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立明:红场阅兵背后的大国棋局

2015-05-05 马立明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所幸的是,中国依然极力保持在大国关系中的灵活性;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并未放松。即使中日关系,中国政府的做法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


5月9日将在莫斯科举行的红场阅兵,本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仪式,但是在5月国际时局为多事之秋背景下,多少有些变味。2015年的大国关系,沿着一个诡异的轨迹前进,结盟、对抗、制裁、冲突等色彩渐浓,隐约可见一个新的两极格局逐渐露出轮廓,其权力重新洗牌可见端倪。


早在去年乌克兰事件正酣之际,就有媒体抛出“新冷战”一说,虽然未必准确,但表明了美俄矛盾的激化;今年,俄、中、美、日、欧盟之间的一系列外交动作,为“新冷战”论者们又提供了新的素材。


这次的红场阅兵,普京再次摆出了一副挑战者的姿态。通过回忆反法西斯的历史,俄罗斯向世界展现这个民族所蕴藏的巨大潜力。这绝不仅仅是纪念,更有明确的现实指向。国内时政节目《关键洞察力》将此次阅兵形容为普京“面对西方封锁的一次壮烈突围”。


【一】


“只有当我们衰弱,需要人道主义援助时,西方才会对我们产生好感。”这是普京的论断。普京是权力逻辑的信奉者,认为西方不愿意见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他们希望俄罗斯长期处于贫弱的状态。因此,普京明白上世纪90年代对西方“一边倒”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在2013年底乌克兰实施“颜色革命”之时涉及到东欧地区敏感的地缘政治问题,普京认为“自家地盘”受到了威胁。出于强硬的个性与对自身利益的顾及,俄罗斯正式走上了与美国对抗之路。


策动克里米亚公投而独立,扶植乌克兰东部反对派势力,切断输往乌克兰甚至欧洲的天然气,普京一系列强硬的出牌,让人见识到这个政治强人的铁腕手段。


随后,普京更是抛出“俄罗斯拥有核力量”等狠话,加上外长拉夫罗夫等“外交武士式”的助阵,整个欧洲上空弥漫着浓浓火药味。然而,代价是巨大的。


先是出现了意外的马航M17坠毁事件,所有的指控都针对普京。随后,俄罗斯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全面制裁。不仅仅表现在外交上的孤立,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经济滑坡、卢布暴跌、工人失业,俄罗斯真正遭遇了经济寒冬。


普京在西方媒体中已经被称为“独裁者”、“暴君”,这当然有妖魔化的意味,但普京懒得解释,更不愿妥协。与他国外的骂名相比,普京在国内达到了执政以来的巅峰期。


根据俄罗斯民意调查机构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4月3日公布的民意调查数据,86%的受访者信任普京,认为普京胜任俄罗斯总统职位,甚至还有76%受访者希望普京继续连任。多个数据均创下十年新高。这说明,普京的表现获得了俄罗斯民众的肯定。


在经济困难时期,普京需要一次机会来提振士气。5月9日的红场阅兵,普京将会充分利用。


普京要借助这个机会显示实力。一个是军事实力,194种新式武器的亮相,俄罗斯要证明自己依然是任何人不可小觑的军事大国。另一个是外交实力,在西方全面制裁下,依然有20多个国家的参与,其中既包括中国这一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又有捷克、希腊等欧洲国家。可以说,参与红场阅兵的国家,大多都是普京的“伙伴”。在乌克兰事件及经济滑坡之后,俄罗斯需要通过这样一场阅兵来提振士气。


事实上,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并不孤立。“像希腊这样的国家,会以此作为政治筹码向欧盟叫板,这样看来,俄罗斯的国际空间比我们想象中大。”国际关系学者周方银在参加《关键洞察力》录播时说。


俄罗斯的底气,更大是源自中国。在大国外交的天平中,中国更倾向于支援近邻俄罗斯,这既然继承了中俄之间良好合作的外交传统,也是出于对地缘政治、大国平衡的考虑。“邻居家办盛会,当然要出席。”


