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 | 蚁 | 摄 | 影 |
批评若不自由 赞美则毫无意义
2020年2月22日,2019“蚂蚁摄影奖”揭晚,评委萧沉在颁奖群及同步直播颁奖信息的多个微信群宣布各奖项,共3000多名影友在线观看了颁奖典礼。最终,黄奕亮凭借一组《断章取义》斩获大奖,优秀奖由张福荣、刘瑜、刘强获得,获得入围奖的是尚玥、宋卫华、雷雨亭、阿味、纪雪晗、李克君六位影友。
向【蚂蚁】坦白
萧沉
2020-02-21于天津
去年(2019)九月末,令胡歌微信我,邀我做第九届【蚂蚁摄影奖】的评委,并简要介绍了【蚂蚁】的自发性-民间性-公益性。我一听是民间性质就没问题了,因为我自己这辈子也只在民间折腾,至于一不小心惊动了官方,则是另外一码事。加之令胡歌说是没有分文评审酬劳的纯公益评审,那就更不是问题了。因为以往我给摄影界的人撰写的所有评论文章也皆是无偿写作,自己愿意写。谁让自己喜欢摄影呢,当然也喜欢胡说。前些年在摄影上我虽码了许多字,但还没自负到误以为自己有什麽真知灼见,无非是因摄影界能有空坐下来码字的人少而已。本来就是嘛,视觉类的摄影,归根结底看的是图片,其他全是瞎白话蛋。所以,码字的在摄影界,永远都是口若悬河-妙笔生花的烂文人。你若说对了,别人也还无话;而但凡有一句没说到点儿上,便会引来无数摄影人的质问乃至冷眼,那意思便是----你不是踢球的,怎麽能当裁判呢!你没颠过炒勺,怎麽能做美食家呢!每每此时,我只能弱弱地点点头说----“嗯,你对”!做评委虽是露脸的事,但也是现眼的事,万事皆双刃。而这一次尤其又是做【蚂蚁】仅设一位的独裁评委,目标大得像靶子,无异于风险岗位,纯属作死。只不过我这人不怕死,也不靠摄影吃饭。倘若干不好,弄死我就弄死我吧。但我只愿关心与热爱【蚂蚁】的人相信----我也不愿我所评出的获奖作品令许多摄影人大跌眼镜,我也希望能获【蚂蚁摄影奖】的作品越来越好,越来越牛逼!【蚂蚁】是民间的力量,也是新锐摄影青年们施展抱负的舞台。我看好【蚂蚁】,也看好凝聚在【蚂蚁】身边的所有摄影人!2019(第9届)“蚂蚁摄影奖”大奖
奖金17000元
所谓断章取义,是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人为了使自己的观点变得有理有据,总是喜欢断章取义。引申开来,不少人对于某一理论、某一行为、某一结果不是客观地、辩证地、整体地看待,总是喜欢截取其中的局部来解释全局,从这一角度看,摄影实际上也是一种断章取义的行为,因为你永远无法从一张照片中看到事物的全貌,我们只能通过相机截取某个时间和空间的切片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我觉得这样的断章取义还不够,我又用容易让人联想到黄金的金色在我的照片上涂鸦,在断章取义的基础上再断章取义……
涂金线条的强力加入,给我的第一直觉便是作者施加的主观性“特别强调”,这种“特别强调”,一是改变或转移了原始图片的观看信息焦点,二是改变了原始图片的本质属性,融入了一丝绘画意味,三是剥夺了观看者对原始图片所呈现的原始信息焦点的审美判断选择权。当然,细心的读者可能依旧会嗅出原始图片在摄影语言上的所指乃至能指,比如破败空旷的街区中,那条孤独彷徨的狗,而金线所强调出的坑洼,是不是感觉很像遍地诱惑的陷阱?挖掘机冰冷的履带即将碾压横陈于地的树枝,所指的履带你还能联想出怎样的能指?而树枝的能指是否就是脆弱的生命呢?草野中的那条由人们反复踏出来的小路,是鲁迅先生说的“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于是就成了路”麽?……是的,这只是我作为读者之一的认识,不代表作者的本来意图。这组图片虽命名为较为观念化的“断章取义”,但亦可从中感到作者所传达出的孤独-焦虑-危险-压抑乃至一种批判性的立场。而其以金线加以“特别强调”的手段方式,“所指”虽一目了然,“能指”却意味深长……先写这几句作为对其他观看者的一点提示吧,最后我只想说,作品一旦公诸于世,读者怎样理解就由不得作者了。再有就是----好作品皆具有无限延伸的可能性与生长力!
