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汝:承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余绪

2017-06-13 青藤艺术

本文配图均系画家白汝作品


原题《读白汝的山水画》

文:周飞强


初读白汝先生的山水画,就给人不一样的感觉。所作多尺幅不大的册页小品,往往采取“一河一岸”的画面结构,坡石居于一边或一角,大略上近宋人马远、夏圭的路子;然不作多少皴擦,而以淡墨晕染为主;大片的水面以空白呈现。虽是小幅,却给人溪山清远的空寂之感。如此还不够,画家经常还在画面上缀以数株古木,再绘以一二古人,更营造出了清幽孤独、荒寒僻远的画面氛围。这大抵如学者所谓:“中国的山水画家主体上是儒家的,而在艺术本体上却是道家意味的。”



白汝的山水,正如他的朋友所说,画面充满了禅意。这正是中国山水画诞生的意义所在,它本质上是中国文人抒发性灵的。此即宗炳《画山水序》所言“圣人含道暎物,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夫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西人称“风景画”而无“山水”之谓,此盖艺术本体上的天壤之别,这也正是中国传统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最具典型性的样式。我觉得,白汝在精神脉络上非常难能可贵地承续了中国传统文人的余绪。



“山水精神”有时候比山水的表现技法显得更为重要。这大概可以用来解释为何“米氏云山”能在历史上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白汝的精神世界无疑有着浓郁的归隐山林的禅意。像米氏父子一样,他挣脱了传统山水技法的牢笼,整体以墨色平涂烟煴为主,平淡天真,不装巧趣,树石及点景人物又能体现其扎实的造型能力。米芾的《画史》自述:“……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路尘格,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己。知音求者,只作三尺横挂……更不作大图,无一笔李成、关同俗气。”白汝的画作也可从中寻出相似的意味。



高士明《山水的危机》一文认为,“当代山水画之弊,非徒绘事之衰微,尤在山水沦丧,山水经验之不彰也。山水画之使命,在藉绘事重振国人之精神魄力,再续山川元气。假大块以文章,此画之大者,亦是中国画学传统的精魂所系。”诚哉斯言!山水画的学习当然应该斤斤于一笔一墨的技法学习,但决计不应陈陈相因于传统笔墨的桎梏,否则容易落入清初“四王”山水的泥淖。白汝经常遁迹山野,相应的山水经验必然不少,然聚山川灵气于画面之中,并传递于观者,洵非易事。



谢赫《古画品录》提及的绘画六法,首在“气韵生动”。以此标准而论,白汝的山水画已然近之。而且我也认为,“山水精神”更为重要。不过,如果白汝做一点尝试,在现有的图式语汇的基础上,适当融入传统山水画的技法和笔墨语言,丰富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山水之“道”表现得更为立体,那时,他笔下的山水也许会是另外一种意趣。



当然,对传统技法和笔墨的扬弃,也许是青年画家白汝的有意为之。现代中国山水画已经发展到了异彩纷呈的阶段,任何一种有意义的探索或尝试都应该被重视。且对于一位有着回到古人传统的雄心壮志的艺术家,自当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

中国美术学院教师

浙江省艺术评论家协会会员


艺术简介


白汝 江苏泗阳人,擅水墨山水,人物,书法篆刻,现代诗歌。太湖湾画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有更多惊喜呈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