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影相映,声入人心 ——我校学子荣获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法语电影配音大赛一等奖

       

我校西方语言学院法语专业1702班刘俐、1801班段思彤和1801班徐创新三人荣获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法语电影配音大赛一等奖。他们用声音赋予每个人物鲜活的生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获奖作品吧!


                   近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法语电影配音大赛落下帷幕,我校西方语言学院法语专业1702班刘俐、1801班段思彤和1801班徐创新三人组成的“越秀法语组”在全国60多所高校中脱颖而出,以预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与北外、北大、南大等十余所高校选手同台竞技。经过四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赞许,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并列荣获一等奖。


       全国高校法语电影配音大赛到今年已连续举行十一届。在了解到今年的比赛的资讯后,西方语言学院积极组织法语专业同学参赛。刘俐、段思彤、徐创新抱着尝试的心态报名参赛。组队成功后,他们立即投入训练,积极备战比赛。段思彤说,与日常生活中不同,训练时身为队长的刘俐十分严厉,对于规定时间、地点和分配任务都非常细致,也正是有这样负责的组织人,让他们能更快速地熟悉彼此,更高效地准备比赛。

       他们给自己团队取名“越秀法语组”,参赛口号“L'impossible n'est pas Yuexiu. ”,改编自拿破仑的名言“没有什么是法国人做不到的。”翻译后是“没有什么是越秀人做不到的。”他们认为,这个口号能带给他们力量,激励他们不断努力。

       在紧张的准备过程中,他们也遇到准备时间短、专业要求高等困难。法语系老师团队给予了倾心指导,法语外教也是全程参与指导,从观摩往届优秀选手视频、确定参赛影片、改善语音语调、分析中法热点话题等助力学生团队获得佳绩。团队的同学更是克服了许多困难,全力备战。如何使自己的发音更加圆润,快速把握角色的情绪,更有张力地诠释人物,需要他们每天大量的练习,全身心投入之中。徐创新表示:“由于自己声音低沉,所以很难去诠释一些感情强烈的角色。只能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放大自己的声音,尽力进入角色状态。”同步度是练习过程中最难克服的问题,同时兼顾角色、环境音等因素,需要通过变声、表演来满足大跨度的声音需求,甚至有时会出现一人饰多角的情况。“因为预赛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兴奋之余也给了我们无形的压力,除日常训练外,我们还要注意保护好嗓子,以备作战。”段思彤说道。


       决赛的即兴配音,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内,队长刘俐根据每个队员的性格特征,选择相匹配的角色,分配完后再根据视频练习配音。创意,是比赛的关键,所以他们大胆尝试,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夸张化表演,生动形象地诠释人物,分工合作,相互配合,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他们表示,这次优异的成绩也离不开外教老师Justin Jeunot的悉心指导。备战决赛期间,外教主要指导他们口语,尤其是他们发音中需要省音的地方。除此之外,角色情绪的渲染也是他教学的内容之一。“老师花了两天时间帮助我们,时差原因,他指导我们的时间是法国早上八点,老师真的很辛苦。”刘俐答道。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三位同学在发音上精益求精,在表演形式上大胆创新,展示了我校法语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这次法语配音比赛,他们不仅提升了法语发音和电影配音的能力,接触到更贴近法国生活和文化的知识。同时,与多名高校同台竞技的经历,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也让他们积累了更丰富的比赛经验,树立了更长远的目标。

       “Cap ou pas cap”意为无所畏惧,在谈及参赛的体会和感悟时,他们说,参加全国性的比赛,为同学提供了开拓视野、锻炼能力的机会。大家要积极去参与,只有尝试了,才能开拓自己的眼界,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得到快速的成长。最后,他们也分享了一些关于学习语言的经验,语言的学习离不开文化的学习,而观看原版电影可以在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地道的语言,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这一国家的文化,将自己浸入这一环境,能更好的理解语言,也能学会更加准确的语音语调。

       “越秀法语组”良好的法语语言水平、灵活的思辨能力和敢于挑战的意识,也展现了学校推进“外语+”战略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成效。




往期推送

你的朋友在冬天发起拼团

我校王诗妍同学摘取笹川杯品书知日本2020征文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桂冠!

终于等到你,我的"ZYU"!


文字来源:施梦蓉 范韩玉

编辑:章秀琳

责编:蒋瑶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