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小茭白让这里变成“金土地”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2-05-19


开栏语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桐乡是如何在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中,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的?我们开设“记者走基层”专栏,记者通过走进车间、工地、社区和田头等基层一线,在自觉践行群众路线,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的同时,真切触摸桐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传递好新时代的桐乡强音。


今天,小布带大家去深度了解小小茭白畅销的奥秘。




近日,

乌镇董家茭白合作社

种植的“浙茭7号”上市啦!

 


一大早,小布来到董家茭白合作社,便看到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10多名工人沿着水田一边熟练地采下大小合适的茭白,一边将它们捆扎收拢。

 


“这次上市的‘浙茭7号’是大棚双膜设施栽培的早熟品种,相比往年提早了10天上市,而产地批发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10元左右。”合作社负责人张永根手上采摘动作不停,脸上是掩盖不住的笑意。因为上市时间较早,茭白供不应求。目前,合作社的茭白已被客商订购一空,每天近万斤茭白发往上海和杭州。






提前丰收、

高质量亮相、

高价上市,

是什么让董家茭白基地内

农户的一亩三分地

变成了“金土地”?

 


绿色技术赋能  环保增收两不误


在合作社的大院里,一台茭白智能分级机格外引人注意。它就像一个组合柜台,一头是入口,另一端直接连通包装箱,中间的关键部位,就由智能系统驱动各个机器部件组成。工人们把一大袋茭白放进入口,开动机器,一支支茭白就依次通过检验台。合格亮绿灯,不合格亮红灯,传送带旁边的智能机器手,依照系统的指令,准确地将每支茭白放入对应的箱子里。

 


在这里,传统的茭白产业,也用上了智能“武器”。“别看我们合作社茭白产量大,但在采收、分级、销售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用工量大、劳动强度高等难题,好在有了茭白智能分级机这个‘好帮手’。”张永根告诉小布,这也是国内首台研发成功的茭白智能分级机

 

而在这个看似普通的茭白基地里,科技力量的运用不止这一处。小布了解到,基地内已推广茭白大棚设施栽培和双膜覆盖技术面积3000余亩,促使春茭提早上市,有效抢占上海等地高端市场份额。

 


董家茭白质量好的秘诀是什么?答案就藏在“绿色技术”四个字里。“如何处理秸秆一直是困扰农户的问题,我们选择将秸秆饲料化,发展‘秸秆—肥料—茭白’的良性循环农业。”张永根介绍说。小布还看到,一块块的隔板将茭白田分成了一个个的小格子,这研究的正是让茭白“吃得少、长得好”的“化肥减量秸秆替代技术”

 


基地内,随处可见太阳能杀虫灯,实时显示出基地内光照、温湿度等主要指标数据的环境监控设备等。值一提的是,茭白田里还运用了浮萍调控技术,如绿色地毯般的浮萍漂浮在田间的水面上,不仅可以净化水质,监控水资源,还能给茭白田降温。“用这种方法种出来的茭白又白又嫩,入口甜。”张永根说。


 

茭白抱团  小农户搭上“发展快车”

对于茭白产业来说,目前还存在着小农户经营规模不大、市场较为无序等问题。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桐乡农业科学研究所园艺部副主任马常念说,依靠小农户“单打独斗”很难保证产品销路和收益,从而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生产。

 

但在董家村,农户们却没有这样的困扰。依托合作社,“茭白抱团”模式应运而生。

 


“不愁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了,也不愁自家种植的茭白卖不出去!”周边农户搭上了“茭白抱团”的快车,遇到大棚温度控制、病虫害等问题,都能来合作社寻求帮助。合作社拥有茭白交易市场3000平方米,小农户种植的茭白,也能直接卖给合作社,统一市场销售、统一“董家”品牌,不必再为销售渠道担忧。

 

有钱大家赚,有风险合作社扛,这便是“茭白抱团”模式最直观的作用。

 


