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姜鸣:中国驻英使馆的第一个馆舍方位考

2015-04-08 姜鸣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馆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外外交机构,清末还曾在这里发生过绑架孙中山的外交丑闻,可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


我一直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馆舍怀有浓厚的兴趣,这里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驻外外交机构,同时,清末还曾在这里发生过绑架孙中山的外交丑闻,可算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大使馆设在伦敦城区一幢暗紫红色的古色古香的老房子里,使馆的官网上这样介绍馆舍沿革: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座落在伦敦市中心的波特兰大街49/51号(49/51PortlandPlace),原建于1785年,由当时英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亚当(RobertAdam)和他的弟弟詹姆斯·亚当(JamesAdam)合作设计。外型美观,内部装饰华丽,是英国18世纪的流行建筑,为英国二级保护文物。

自清政府在英设立外交机构起,波特兰大街49号便为中国驻英公使馆、大使馆短期租用,1924年7月6日由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馆转为长期租用,并于1926年4月6日租用51号,两处租期均为999年。

由于房屋年代久远,1972年中英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后,使馆向英方提出了重建计划,经房东同意后于1973年获英政府批准,但只能拆除内部,保留外立面。后经协商,英方同意全部拆除,但重建时外立面需恢复原貌。

原楼于1980年拆除,1983年6月动工重建,1985年9月竣工。新大楼由北京建筑设计院设计,英国Wates建筑公司负责施工。新楼沿波特兰大街外立面除原来的两个门改为一个门外,基本保持了原样,外型比原楼更加美观。新楼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砖墙围护;外墙为双层砖墙,中间加保温层;占地面积830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这篇记载。其实存在两个错误。

错误之一,中国驻英使馆的第一个馆舍其实不在波特兰大街49号,而是波特兰大街45号。


(图中左面第一座房子为波特兰大街45号,为中国驻伦敦公使馆最早的馆舍。右面隔马路的那座,为波特兰大街49/51号,为曾纪泽租下的馆舍,现在仍为中国使馆。)

1876年11月17日,中国第一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率使团动身前往英国之前,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从北京致信中国海关驻伦敦办事处主任金登干,请他为使馆寻找馆舍,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赫德和金登干均是清政府聘用的英籍雇员,他们两人又关系极为密切,在双方的私信中几乎无话不谈,而且说得异常坦率。

关于使团成员,赫德写道:

驻英国使臣郭大人,偕副使刘大人、两名使馆秘书(二秘和三秘)、四名随员、四名译员、两名医生、六名军人(中士级的低级军官,充当勤务兵),还有他的夫人(或者不如说夫人之一)和三名女仆,以及约四十人左右的使团男仆,上星期由此启程。他可能由上海乘l2月8日的邮船出发,将近元月底抵达伦敦。

在信中,赫德向金登干布置了中国外交官的住宿事宜:

假如他和他的随行人员去住饭店,开支将是十分惊人的,而他又非如此不可,除非你能为他找到住房暂住一两个月,到他找到合适的馆址永久住下为止。我将打电报要你留意这样的住房,并且,认定你肯定会找得到的,我在电报之外又补上此信(信将比郭先到),使你能更充分地了解他需要什么样的临时住房。

首先,男仆四十名可全部挤在两个房间里。他们自带被褥,可铺在地板上,会挤得像罐头里的鲱鱼。

六名勤务兵可同样地挤在一间房里。

两名医生可住一个房间。

四名译员将需要两问,四名随员又需两间。

秘书们应每人单住一间。

刘大人将需要两间:一间起居室,一间卧室。

郭大人需要两间卧室和两间起居室。

还需要一个大的餐厅和一个做饭的厨房。

这样共需十三间各等卧室,三间起居室和一间餐厅。我不知道你能否找到一所这样的房子住得下全部人员。但你或许可以找到邻近的两所房子,或者三四所;把全体人员分成两部分,分别由郭和刘率领;或者分为由郭、刘和两位秘书率领的四部分。最好是都在一所房子里;而分成两部分又比分三四部分好。

这些房子的租期不要超过三个月,比如,从l月15日到4月15日前后。最普通的家具即可。一行人初到时是很脏的,在郭弄到他自己的使馆之前,他们不会收拾干净,也绝不会外出的。最主要的是需要有一个地方,使他们一到伦敦就能住进去。

赫德认为,使团需要雇佣英国仆人,他关照说:

