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乡故事⑮|夏天,去看稻田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2-08-26


编者按

  桐乡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生动奏响“风雅桐乡”十二乐章,绘就新时代人文桐乡全景图。


  为进一步丰富“风雅桐乡”内涵,以文学笔墨展现桐乡文化底蕴,即日起,桐乡市传媒中心联合桐乡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桐乡市作家协会推出“桐乡故事”人文专栏,向全市读者征集历史人物、地理风貌、特产风物、民俗风情等方面的“桐乡故事”。


  传播“桐乡声音”,讲好“桐乡故事”。期待这一个个风雅桐乡的好故事,能让更多人听见。


  本期,我们一起看看夏日的稻田……


夏天,去看稻田

悦子


  夏天,总是与热烈生机的浓绿纠缠在一起。可是,越来越高的气温,把人逼得停留在空调里。


  于是,想要与热浪对抗,去田野看一看。在7月的某个高温天,我们出发去罗家角遗址。



  一般被称为“角”的地儿,是比较偏的。可而今的罗家角,外面是崭新平坦的路,可以延伸到各个村庄。绕过村庄,走进罗家角,仿佛就可以走进7000年前的历史。


  走进盛夏的田野,蓝天之下,碧空如洗,稻田就像一张绿色的地毯,与边上的绿坡、树木融为一体,绵延起伏。


  久在城市,行道树与路边的绿化在太阳与汽车尾气的影响下,都是晒蔫儿的状态。而乡间成片的水稻田周围沟渠贯通,水声淙淙,如同一片天然湿地。


  我站在田间地头的一棵足以庇荫的大楝树下,任由思绪涌来。田野、微风、碧空无语,唯有四周此起彼伏的蝉声。


  罗家角出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00多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在马家浜文化已发现的稻谷遗存中年代早,较河姆渡遗址发现的稻谷遗存年代还要早300多年。因为这层发现,使嘉兴成为迄今所知中国乃至世界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远古的先民就是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而挖开土层,历史再现,他们种植水稻,狩猎捕鱼,纺织制陶,甚至会用榫卯结构建造房屋。多少年后,人们在翻垦泥土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了兽骨,陶片等。才知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开始绽放,远古的历史长河从这里开始流淌。一代又一代,生活的痕迹注定会埋在土层里。



  微风吹拂,我头顶深绿的楝子随同叶子在风中起舞。远望稻田,想起我从前关于插秧种田的久远之事。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今年这样突破高温历史记录的夏天,农民不再需要踩到滚烫的水田里,不必害怕蚂蝗是否在腿上吸血,不必害怕水田里有没有蛇。即使像我爷爷那样的育种好把式,做秧田能手,早已英雄无用武之地。以前,在种双季稻的年代,炎炎夏日里,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度过最难熬艰苦的双抢。偶有人家种单季稻的,大家就非常羡慕。



  稻田青翠,日光强烈。随着思绪翻涌,过去与现在仿佛已连接在一起。但是,周围大片的向日葵,盛开的荷花,以及罗家角后面大运河里一船一船运输来往的建筑材料,仿佛又在提醒我,这里正在以精神栖息地的方式、以农业知识科普的方式供人们游玩、休憩。


  罗家角遗址及周围这片稻田,值得一来再来。


  ○悦子 中学语文教师,桐乡市女作协会员。


投稿方式

  投稿请将文章发送至邮箱1322236299@qq.com(篇幅以1000字至2000字为宜)


编辑|李滢瑕

责编|宋佳


最新动态:


拼夏|288.9亿元!桐乡拼出“微笑曲线”
重要提醒!
一如既往!桐乡将确保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成功、圆满、精彩!
工业数字化遇人才瓶颈?专家建议桐乡这样破解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