村官是村民选举出来的中国最基层的干部,村长的“诞生”是体现一个国家民主进步的缩影。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温州农村基层民主选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面对这些新形势下的变化,不断增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在村选拍摄过程中,我以我的村长身份,利用自己认识诸多村长的优势,有针对地挑选几个村子进行跟踪拍摄。在这组作品的拍摄中,我自觉地采用冷静、平和、客观的态度面对选民兄弟,小心翼翼地记录下他们当家作主的经历。我既把自己的身份定位成村长,也定位成是一个冷静、客观的记录者。从2013年9月开始策划至今,我总共走访了40多个行政村,拍摄了1万多张照片,我迫切希望能将中国发展中的基层民主选举过程记录下来,将摄影“为时代留影,为群众写真”的任务实践成真……
村级管理者一人一票的民主选举始于1998年,至今也依然止步于村级。乡村的村级基本等同于城市的居委会,也类似于宋代建立的保甲制,是最基础最底层的一级组织。拍摄者以村长的便利身份和摄影人的名义,记录性地拍摄了本村及邻近几个村的选举场景。但我不把这组图片当“摄影作品”看,因为民主选举远比所谓的“作品”重要,虽然他最终采用的展示形态是“黑白照”,有意去掉了能包含更多信息量的“彩色”,但“意味”出来了。因为这种一人一票的上升到国家最高层级的民主选举,我只看过久违了的民国时期的“黑白老照片”。另外,从摄影的立场上看,这组图片所摄取的现场感与影像感还是不错的,选举方面的重要场景与细节均不同程度地得到反映和体现,也能看出拍摄者良好的摄影素养。
刘瑜《无题》
创作说明:
《金刚经》里说: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说世间所有存在的客观形象都不是真的,都来自自己的主观心相。我偶然发现那些风雨剥蚀的墙皮,呈现出某些奇异的形象,微妙而抽象,就随意用手机把它拍了下来,并进行局部修整。这些虚幻的影像似乎存在于一个秩序的世界里,以它们特有的状态演绎着自己的故事。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有个很好的比喻,把人类的语言想象成一座建造中的城堡,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绕开城中躁动的人群与喧哗的声音,也可以略过那些镶嵌在墙体上的眼睛与窗口,这时你的视线总会触碰到一些发光的词语,也会因一种无声的表达进入更大的语境:任凭流动的时光在墙体的缝隙中寻找内心的记忆。
工具是随身携带的手机,拍摄对象是游走于各地随遇随拍的破旧墙皮,成像是连表现主义绘画大师席勒也画不出的人物形态与肌理笔触,足可令专业画家们脑洞大开。作者在说明文字里说,只利用了手机的修图功能稍作处理,奇人异象便跃然屏上。嗯,重要的是拍摄者对墙皮主体图案的敏锐发现与选择,对造型-色彩-肌理等诸多方面的审美识见。这些用手机拍出来的画作,我以为对绘画艺术具有启发作用,甚至也有贡献。2019年12月17日国家发改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司讯:全国PM2.5浓度仍为世卫标准的3.9倍。 这十几年郑州发展很快,特别是三环以外,到处都是拆迁区、在建工程、土堆、沟壑。为了防尘,政府要求这些地方盖上防尘网,先是黑色的,后来变成绿色的,绿色的比黑色的装饰效果好。工程有多少,防尘网就有多少,现在有防尘网也有防尘布。防尘网在日晒风吹雨淋中不断变化,上一次盖的不管用了,会再盖一层,相关部门会定期不定期检查。 在百度上输入“绿色防尘网”,销售链接达64页之多。 防尘网是这个时代的物证,我用“风景”(称为风光或是更进一步称为“糖水片”我也不反对)模式见证防尘网,《绿风景》由此而来。 “好看!”,现场民工师傅给了我照片最初的评价,希望所有看到这些照片的人也有同样的感觉。“好看!”,观众能看下去,我能拍下去。 本组用尼康D7100相机拍于郑州,时间从2019年3月到2020年1月。以后,有时间我还会继续拍下去。
