中国最大的铁矿石单一进口港。
船上装载的是3.025万吨铁矿石。完成卸船作业后,它们被分送到全国各地的钢铁工厂,炼制成不同强度、形状的钢材,又在青岛海尔工厂被制成一台洗衣机,在台州变身成一台新能源小货车。
它们或许最终会在宁波舟山港相遇,搭乘同一趟滚装船运往巴西圣保罗或其他全球城市,成为一个普通三口之家的生活必需品。
在7000多公里G228国道串起的港口、城市、乡村里,这样的经济活动每天都在发生。它告诉世界一个最坚定的宣示、一个最确定的事实:中国,必然开放。
过去15年里,中国始终是全球第二大进口市场。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达75%;大豆进口量占全球大豆贸易量的60%;棕榈油消费,则几乎完全依靠进口供应。
与此同时,这些进口原材料又在制成商品后,销往全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56%,水泥产量占全球57%,手机产量占全球67%,汽车产量占全球33%,冰箱空调洗衣机产量均超过全球50%,微波炉产量超70%……
相比一些独立性较强的经济体,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一定程度上也由她的资源禀赋、人口、地理位置等客观要素决定。中国的发展,不可能与世界“脱钩”,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
在浙江、福建,诞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一大批“老民企”,没有被时代的潮流湮没,它们又一次挺立在改革潮头。
面对欧美发起的通往保护主义深渊的“关税战”,新吉奥主动发起全球化战略;红蜻蜓逐渐从中国家喻户晓的国民皮鞋品牌,变成中亚市场趋之若鹜的海外潮牌;在中国中小电机行业生产基地三门县,大高电机守着一栋并不起眼的厂房,却把多项专用电机的技术参数提升到“国际先进水平”。
没有机遇,创造机遇。中国让世界看到,开放的大门打开了就永远不会关上。
在辽宁、山东,新旧动能转化的产业更替悄然发生在辽东大地,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
搭载现代物流体系的辽宁丹东草莓插上了飞往全国的翅膀,“南茶北引”战略之下,山东日照也种出了属于自己的“碧螺春”,持续释放着乡村的产业潜能;海尔用7年时间打造了美国GE、德国西门子之外的世界工业互联网“第三极”,让家电绝不只是冷冰冰的电器;改革开放之初,脱胎于烟台合成革厂的万华化学,还只敢做“让中国老百姓穿上皮鞋的梦”,今天,一批打破国际垄断的新材料诞生,已经让它跻身全球顶尖化工集团的行列。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中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一定可以成功”。
在广东、广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虽只有短短3年的建设史,却涌现了无数澳门创业者,改变着澳门产业结构单一的困局;没有抓住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沿海城市开放的红利,湛江却在海南自贸港的国家重大战略中,找到了共同做好琼州海峡“黄金水道”这篇大文章的发展新契机;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11年,钦州,早已成为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走向纵深的桥头堡。
中国让世界看到,中国4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今天,当G228国道沿线的上海、深圳等改革尖兵继续踏浪前行,引领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突围改革深水区,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探索更高能级、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当天津、大连、宁波、青岛、珠海、厦门、广州等老牌沿海城市以港兴城、以城兴业,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新发展机遇,带动内陆城市群走向更高质量发展;当丹东、锦州、钦州、湛江、东兴、防城港等城市也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找到新发展支点,谋划新质生产力,共享国家建设成果,我们清楚地看到,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背后,是千百条欣欣向荣的道路,是千百个欣欣向荣的城市和乡村。
今天,面对世界经济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中国不仅对外开放没有止步,而是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
大高电机。吴越 摄
沿G228国道一路行进采访,我们耳闻目睹、现场见证——
沿海的中国港口,依然坚定地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商品、原材料;
沿海的中国工厂,仍以创新为驱动,生产着符合世界消费趋势的、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工业产品;
沿海的中国城市,正以实际行动深化开放内涵,从有形的商品开放到无形的服务开放,从具象的货物开放到抽象的制度开放。
中国,从来都是世界各国的朋友。
钦州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吴越 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杜晨薇
注意!台风“山陀儿”有重要调整!上海天气将大转折,影响时间明确,假期这几天连续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