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刁大明:奥巴马政府不放心中国什么

2015-05-16 刁大明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摘要ID:ipress

对中国核心利益界定的不确定性、对中国作为“大国”在发展模式和地缘政治上的挑战性等,共同酿成了奥巴马政府在新型大国关系议题上表现出的对中国的深深疑虑。


2015年5月16日,约翰·克里以国务卿身份第六次访问中国北京。与近7个月之前陪同奥巴马出席APEC峰会不同,此次访问被认为将为6月份举行新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人文交流磋商预热,并着手准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9月对美进行的国事访问。


(资料图:约翰·克里)

事实上,今年开年以来就出现了美国高官排队访华的情况,先是3月美国财长雅各布·卢以总统特使身份访华探路,紧接着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商务部长、能源部常务副部长也相继造访北京,与中国政府高层交换意见。从公开报道观察,这些访华的美国官员所关心的领域不但涵盖了中美两国传统上的利益交汇点和结构冲突点,还就反腐败合作、亚投行建设、“一带一路”等中国主动倡导的新议题展开了讨论。这些美方自觉上门“调研”或“讨教”之中足以释放出美方与中国保持沟通、在重大事务上与中国交换意见的迫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希拉里宣布竞选的两周之前,即将出任其竞选总干事的资深政治人物约翰·波德斯塔也以进步中心前总裁的身份来华,并得到了中国高层接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明,希望与中国维持长期互动的远不止现任的奥巴马政府。

虽然两国互动不断且不可谓不密切,但中美关系的前景却似乎愈发令人担忧。克里此行被普遍认为带来了一连串两国关系中的所谓“问题清单”。至于其内容,则至少包括亚投行的治理标准、中国汇率政策、气候变化以及中国对信息和通信技术法律法规等领域,而包括朝鲜半岛、中日关系、南海议题等也势必是两国高层坐下来谈话中的必选项。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戴维·兰普敦)

甚至,被中国相关研究报告列为“知华派”榜首的戴维·兰普敦也公开表达着对两国关系发展的深深忧虑。按照他的说法,中美之间的一些关键性的“根本性支持”正在受到“侵蚀”,甚至中美关系正在向所谓的“临界点”迫近。而必须注意的是,兰普敦的观点在美国学界和战略界中正在获得更多响应。

兰普敦口中的“根本性支持”很容易令人首先想起被长期视为是中美关系“压舱石”和“稳定器”的经贸关系。虽然中美在贸易保护、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以及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即TPP)等问题上存在着经济意义上的众多摩擦,被寄予厚望的双边投资协定也可能无法在奥巴马任内落实,但由于超级体量与结构性依存,中美经贸关系显然不会在可以预见的中短期时间段内遭遇所谓“侵蚀”。但从长期观察,中国要求国际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地位的努力也势必重新塑造美国的所谓金融霸权。

不过,从大国博弈的历史进程讲,经贸关系归根结底无法完全维系国家间的和平,就中美而言,更是如此。中美在经贸关系上的密切而纵深发展,并不能保证两国彼此之间的战略信任。而虽然如今的两国战略界甚至决策层都意识到了所谓“战略互疑”这一关键症结所在,但似乎却无力遏制这一趋势的恶化发展。修昔底德陷阱就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中美两国增进互信的不懈努力。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美国遇冷】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虽然内涵与细节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与丰富,但却是旨在引领中美走出“互疑怪圈”的指向性理念。令人失望的是,奥巴马政府在新型大国关系上却始终闪烁其词。虽然曾在2013年一度积极回应,而自2014年下半年开始却彻底不予回应。不但奥巴马本人在参加APEC峰会期间只字不提,其国安会分管东亚事务的麦艾文还公开声称美国不介入任何所谓的“口号外交”。

对中国核心利益界定的不确定性、对中国作为“大国”在发展模式和地缘政治上的挑战性,以及在亚太战略中协调对华政策的艰巨性,共同酿成了奥巴马政府在新型大国关系议题上表现出的对中国的深深疑虑。

在积极倡导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中国的对外战略也在主动进行调整。像中国这样规模国家在短时间内的快速发展与上升,在世界历史上也并不多见,势必会为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张力。而与美国的霸权或者霸道不同,中国采取了“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的战略思维,以“亲”“诚”“惠”“容”的理念,高调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倡议以及亚投行建设。

客观而言,这些惠及周边及相关地区国家的战略布局尚且不是区别于现行国际秩序的新秩序,而是一种体现为增量的对现行制度的对接、整合与改革,但也不排除未来成为新秩序起点的可能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这些战略实践从未向美国关上大门,而美国决策层却呈现出从游移到拒绝的态度转变。显而易见,美方对华战略中,疑虑继续占据上风,将中国视为其主导下的国际秩序及其世界领导地位的挑战者的论调急速抬头。