毫无疑问,环保问题之于正在迅猛发展的国家-民生-当下时代,显然是重要的课题与话题,且一直会被人们持续关注下去。而【绿风景】拍摄者的观看与选择,既是纪实的,也是艺术的。为屏蔽沙尘而铺在各类工地上的巨大绿网或绿布,本是防尘遮丑的,却拍出了视觉上的美感,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耶?抽象表现主义的地表肌理风景画耶?这组连工地民工也说好看的“人造风景”,像一道道缠满国土躯体上的绿色绷带,矛盾而又令人五味杂陈。另外,从摄影主题上看,拍摄防尘绿网或绿布这个立意点或发想点的摄影作品以往虽然也有,但我以为这并不妨碍作者继续再拍,因为不同摄影人对同一事物的观看-认识-选择-表现等等也会有所不同的,亦如拍浓烟滚滚的烟囱,何止卢广一人!2019(第九届)“蚂蚁摄影奖”入围作品
一个人一部手机,十九个月,二十万张,每一位擦肩而过的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越拍越发现世界精彩,越拍越觉察到自己内心当中的卑微。
评委萧沉点评:
连续十九个月用手机拍下与自己擦身而过的路人图片,并以九九八十一张为一个集成图块,再累积拼合成九个九九八十一,最后组成图谱化排列的一幅密密麻麻的大九宫图,总计6561张图片。作者这么做想干神马?有意义么?我个人以为还是有些意义的。中国人很讲缘分,也信缘分,而每天能与你擦身而过的人,若无缘分的话,怎么不跟别人擦身而过呢?加之作者拍下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相貌信息-服饰信息-物质信息-环境信息的,大量的信息切片组合,足以构成对时代社会人文的反映。另外,如果将作者换成你的话,可想象一下拍了这么多人之后,你会有什么感觉?若将自己扔进这九宫大图里,恐怕还真就找不找了。每一个人,既重要,也卑微!不多说了,最后只想引一句张爱玲写过的话收场吧----“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宋卫华《乡村•医生》
创作说明:
上世纪60年代,根据新中国医疗卫生史上著名的“六二六”指示,一群经过简单培训、没有编制的赤脚医生,靠“一根银针,一把草药”担负起数亿中国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进入80年代,随着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瓦解,部分赤脚医生转为乡村医生,办起了村卫生室。这些“放下药箱下地,背起药箱出诊”的乡村医生,作为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的最基层网底,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近十年来,村卫生室的现状每况愈下。据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从2009年至2018年,我国共减少行政村5.7万个,减少村卫生室4.1万个,减少乡村医生21.6万人。十年,村庄在蜕变、村医在流失!尽管如此,依然有很多村医选择了坚守,他们不仅仅是在为人治病,事实上还给凋蔽的农村带来了一种精神和希望!我采取四张图片并置的方式,尽可能完整的呈现村医的生存现状、展示乡村的蜕变、半医半农的身份识别、以及从村医自己书写的个人简历中了解他们的年龄结构、行医区域、文化水平、从医感悟以及影像采集时间等等。