虽然眼前的茭白田郁郁葱葱,但这里也曾遇到过低迷时期。2018年6月,茭白集中上市,外销受阻,价格跌到历史新低,销售价每斤不到1元。怎么办?要放弃小农户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当时,合作社以合理的价格主动向小农户收购茭白,让小农户坚定信心。

 

收购来的茭白怎么处理?这时,合作社建造的茭白保鲜冷库便派上了用场。合作社把整理打包的茭白装进了冷库。在冷库“避暑”两三个月后,市场上茭白数量减少,董家茭白又卖出了好价格,挽回了农户的损失。

 

而这样的茭白保鲜冷库,合作社有34座,库容量达8000吨,能够实现与茭白大量上市时期错峰销售,做到茭白周年供应。在这里,合作社就像一把稳当的“保护伞”,为小农户种植茭白护航。

 

目前,辐射种植面积15900亩,茭白年产量5.6万吨,农户亩产收入达12000元以上,带动增收1.12亿元……一组组数据,向我们展示的,正是在这一模式的带动下,茭白产业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铸“董家”品牌  走出发展新路子


一支茭白,需要什么样的包装?在合作社里,小布发现了用精致的手拎袋打包好的茭白。区别于普通塑料袋,统一的纸袋包装,每支茭白上还贴着一个标志,上面标明批次,消费者可以根据批次号上网查询。

 

“除了进批发市场的茭白采用22公斤大纸箱包装,我们还推出了0.5公斤、1公斤、2公斤等不同规格的礼品装,主攻超市方向。”张永根说,包装、规格的“改头换面”只是一部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打响“董家茭白”品牌,走精细化发展道路

 


回顾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品牌”是其中重要的一环。2001年,合作社注册了“董家”牌商标。经过市场的历练,合作社逐步吸引了一批固定客户,在他们眼里,“董家茭白”就是品质的保证。

 

“现在农民都明白口碑品质重于一切,不会乱用农药。因为出现问题,不光砸了‘董家’的牌子,更是断了自己的后路。”这是小布在采访农户时听到最多的话,也正是大家这种心往一处使的抱团精神,才把“董家茭白”这一品牌越做越大。

 


去年,“董家茭白”通过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马常念介绍,这也意味着,“董家茭白”这一品牌,不仅带动了董家村,更是惠及了周边的皂林村、南王村、金牛村等25个村,凡是这块区域内产出的茭白,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董家茭白。

 

小农户种植的茭白都打着“董家”的牌子,那么如何让农民实现标准化生产,保证茭白品质?张永根带着小布来到一个摆着瓶瓶罐罐各式器皿的房间,他介绍,这里就是合作社对茭白开展检测的地方。采用上级抽检与合作社自检相结合的办法,对上市前茭白开展检验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得上市销售。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检测到有问题的茭白。

 

如今的“董家茭白”,无疑成为了茭白产业中的一个热门“IP”。

 

小布手记


农业是稳民心、安天下的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现如今,农业发展已经远不局限于传统农业的轨道。即便只是一支小小的茭白,在它的背后也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与努力。

 

从茭白,到大米、蚕桑、果蔬、畜牧……在桐乡,大到政府部门,小到村干部、群众、农业生产主体,无一不在为农业“绞尽脑汁”求创新、谋发展。从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的成立,到在全省率先推出“产业抱团”模式……注入创新驱动力的桐乡农业现代化道路正越走越广。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桐乡还充分释放峰会红利,让农业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

 

董家茭白大获成功的背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农业,还是制造业、服务业,如果离开了精细化、创新性,都是行不通的。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希望的种子正在萌发。



最新动态:


好久不见!

浙江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例,各类考试延期信息汇总请查收!

“书香润初心、风雅满桐乡”2020年全民读书月活动,约吗?

今天,桐乡市农业经济开发区一周岁啦!

不一样的开学季,我们有备而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