他们还需要一些外国仆人,所以你最好准备四名左右普通的男仆,如果要找女仆的话,请找老而且丑的。

最后,对于使馆馆舍,赫德说:

关于永久性的使馆,最终会建起一所衙门的。同时,郭想建在所有其他公使集中的地区:如果其他使节住在乡间,他也住在那里;但如果他们都在城里,他也要在城里。要舒适,一所乡村住宅可能是最好的;但为了观光和学习,城里的房子较好;所以,努力安顿他住在城里。

他到伦敦之后,带他和一名译员乘马车转一下,告诉他其他使节住在什么地方;然后,请他说他想在什么地区找一所或几所房子;此后,尽你所能尽快给他找一所好房子。

12月13日,赫德致电金登干,再次关照落实使馆馆舍事宜:

郭公使已动身,将于l月20日到。使团包括二十名官员和四十名仆人。郭要求你为使团准备临时住所,一所房子有十四个卧室、四个起坐间,或两所房子有同样多的带家具的房间,将足够开始所需。这些临时住所大约要从l月中旬用到4月中旬,在此期间,郭将在你的协助下选定永久性住所。中国人随身携带自己的卧具,可以挤在一起住。旅馆昂贵,按此要求准备郭到达时的住所。注意俭省,临时性安排不必讲究豪华。郭携妻子和三名女仆。请雇四名可靠的男仆做杂务。

1877年1月4日,金登干给赫德回电,向他报告,已经落实了租赁地点:

“您11月17日来函悉。我已租到波特兰街45号房子,为期三个月,租金三百畿尼。”


(现在的波特兰街45号,是肯尼亚驻伦敦高级专员公署)

次日,金登干还写信向赫德详细汇报情况:

我昨晚给您打电报说,我已为中国公使及其随员找到了一所带家具的房子——波特兰街45号,房主是老豪思伯爵夫人。现在找房子日益困难,不论出多少房租,人们不愿把房子租给中国人。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昨晚从霍兰德公司那里得到消息,对方已接受了我们所出的租价。我看这所房子够大的,包括马厩上面的那些房屋,足够全体人员住用。考虑到地点等方面,房租是非常公道的。唯一的缺点是洗澡问和厕所太少。他们要洗澡,只好到附近的公共澡堂去;对于后一需要,我就得找一两处地方给他们建造。

我已临时雇用了一名头等男管事或管家。他将在我的批准下选用两名普通男仆。以后再逐步增添,但至少还须有两名女仆。男仆们应该住在房子里。那个管家,或管事,或总管——不管怎样称呼他——是个必不可少的人,负责督促锁门、关灯等等。

1月21日,郭嵩焘使团乘船从南安普敦上岸,转乘火车和马车,晚间到达伦敦。郭嵩焘在日记中提到:“戍刻至波克伦伯里斯寓宅,亦曰波儿得兰达柏来斯第四十五号”,即波特兰大街45号。

使团随员张德彝也在当日日记中,记载了他初次见到的使馆馆舍和代聘的仆人:

楼四层,每层间数不等,间间整洁,器皿齐备,帘帐陈设,床榻炉灶,虽朴素,甚为壮观。东主侯爵郝士(豪思),苏格兰人也。租金每月百零五磅,合库平银三百六十七两五钱。男司事者,有内总管一名,门丁一名,照料客厅一名,照料书房一名,照料火什物一名。女司事者,有照料房屋器具一名,洒扫者二名,女管厨一名,女厨工一名。四轮双马车一辆,跟役、车夫各一名。

3月9日,金登干在给赫德的信中又提到:

他们过去的几个星期一直在找房子,但是迄未找到一所比波特兰街45号更合适的地方。今后三个月,那所房子的房租要四百五十畿尼,六个月七百畿尼。所以他们愿意继续在那里住下去。……我明天将去签订租约。

中国使团就这样在波特兰大街45号安顿下来了。郭嵩焘给全体随行人员开会,谕以“五戒:一戒吸食洋烟(鸦片),二戒嫖,三戒赌,四戒出外游荡,五戒口角喧嚷。”郭嵩焘说:“摩西‘十诫’为西洋立教之祖,予此‘五戒’亦中国出使西洋立教之祖矣。”

