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桐乡人都要来一碗糯米饭!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4-04-23

  腊月廿三,又称小年夜。到了这一天,也意味着年关将近。


  桐乡民间有句俗语叫“廿三糯米饭,廿四掸灰尘”,说的就是腊月里准备过年的情景。


  由此可知,这“廿三糯米饭”是桐乡人的约定俗成。


@爱桐乡APP拍友 凌桂金摄


  老底子,桐乡乡下多稻田,村民会专门留出一小块地用来种糯米。这些糯米,并不用于一日三餐,而是等到逢年过节时将它做成各种“麦麦”,比如清明节的青团、端午的粽子、过年时的年糕等等。



  糯米饭,也是其中一种。


  桐乡的廿三糯米饭,大多为赤豆糯米饭,但在一些镇街,也会烧南瓜糯米饭,比如大麻镇、洲泉镇。


  赤豆,也就是红豆,有野赤豆和家赤豆两种,野赤豆个头小、一般长在“田坂头”;家赤豆人工栽培,个头较大。采摘时间与采菊花时间相仿,大约都在10月底至11月。采集好后,人们会将它放进密封的容器内,以备不时之需。


@爱桐乡APP拍友 凌桂金摄


  在大多数家里,烧糯米饭的这项“重任”,一般是交由老一辈来完成的。


  赤豆硬,不易煮熟。所以在烧糯米饭之前,需要先将其炒熟。这时,爷爷便负责烧火,奶奶则拿着锅铲炒赤豆。炉火旺盛,不一会儿,豆子的香味便随着袅袅炊烟占满了整间屋子。



  等到赤豆变了色,看上去有七八分熟了,奶奶就会停下翻炒的动作,转身从水缸里舀上一瓢水倒进去,一定要全部浸没过赤豆。然后盖上镬盖,继续煮。大约几分钟后,再往里倒入洗好的糯米。之后,便是跟平日里烧饭一样的流程了。


  没多久,热气翻涌,奶奶会将耳朵贴近镬盖,等听到滋滋的声音,就不再往灶里添柴了,意思是,再闷几分钟就可以吃了。



  揭开镬盖的一瞬间,热气腾腾中,一锅紫色的糯米饭便呈现在眼前,张开的赤豆依旧颗颗分明,与已被染色的糯米融合在一起。有豆子的清香,也有糯米的甜香。


@爱桐乡APP拍友 郁明芬摄


  而南瓜糯米饭,则是将其中一味原材料由赤豆改为南瓜,烧法略有不同。因为南瓜水分较多,所以烧南瓜糯米饭时,不宜放太多水,否则很容易成为“厚粥”。


  跟赤豆糯米饭一样,南瓜糯米饭也需要放糖。老底子,糖是稀罕物,有些人家便用糖精替代。而现在,无论是白糖还是红糖,放多放少,全凭自家喜好。



  第一碗糯米饭,是要盛给“灶家菩萨”的,剩下的就分给家里所有人吃。



  为什么要盛给“灶家菩萨”呢?


  原来,腊月廿三,桐乡有“送灶家菩萨”的习俗。在神话故事中,这天,“灶家菩萨”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行为举止、是非善恶。这糯米饭是用来甜甜“灶家菩萨”的嘴,希望他“上天言好事”,祈福来年全家健康,合家欢乐。



  今日腊月廿三,你家是烧赤豆糯米饭还是南瓜糯米饭呢?


  (小布家还有煎糯米饭,吃不完的冷糯米饭在油中煎一下,煎得焦香的外壳配上软糯的赤豆糯米饭,上面再撒一层白糖,太好吃啦!!!评论区有没有同感的小伙伴


本文由桐乡发布出品,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记者|孙溟苑

摄影|张驰

编辑|李滢瑕

责编|宋佳


最新动态:


桐乡全域,严查!

今晚,“桐乡功夫”将登上央视!

桐乡这些绝美村落,让人心动!

人民日报点赞!桐乡这碗面,他们管了5年

推送及时收到 先关注后星标


  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如果你还想看到我们发布的权威信息,请将“桐乡发布”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