评委萧沉点评:
乡村医生这组档案式的图文作品,让我想起毛时代的乡村“赤脚医生”。中国的乡村一直无医院,古代靠在乡镇行医的世家及游走的江湖郎中;毛时代以来则一靠乡村医学世家,二靠自学医术者,三靠短期培训后的半农半医人。此组图文上的乡村医生,感觉大都出自当年的“赤脚医生”背景,而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可见中国乡村的医疗建设仍不容乐观。组图采取一张环境人像照、一张行医场景工作照、一张自述文字记录的图像档案方式呈现出来,直接-朴素-平实-有效,内容与形式也相辅相成。生老病死是大事情,这些至今仍在维系着中国乡村医事的朴素医生,既值得我们尊敬,也值得持续关注与记录。
雷雨亭《我走了》
创作说明:
这组照片2015年拍摄完成的。拍摄地点是我所居住的城市。我们生活的地方,一定是我们所爱的地方。在这里讲述关于树的的故事,以及我对生活环境依恋的情结。城市化进程之快,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受伤,生命之树轰倒,减少,甚至消失...我无法面对,最后选择离开。
评委萧沉点评:
人对于生活居住地的情感是不言而喻的,它承载了你人生某一阶段的生活轨迹,反回来也是记忆的证明与归宿。形而上的情感若失去了形而下事物或场景的依托,精神便如浮云,恍惚而缥缈,灰心抑或无处安置。【我走了】这组图,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大树-飞鸟-梯子。有俚语曰“人挪活/树挪死”,然而,被迁出故土而“挪走”的作者,给我的感觉其实也“死了”,至少是那个曾经生活在此地的“我”已经死了,如同原本栖息于大树的鸟儿,在树倒之后已无处可栖。至于飞向何处,那就听天由命吧……哀莫大于心死!哀莫大于心不死!
阿味《 迷途》
创作说明:
我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的确是个问题。若干年前我曾写过一句诗----“自从来到人间/我已和自己失散多年”。所以我一直认为,人生一辈子,就是在不停地寻找自己。此组【迷途】显然也是这种思索下的产物,当今中国推行的大规模乡村城市化,让无数乡下人已蜕变为城里人,从服饰到环境、从生活形态到生活方式,一系列颠覆性的巨变,终于使人忽然不认识自己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变得越发可疑。这很哲学么?不,这很人生。于是,翻出记忆中的老照片,翻出往昔可证明出身的劳作农具,罗列并追索自己乃至家族是怎么变成如今这样子的……这是个大问题,仅靠摄影是表达不了的,但作者努力做了尝试,应予以肯定。本作品表现的是作者从小孩成长为一个成人 22 年间对爱情的认识和再认识。人类文明 由于火的使用而发展。克服了寒冷,人类的发情期不再受制于自然,从而进化成唯一一种可 以一年间不断发情的动物。繁殖力的增强也让人类站上生物的顶端。为了繁衍,我们吸引异 性,意识到了爱情。为了爱情去追求,去竞争。我是从一个失败者的角度制作了这套作品。十张照片由三部分构成,沉沦于爱,绝望于爱和对爱情的再认识。我希望通过这三个阶段来解释爱情。照片全部由陈奕迅的歌曲命名,由歌中的故事来表现自己的故事。
注:本组投稿由银盐作品数码翻拍而来,细节部分有所损失。
浮夸:“似木头似石头的话,能得到注意吗?”