从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到2015年的红场阅兵,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都义不容辞地来到俄罗斯。在俄罗斯遭遇西方经济制裁之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的,恰恰是中国。


参加《关键洞察力》节目录制的另一位嘉宾、新华社高级记者盛世良对笔者表示,对俄罗斯来说,中国无疑是红场阅兵中最重要的宾客。


【二】


中国并不希望像俄罗斯那样,与西方社会、尤其是美国展开全面对抗。中国一直以来对乌克兰问题态度并不积极。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中国“韬光养晦”务实外交思想的延续。


而在对于中美关系,中国一直高度警觉、小心翼翼。面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及其布局,中国的态度依然是隐忍。习近平多次表态,“中美对抗是世界的灾难”、“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个大国”。去年的瀛台夜话,习奥二人漫步中南海,轻松友好的气氛,成为中美外交史上的佳话。


今年,形势出现了微妙变化。4月份是中国倡议筹办亚投行的截止之日,却间接地展开了中美之间的一次角力。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确定为57个,其中域内国家37个、域外国家20个。涵盖了除美日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亚欧区域的大部分国家,成员遍及五大洲。西方媒体评价:“美国一下子发现自己竟然遭到了孤立。”尤其是英国,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最忠诚的追随者,竟率先“背弃”了美国加入亚投行,这极大地打击了美国的自信。


对于此事,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的评价是:“有些事件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英国决定加入亚投行就是其中一个,这可能预示着美国世纪的结束,以及亚洲世纪的到来。”


美国不得不重新评价崛起中的中国。早在美俄对抗、ISIS肆虐的2014年,美国有政客就在不断地敲打:“美国真正的对手是中国。”而在“亚投行回合”,一直低调的中国展示了优秀的国际议题策划能力及执行力,这次不经意的“显山露水”,让白宫真正有所触动:美国世纪是否真的即将终结?


3月在国际关系学界一个令人震惊的事件,是美国著名“中国通”沈大伟(David Shambaugh)教授的“变脸”。曾经在北京大学有过留学经历的沈大伟,原来是一位“熊猫拥抱者”(Panda hugger),却毫无征兆地抛出了新一轮的“中国崩溃论”,成为了“屠龙者”(dragon killer)。


纵观他的五大论据,包括“官场腐败”、“经济下行”等,颇为牵强,缺乏学术支持,被媒体认为“为黑而黑”。国内有观察家认为,这不是沈大伟学术上的自我否定,而是聪明的他意识到了白宫对华态度的变化,他必须“顺应时势”。


中国的出牌,虽然赢得国内一片赞誉,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果——终于暴露了自己的能力及影响力,超级大国看在眼里。所谓树大招风,难免引来各路明枪暗箭。



(当地时间2015年4月28日,美国华盛顿,奥巴马在白宫为到访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夫妇举行欢迎仪式。CFP供图)


在4月安倍访美之际,美日非常顺利地达成共识。奥巴马以国宴招代了安倍夫妇,这是美国总统少有的高规格待遇,可见对日本之重视,也可以理解为两国有“共同立场”。


美日两国27日在纽约联合发布了新版《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允许日本武装力量在全球扮演更具进攻性的角色,把美日军事同盟覆盖面从日本周边为主辐射到了全球。


这一举措的含义是什么?虽然奥安两人拿出各种冠冕堂皇的说辞,但法新社还是把话挑明了:白宫充分利用大胆的安倍的欲望把日本放回亚洲权力中心,就是增强日本的军事行动力,以此来遏制中国。


就在本文截稿之前,中美之间又为南海岛礁展开了交锋。中国海军司令员吴胜利向美国表示,欢迎美国等国使用中国在南海建造的用于气象预报和海上救助的设施,这本是释放善意的举动,美国的回应却是“中方行为不利于地区稳定”。小小交锋,就看出中美之间的暗涌流动。


