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念萱:假如你连点赞都舍不得

2015-01-21 陈念萱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给不给赞,真是不重要,而是拿着手机,用与不用,时光,照样飞逝。那些指责面对面不说话却专注看手机的人,难道在放下手机的同时,便能尽忠职守地“真诚”社交了?


假如你连点赞都舍不得
by 陈念萱


(注:原文标题为《点赞的社交意义》,配图为《这个杀手不太冷》剧照,电影中的经典帅气的枪战场景,被网友P竖大拇指的画面。)


初期使用笔记本电脑,以及随后的智能手机,最怕的,就是软件更新,层出不穷的困扰,让人每次都诚惶诚恐地盯着按键好半天,却总是被迫不得不按下去,因为不更新就当机(Shutdown,指手机死机)或功能迟缓。使用微信的过程,大概是我最毅然决然更新的愉快经验,真正地享受着for user only,使用者最大,不考验人的智商。


看见微信朋友圈有人分享“过去一年中送出与接收的赞”,诧异着哪来的,一整天忙碌也未及多想或询问,忽然有人催促我发出截图,因好奇最勤快点赞之人——在下我的数据比。原来6.1版微信更新的页面上,赫然出现这送出与接收不成比例的“”。


的确匪夷所思,我们平时认定的付出,与得到的“认同”,真有这么大的差距吗?我自认付出比接收多,却发现得到的比送出的几乎多一倍,着实吓了一跳。


有多少人像自己声称的那样“不在乎”赞,又有多少人万分在意,而不惜撒娇装无赖?这里面,代表着什么样的玄机?社交检验器,就这么产生了?有人炫耀地展示着自己的“人品”指数,然则,施与受,哪个才更能证明人品?


贾小姐为取得我的数据,提供了内部分析参考依据:“朋友总数里面,分成我点赞与给我赞的人,以及朋友公然分享次数,和自己每日发送次数,所得出的数据,可以观察出个人关系网现况。”这铁铮铮的数字,叫人意外又愕然地发人深省。


我想起某日聚餐,随手拍照送出,当场有朋友赞赏地告知:“这张拍得好!”我忍不住随口问:“那你为什么不点赞?”“你就这么需要赞吗?”啊?是吗?本想告诉他:“我只是希望借由这简单的互动认识你,如果你真想跟我保持朋友关系。”但忍住没说,免得引起更大的误会。


远距离的友谊,连这么小的互动都舍不得,那我们还剩下什么?你可以反对我,更可以根本不看,但明明看了却“假装”不闻不问,又是为哪桩?微信的赞,并非像Line那样不论彼此是否相识都看得见,相对更尊重当事人的隐私,也因此,这赞的出现频率,几乎只有同样的朋友圈看得见,互动意义高,毫无“炫耀”的价值。如果你嗤之以鼻的态度是为这项罪名。通常,我按下赞,只是告诉你:“朕知道了!”如果真的很赞赏,我不会舍不得写下几句话,即便我又忙又累又讨厌在小小的屏幕上找字。


走过半世纪人生,朋友范畴扩大,许多朋友群彼此之间毫无相通之处,一辈子也不可能相遇,即便是在同样时空的城市里,我也无法偷懒地,把不同族群的朋友,约在一张餐桌上,一次打发。我试过,超尴尬!虽为节省自己的时间与力气,同样,也期待不一样的火花也许因此更灿烂,而我,便能安静地在一旁稍事休憩,欣赏每个人自己独有的美感。


没气了,是我貌似躁动活泼的外观下,逐渐认知而无法公然解释的状态。


使用脸书与微信,比周边朋友晚,忽然发现这可以节省很多电话费,与等待接通的时间,还能留下信息避免不断拨电话的烦扰。更重要地,对我这种健忘重症病患,敲下键盘,便可以置诸脑后,随时检查便能赴约,不会跑错试片间,实在是莫大的福利。因此,越来越不在意被耻笑:“隐私暴露”,毕竟,也只是在自己认同的朋友里面暴露,何须隐私?真有必要,直接拉黑,挺便利的,更何况还有不让你看或不看你的功能,一指定江山,完全不直接难堪得罪。


事实上,脸书虽较公开,就算不认识,也多半有共同的朋友,仍可选择分享私人资讯的对象,而自此有了免费看国际演出与艺术展览的充分机会,好处族繁不及备载;即便是好友约吃饭,也开始利用脸书通私讯,及时快速而不会错过,还有精密地图辅助,有种面对面又不需要真的面对面的直接便利。有回在伦敦,六十多岁的老教授约吃饭,随手用手机锁定相关需求查找餐厅,几秒钟找到评价不错又便利的目标,然后直接贴给邀约朋友们,十分钟左右,大家聚集在新发现的餐厅里,赞叹科技的便利。


而微信,更是通讯录已有的亲友,私密周到,同时又节省时间地昭告亲友行踪,而不需用太多解释说明来维系彼此的关系。尤其是在自我无法掌控的健康与情绪之下,什么时间适合与人沟通,实在不容易解释,常越加引起误会。这种有距离的直接及时留下讯息,真是莫大的解脱。


当然,我也学会了,利用微信来认识新朋友。你也许只是不经意地发几张照片说几句话,我却因此轻松自如地“看见”你,不论你多么想方设法地隐藏或包装自己。就像舞台,从来无法遮掩任何微不足道的瑕疵,反而像放大镜般,特别彰显出舞者或演员平时的功底,一目了然地呈现着日积月累的成果,无论是勤奋与懒惰或有无才华,全方位展示,无处躲藏;即便是,你一个字也没说,一个赞也没按下,甚至,刻意地,不下载微信。人生,本就是避无可避的舞台,而微信,则是显微镜下的生活。


很难相信,我经常会瞪着一条朋友圈的信息斟酌,是否要按下赞。因为我确信这不经意的一指,意义无穷。一次两次,你不在意,但若这一指或出现或不出现几次后,便如蝴蝶效应般,清楚地呈现了按与不按下浅藏的寓意,不管你的理由是舍得与舍不得或赞成与否定,朋友之间的关注,不需要拿“见面聊”当借口,毕竟一生难得真有几回见。


你也许可以非常有教养地表明:“不在意!”却心知肚明,这跟在意与否没有实质关联,它直接地进入核心价值观,牵动着生活里的每一场“演出”。表演者与观众,分享着彼此愿意沟通的信息;并且,有意无意地拉帮结派,即便是号称独来独往之人也难自制。不管你做过什么样的宣示,都在这分秒累积的赞与不赞下,无所遁形。


(微信6.1更新后,朋友圈狂晒微信点赞统计。)


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很有限,这轻轻的一指之力,凝聚了长远的方向与聊表寸心的问候,对我这种气虚体弱之人,实在是无与伦比的福音。至于,给不给赞,真是不重要,而是拿着手机,用与不用,时光,照样飞逝。那些指责面对面不说话却专注看手机的人,难道在放下手机的同时,便能尽忠职守地“真诚”社交了?


我曾经拔下插头关上手机三个月,没有错过任何事,我说不重要,有实质经验。但既然开机了,便无处躲藏,好比拉开布幕,是站在观众前发愣,还是顺水推舟,当下的状态与处境,屏幕外,看得清清楚楚。譬如,你俭省地选择性地按了赞。

作者:陈念萱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台湾知名作家,影评人。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看该作者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