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骁骥:大IP就是大垃圾

2015-10-12 孙骁骥 大家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嗯,大数据,大IP,大互联网,网络大V,市场大大的好,人心大大的坏。当一个事物开始用大来形容,我看离出幺蛾子也不远了。


一个人的落伍最能从他对流行词汇的陌生看出端倪。比如“大IP”这个流行词我就很晚才听说。一开始,还以为是我所熟悉的“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的缩写,后经专业人士点拨,才明白这个词的新含义是指“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我听了心想,善哉,作为一个文字创作者,这个原本视知识产权和原创性为粪土的社会居然开始重视知识产权了,难道我们不该为此高兴吗?


我一厢情愿的猜测迅速被事实打脸。生活于可爱的中国,诸多事物都不能仅仅从字面推知其确切的含义,比如过去的“同志”、“小姐”和“干爹”,比如现在的“IP”,都无一例外遵循着这个原则。硬要和字面的本来意思较真,这是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人惯有的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今天是肯定要犯错误、栽跟头的。


正因为我国汉语词汇有如此博大精深的暧昧性,因此即使那位专业人士费尽口舌跟我解释了半天,我也没弄明白“大IP”的确切含义,导致他很为我的智商着急。后来,是因为直接接触到了一个大IP的机缘,我才算悟出了这一时髦概念的精髓。当然,确切来说,接触大IP的不是我,而是我一密友。


此友是一编剧,曾写电视剧剧本若干。过去接活挣钱都是靠原创,有个好剧本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如今情况彻底颠倒,是有个好剧本走遍天下都卖不掉。原因为何?很简单,因为那本子和写本子的人并不是“大IP”。现在的普通编剧们靠什么挣钱的呢?并不是靠自己原创,而是靠改编已经成名的“文学作品”。加上引号,是因为我不认为这类文字够格被称为“作品”。


比如我那位很苦恼的朋友,最近接的项目基本就是把点击量很高的网络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说到网络小说,那简直可以说是一个无底线的另类世界。至少在我而言,我无法接受男女主角的各种穿越和复活,台词里各种无意义的废话和口水话,以及数量惊人的好基友和百合控的情节暗示。然而,这类雷穿钢板的故事情节,恰恰被市场视为作品的精华,虽一字不能易,为何?如果改动了大IP的情节,粉丝肯定不乐意,还说不定会因为心目中神圣的作品被玷污而做出过激行为。我一点不夸张,网络大IP拥有常人无法想象的粉丝数,而且,粉丝们立场之坚定、行为之诡异、手段之霹雳,堪比20世纪初期德国某党成员。



最糟心的还不是改编大IP这件事,而是投资的取向。其实文化投资和其他的投资一样,因为缺乏健全的制度保障,在中国是极高风险的行为,与赌博没有太多区别。一个影视项目钱砸下去是赚是赔几乎是问天打卦,全凭运气。所幸,伟大的现代汉语又发明出了“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来疗解投资人的焦虑。你不是对于收回投资没有把握吗?好,那么我们现在只做已经有市场认可度的现成的东西,只做大IP,你还愿不愿意投?大IP的最大利好是,不光作品原本就具有市场认可度,而且还能从数据上统计出个一二三四,看上去比一般的创业计划书还靠谱。大IP这枚包装精美的蓝色小药丸,似乎又让钱热得发烫、胆小得发凉的投资人重振雄风、信心满溢了。


但把谎话说穿,又能有什么所谓的大数据?起点中文、纵横中文、晋江文学,再不济百度贴吧……众多网络平台都能成为做市场调查(或者叫数据)的最佳平台。找一两个大学实习生都能做个八九不离十。作品点击量小到每天,大到数年,清清楚楚,网友的留言甚至直接省去了做市场问卷的必要,粉丝自建的百度贴吧传递着各种衍生产品的光辉前景。这不就是某些人口中言之凿凿的大数据吗?投资人眼里此时早已闪烁金光。嗯,大数据,大IP,大互联网,网络大V,市场大大的好,人心大大的坏。当一个事物开始用大来形容,我看离出幺蛾子也不远了。


由此,行业门槛彻底消失。编剧失去了独立性,渐渐演变成流水线上的一个工种,不再是职业,更不是一种身份象征,而只是围绕大IP展开的产业链中不那么重要的一环。你不就是个来件加工吗?咱中国最不缺这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力一抓一大把。你不上,身后一群民工摩拳擦掌等着上。每当想到职业写作者已经渐渐向计件工蜕变,心中就油然生出一种“只恨自己不是大IP”的叹喟。有粉丝任性,没粉丝认命,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民民主专政,大数据下市场的零和博弈。


其实说了半天,也未能给大IP提供一个经典的新定义,足见IP这件事,距离我尚以光年计。但我在用键盘敲打这些文字的过程中,却是隐隐感到一种莫可名状的诡异。如果大IP被市场简单地认可为粉丝多、有群众基础这样的标准,那么我认为这其实是件挺可怕的事儿。读读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人民战争的汪洋”、“发动群众斗群众”这些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说法不都是形容大IP的吗。


IP越大,市盈率越高,投资越集中。这分明就是市场的寡头化。微博时代的“老子发动粉丝灭了你”,今天被聪明地改写为“发动粉丝好赚钱”。当然,行业资源过分集中在我国从来不是什么新鲜事,但你也得看资源集中到了什么水准的作品之下。我也不打算批评《盗墓笔记》、《鬼吹灯》这些个公认的大IP。这些网络小说我都翻过,说实话,作为通俗文学来说水平不差。但是现在更多流行文字的却是卖萌卖腐的IP,以及毫无逻辑底线的“爽文”和“重生文”。以至于有人说,和很多大IP相比,《梦里花落知多少》的写作水平就简直是堪比《红楼梦》的名著。我竟无言以对。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如果这类作品都是全民公认的超级大IP,那么我想知道在这个评价体系之下海明威、雷蒙卡佛、马尔克斯、福克纳的作品,该算是什么IP?还是说连P都不是?


“市场是个好东西”,这句话是一碗普世价值酿成的酸爽鸡汤。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成立,但是在一个比傻的社会里,无底线地崇奉市场最终会导致迎合傻子的垃圾大规模流行,劣币驱逐良币。我们恰好不走运地活在这么一个比傻社会。它让大IP直接变成了大忽悠和大垃圾,表面看起来,投资回报率变高了,实际上投资人所赚的钱是在为教育的失败买单,为全民文化水平的倒退买单,为整个社会智商的崩溃买单。这就像过去全民烧蜂窝煤,量足,但污染更触目惊心。


最近看到微博上一句话,“你以为的极限,弄不好只是别人的起点”。我想,这句励志语用来形容流行的大IP也十分恰当。不幸的是,大IP的“起点”所挑战的不仅是市场的极限,也挑战着我们每个人的智商和忍受力的极限。





作者:孙骁骥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政治经济史研究者,著有《致穷: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英国议会往事》等。

【作者文章推荐】

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

为何中国人适合简单粗暴的教育

名流们拜大师,仅仅因为空虚吗

更多作者文章,请在对话界面输入“@作者名”调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更多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