如今的中国,恐怕难以不动声色了。参与普京组织的红场阅兵,恐怕是中国表达不满的最直接的方式。或者在美国人看来,习近平不是红场阅兵的“观众”,甚至是这一盛事的“主角”。当红场阅兵被赋予挑战国际秩序的意义之后,站在俄罗斯一边的中国,很可能也会被看作是俄罗斯亲密伙伴、现有国际局势的挑战者。


【三】


西方媒体很敏锐地意识到了国际形势的变化。《金融时报》社论称,华盛顿不应偏袒安倍。“如果美国和日本看上去是在联手对付中国,北京方面很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没有和平的路径可以实现中国的正当抱负”。


美日新的防卫合作指针不应该“看起来像是一个反华协定”,同样,TPP应是一个贸易协定,“而不是伪装的地缘政治协定”。如果中国真的走上了联俄反美日之路,那恐怕就因外交角力使然。但这样的话,又有谁会获利?如果这一切都如此生硬,那中美之间如何达成互信和理解?


深谙欧洲战争史的地缘政治学家罗伯特·奥斯古德(Robert Osgood)说过,同盟是一个“潜在的战争共同体”。同盟形成的条件,就是存在冲突或威胁的国际环境中。加入同盟的国家,主观上是为获得安全、稳定和地位,但是这就陷入了“囚徒困境”,成为恐惧心理的俘虏。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各国热衷于秘密结盟。正是两大军事集团协约国与同盟国的组建,随后是军备竞赛,令战争风险不断升级,在萨拉热窝事件爆发之后,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而美苏两极格局也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在几个关键时刻,比如古巴导弹危机等,双方也处在战争的边缘——若不是出于对彼此核武器巨大破坏力的忌惮,冲突可能已经全面爆发。历史学家在回顾20世纪之时,都认为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暴力时代——这是实力政治导致的大失败。


这是权力之间的“对撼”。不涉及意识形态,不涉及政体国体,完全是几个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较量。很难想象在全球化时代即将出现的两极格局。在这个以合作、共赢、新安全观为主导的21世纪,是否又将回到20世纪的老路上?


普京的张牙舞爪,中国不需要模仿,也没有必要模仿。在美国政府看来,俄罗斯只是困兽犹斗,但中国不一样——手中依然有一副还不差的牌,在战略上还有多种选择。只不过,在可预见的将来,这个“自封的、集检察官、法官、陪审团于一身的宇宙之主”向中国施压是必然的事。现在是最考验中国智慧和气度的时候。


所幸的是,中国依然极力保持在大国关系中的灵活性;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并未放松。中国做出了很现实的努力,以保持与每一个大国发展良性合作关系的战略空间和政策方面的灵活性。即使中日关系,中国政府的做法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灵活性。


毕竟,中国无意与美国玩“大国争霸”的游戏,中国领导人知道目标依然是发展、发展、发展。中国近30年的取得经济成就,恰恰来自于低调务实的外交,以及“闷声发大财”的心态。


(资料图:2014年5月20日,上海虹桥机场,俄罗斯总统普京在风雨中乘专机抵达上海。据外交部介绍,中俄两国元首将举行会谈,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体现中俄关系在新阶段发展的重要成果,并见证双方有关部门和企业签署一系列重要合作文件。CFP供图)


中国的策略,是一方面留下中美合作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为应付美国的战略挤压而采取防范措施,中国显示能力的行为,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会让美国觉得不舒服,增强心理上的某种对立;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美国对中国采取强制行动的成本,从而影响其对中国采取强硬行动的决心。除此以外,就是静待时机。


(感谢《关键洞察力》节目组编辑王磊、刘宇鹏、缪孟晴等所提供的数据和材料以及周方银教授的指点)




作者:马立明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政治学博士,评论员。

【作者文章推荐】

输不起的刘翔,输不起的我们
香港——毕竟一家人,还能好好聊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