渐渐的,他们和邻居开始交往,比如本街51号艾利斯夫人邀请他们去参加茶会,66号世爵皮帶尔夫人邀请他们去跳舞,3号冯恩坦夫人请他们去喝茶。使馆翻译张德彝代郭嵩焘去21号周大立夫人家茶会时,遇上邻人怀达母女,还去47号世爵贺拉斯夫人家、23号巴那尔夫人家出席茶会。

1878年6月19日,中国使馆举办外交史上第一场招待茶会,答谢社交界的各方朋友。使馆将馆舍中的公共空间连同外交官的宿舍全部腾了出来。由大门至二层楼,左右列灯烛、置鲜花、辅红地毯。楼梯扶手上装饰白纱,挂上红穗,分插玫瑰、芍药及茶花。客厅、饭厅皆悬鲜花灯彩,横设长筵,一置茶、酒、咖啡、冰奶、小食,一置热汤、冷荤、干鲜果品。刀叉杯盘,罗列整齐,玻璃银瓷,光华耀目。客厅对面,安排乐队。悬花结彩,鼓乐喧天。还布置了临时衣帽间。门外支棚帐,雇佣六名警察维持秩序。出席嘉宾达七百九十余人,大多礼节性地稍站即离。“凡客至皆以为欣幸”。

整个茶会的开支约在一千四五百两,当时出使经费中未列招待费名目,由郭嵩焘自掏腰包。而一场普通的社交活动要耗费如此开销,亦是中国人没有想到的。

1879年初,中国第二任驻英公使曾纪泽到任,他感到使馆过窄,“人多屋少,苦无术也。”翻译、随员要到别处再租房屋,成本更高,故打算重新寻找馆舍。他在日记中说:

筠仙丈(郭嵩焘)意在撙节经费,故屡议另赁房屋或购置使馆,而终未办成,亦未自购器具。余思租价如此之昂,十一二年赁值,即可购一佳屋,永为我有。又西洋于公使之寓,例不收税,然须使者自购器具,乃享免税之利,否则与住客店相等。国家取税于屋主,屋主仍摊之于赁值之中,而器具损污,又有勒索赔偿、远逾原价之弊,极不合算。是名为撙节,而实耗费也。刻下经费不裕,能否援美国之例,自置使馆,尚不可知,而旧馆既窄狭,不能安插多人,则另觅一屋,自购器具之策,断不可缓。闻英伦有一种屋宇,可长租三四十年,而租价少于买价者。如译署复函不欲买屋,则相机寻一长租之屋,亦甚合算。

在送别郭嵩焘启程回国后的第二天(2月1日),他就去本街49号看房子。后来又在布兰司登街、沙逊房屋、蛮德费尔街等几处备选房屋中比较,最后选看中49号,并与经纪人荷兰进行多次商议。

当时赫德正在伦敦休假,他们讨论了新屋室内布置时,要“稍儳入中国之物”,曾纪泽主张“购置次等之货,但求坚固,不须华美”,赫德认为,“运华物出洋,定须最精之品,使西人称羡乃佳。否则有损。”曾纪泽以经费支绌,犹豫未决,请赫德回华后相机图之。但他本人,还是去梅布尔家具店订购了“货坚而价廉者”。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1879年4月18日,金登干在致赫德的信中提到:

曾侯已同意以每年1200英镑的租金签订租用波特兰街49号房舍,为期7年或14年的租约,或者以12000英镑把那所房子的全部租借权(相当于租用39年)买下来。

6月7日上午,中国驻英公使馆正式迁入波特兰大街49号新址。新老馆舍之间,隔着一条马路。当天没有举行任何仪式。

由此可见,中国使馆馆舍从创始起,就在波特兰大街49号的说法并不准确,但1879年搬家后,使馆就一直留在原地,倒是和英国社会的保守风格相吻合。1896年,清政府诱捕和囚禁孙中山时,使馆就在波特兰大街49号。

现在的波特兰街45号,是肯尼亚驻伦敦高级专员公署。

再谈使馆官网上的第二个错误,说馆舍1924年7月6日由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馆转为长期租用,显然也是错的。那时主持中国外交事务的,是设在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本文不赘述。


(中国驻英使馆新旧馆址与周边环境鸟瞰)


作者:姜鸣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近代军事史学者,著有《龙旗飘扬的舰队》等。



作者文章推荐

老照片上晚清重臣的真容

晚清名臣眼中的《红楼梦》:官场厚黑学教科书

1891,北洋海军发展的转折年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