最佳损友:“为何旧知己,在最后变不到老友。”
白玫瑰红玫瑰:“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
无人之境:“和你隔着空在秘密通电,挑战道德底线。如若早三五年相见,何来内心交战。”一丝不挂:“原来爱情可爱的地方在于束缚,无奈你我牵过手却没绳索。”失忆蝴蝶:“就像蝶恋花后无凭无记,亲密十秒又相伴远飞。”不来也不去:“ 如烟因给你递过火,如火却也没溶掉我;如花超生了没有果,如果过路能重踏过。”陀飞轮:“你献出了十寸时和分,可有换到十寸金。灵魂若变卖了,上链也没心跳。”明年今日:“直到和你做了多年朋友,才明白我的眼泪不是为你而流,也为别人而流。” “在有生的瞬间能遇到你,竟花光所有运气,到这日才发现曾呼吸过空气。”我不好爱:“我又愤怒,又脆弱,固执不会改,怕被冷落,却不肯接待。”
评委萧沉点评:
爱情显然是人生中一个很重要也绕不开的主题。我不知道拍摄者喜欢的歌手陈奕迅及其歌词,但年轻时却体会过失恋,是出大事儿的感觉,要死要活的;也像苏东坡说过的服食丹药者----“劝不得”,整个就一毒药。所以,我能理解此组图片的作者为何大动干戈地动用4X5大画幅传统相机拍摄。作品感觉像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那代人玩过的摄影小说,若结合说明文字,也像看图识字的舞台剧照。或许由于失恋的起因,人物置景及黑白影调等,表现得比较灰暗冰冷沉郁,这大概也正是作者想要的视觉感受吧。学院派摄影多“作品化”审美倾向与表现方式,作者莫非学院派乎?而爱情之结果当然可以不快乐或绝望,但作者能化蛹为蝶,完成一次蜕变,于人生之道乃至摄影之道或许会有更光明的前景。
离我家不远处是一个火车站的货运场,由于货运车位于城乡结合部,且疏于管理,逐渐成为一个开放性的地方。不仅周围的居民可以随意出入,而且他们散养的家禽家畜也时常进进出出,在里面觅食玩耍,一时间,货运场铁路边成了小动物的乐园。喜欢独行的我,闲来无事爱在货运场的铁路边转悠。这里人烟稀少,杂草丛生,有种寂寥、荒芜的氛围。尤其是每天黄昏时分,那铁路边树枝草丛里出没的鸡、鸭、鹅、狗、羊、猫等小动物,古怪精灵,特别可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我,让我一得空儿便来到那里,对着它们狂拍一通。这些小动物,它们生性胆小,疑心大,多少有些神经质,人在它面前稍有动作,它们便惊恐万状,逃之夭夭。但时间长了,见你对它们没有伤害,它们也逐步打消了顾虑,放松下来,拍照也就容易多了。于是,短短的一段时间,便有了几幅自感得意之作。有人喜欢在陌生的地方去追求新鲜感,我愿意在熟悉的地方反复体会,拍出陌生感。在拍摄过程中,我力求从整体上做到对已有摄影语言的躲避,采用闪光的手法,灰暗的调子,稍显倾斜的画面,力争营造出一种不安、疏离、神秘、诡异的艺术效果。
闪灯下的猫狗鹅羊鸡豕,幽灵般发光的眼睛,寂寥荒芜的货场铁道,略带倾斜的灰白画面,游荡或驻足,惊悚或诡异……这些人类豢养的家畜动物,出没于城乡交界地,或许正是你我他,心绪恍惚,不知所之。人有七情,忧思恐惊应畜斯感,茫然可交万事。而摄影即摄心,不着一字,印相尽出。图片可以作诗看,亦可以作聊斋志异看。有些摄影可以让文字闭嘴,这组图片即是。因为一说就错,我也就此收声吧!
“蚂蚁摄影”是一个非盈利性摄影组织,成立于2009年8月,现在有成员逾500余人,其核心是一个简单的QQ群、微信群(加群请联系微信号:kama1643966400)一个开放通用的论坛,不限器材、不论题材,去留自愿。维系大家在一起是对摄影的热爱和彼此的信任。蚂蚁摄影奖就是在以上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资金来源于影友们的自愿捐赠。原本旨在鼓励群内的成员,现已扩大到全社会。
2019年承诺奖金捐赠者及金额(按承诺时间顺序):给蚂蚁摄影奖捐款的方式:承诺一个金额,奖项确定后直接汇款给获奖者,没有中间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