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
处暑过
暑气止
8月23日
处(chǔ )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
🌾 处暑“养生”
颐养性情:
处暑时节要注重收敛神气,使神志安宁,使情绪安静,切忌情绪大起大落,平常可多听音乐、练习书法、钓鱼等安神定志的课外活动。
叩齿吞津:
正坐,向左右转头,两手捶背各五到七次,然后牙齿叩动三十六次,调息吐纳,吞咽津液。平常上班族可做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散步等。
春捂秋冻:
处暑以后,虽然"秋老虎”开始发威,但是昼夜的温差较大。有句养生谚语叫“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解乏“两件套”:
🌾 处暑“吃食”
处暑送鸭 无病各家:
鸭肉味甘、咸,性微凉,能补阴益血、清热健脾,正是季节转换时的绝佳食品。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百合鸭、荷叶鸭、核桃鸭等。
秋季到,要润燥:
1、燥在“肺”:处暑开始,空气逐渐干燥,肺喜润恶燥。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以肺为主要脏器。从鼻腔、咽喉到气管、支气管,再到肺,秋季干燥的空气很容易一路肆虐,沿途脏器都会受到伤害,引发呼吸道健康问题。肺和大肠相表里,两者关系密切,肺为燥邪所伤时,也会波及大肠,引起肠燥便秘。因此,秋燥伤身,养生重点在于润肺。
可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原则,饮食上多吃些无花果、百合、蜂蜜、芝麻、核桃等。
2、燥在“肠”:秋燥表现在肠胃上,就是容易消化不好,大便干结。应该保证水分摄入。早晨要养成喝一杯温水的习惯,每天要保证1500~1700毫升的水分摄入。
可多吃润肠食物,如梨、柿子、银耳、白萝卜等,这些食物可以滋养肠道,增进肠道动力,从而让排便更顺畅。
3、燥在“肤”: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30%以下时,人们就会感觉到皮肤干涩粗糙,需要及时保护皮肤。在皮肤护理方面,要注意避免过度清洁,无论是洗面奶还是沐浴液,建议选择不含皂素成分的。
一定注意清洁后要在皮肤还比较湿润的时候涂抹一些润肤乳,做好保湿、滋养工作,锁住肌肤水分。
一旦出现嘴唇干燥的情况,一定不要舔唇!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还要养成使用润唇膏的习惯。
🌾 处暑“民俗”
放河灯: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后来发展为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开渔节:千舸竞发,捕获海鲜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意味着渔业收获。这个时候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会停留在渔场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每年处暑期间,浙江沿海会举行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驾船出海。
🌾 处暑“三候”
一候“鹰乃祭鸟”:老鹰感知到秋的气息,开始大量捕猎鸟类。
二候“天地始肃”:随着气候不断转凉,天地间的万物开始凋零,气肃秋高,凉意盈盈。
三候“禾乃登”:黍稷稻梁,纷纷成熟,五谷丰登,美不胜收。
🌾 处暑“情怀”
四季都有令人欣喜的风貌,而最为舒爽的时节就在新秋。诗人陆游笔下的山水,伴随着秋意与和睦的邻里,呈现出一幅怡然自得的画卷: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时节的一阵风雨,总能将暑气一扫而空,清风穿过纸窗的缝隙,手中的纨扇无需再用,孩童朗声诵读诗歌,沉醉其中格外闲适,这正是宋代诗人仇远笔下的画卷: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品味初秋怡然舒适的风光,常常把酒言欢。在轻松惬意的氛围中,明代诗人朱有炖描绘了,古人秋日共饮的情境:
白酒新篘进玉壶,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何似西凉打剌苏
万物炽热,终归清凉
此时不妨静一静,停一停
在明媚的秋光中
感悟多彩生活,观赏最美人间
暑去秋来,登高望远
愿我们在喜获丰收的同时
不忘感恩,继续前行
更多精彩内容 请戳下文↓↓↓
【本期编辑:郭冉】
来源:综合网络整理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