也就是在这种氛围之下,奥巴马政府做出的回应即加速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巩固与盟友关系,维系在亚太地区的强势存在。拟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新任防长绕开中国访问韩日、日本首相安倍高调访美、美日防卫合作指针再次升级等一系列举动,也势必令中国对美国的战略意图难有正面解读。

为了铸定执政遗产,奥巴马政府最近数月也全力推进TPP:自2月以来,包括防长在内的内阁级或次内阁级官员在全美35个州进行了超过100场的造势活动,为TPP辩解、向国会施压从而通过必须拿到的所谓“贸易促进授权”(TPA)。

虽然在国会山上颇有阻力,但通过各种“零售”游说,奥巴马还是有望在6月底前获得TPA,从而极可能在任期内彻底完成美国与亚太十一国的TPP协定。届时,在经济领域夯实基础的亚太战略,会否与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构想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对峙”态势,牵动着中美两国学界和战略界的敏感神经。

【中美两国国内舆论相互唱衰对方】

战略互疑持续加深的当下,中美两国国内舆论也逐渐呈现出一定相互排斥的状态。在中国大刀阔斧地调整外交政策的过程中,强调周边外交的重要性固然必要,但中美关系仍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当前,唱衰美国的言论大行其道,中国已成为超越美国、建构世界新秩序的大国等论调也此起彼伏。

然而,当中国仍更多作为现有秩序的受益者、中国的对外战略尚且处于增量而非改革性甚至替代性安排之时,势必需要与仍旧居于世界领导地位的美国进行有效协调。即便可以将美国最初对“一带一路”、亚投行的消极回避视为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失误或傲慢,但美国手中可出牌仍旧很多。换言之,不处理好美国因素,推进全球与亚太各国获益的中国对外战略还是会面临巨大挑战。

而随着美国选举政治周期的迫近,唱衰中国、抹黑中国的思潮可谓甚嚣尘上。

一方面,由于希拉里作为民主党内最强势参选人身份的存在,其国务卿任内的外交功过势必被操作为选战的核心议题之一,亚太战略特别是对华政策进而极可能被过度渲染。

甚至新近出版的一本题为《克林顿钞票:海外政府和商业是如何且为什么让比尔和希拉里富裕起来的不为人知的故事》的纪实书籍还爆出了在希拉里任内比尔与中国的密切联系,其中借助批评希拉里而释出的反华论调可谓一览无余。

另一方面,共和党阵营中多位茶党青睐参选人的存在加剧了在中国事务上的“逞强竞赛”。传统而言,共和党人在意识形态上就对中国持有偏见,而坚持“小政府”的茶党分子则会因对社会主义国家大政府的反对而抨击中国的发展模式。

虽然在金融危机之后,中国议题流露出回到选举舞台的趋势,但基本上是以美国国内经济与就业议题的外延角色出现。但在中美互疑加深的底色下,2016年选举周期中的中国议题存在上升为所谓“模式之争”、“道路之争”、“世界领导之争”的极大可能性。

虽然由于选举周期,美国政府在未来20个月很难推出亚太再平衡之外的对华新政,但2017年新政府上台后的对华战略势必会受到即将到来的这场选战的牵动。

今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可谓意义重大,也被期待得以有效疏解中美互疑,重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设前景。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隐形初选角逐将在8月开锣。从已公布的信息看,共和党2016年总统候选人初选的首场辩论定于8月15日在俄亥俄举行,民主党的唇枪舌战也将在8、9月间选择在艾奥瓦州上演。

换言之,习主席此访的时间点已迈入了美国总统大选周期,这也是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国国家元首或最高领导人首次在美国总统大选周期内访问美国。如此安排将如何塑造美国选举政治中的对华氛围,或者为2016年总统选战至少是初选会否增加或增加何种的中国议题,也是对两国关系成熟度与所谓“互疑度”的一次重要检验。

随着6月中美新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中美人文交流磋商机制拉开帷幕,中美关系将回到2015年两国对外交往议程中的重要位置,并以习近平主席访美作为重中之重。就目前看,两国关系以及各自不同的地缘战略布局虽然已足够牵动全球的利益分配与权力安排,但却无法在对方抵制的状态下单独实施与落实。

不论是要维护全球领导权的美国,还是在国际舞台上谋求更大责任、担当以及空间的中国,都毫无选择地需要理性应对彼此,也都必须回到新型大国关系的轨道上来。以战略竞合来稀释战略互疑,通过中美在众多全球、地区及各领域上的良性竞争与广泛合作来共同拥抱世界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繁荣。



作者:刁大明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作者文章推荐】

那些美国的官N代们
这一次,希拉里离白宫有多远

茶党男神克鲁兹,下一个奥巴马?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