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姚遥:是什么摧毁了女性的安全感

2016-04-07 姚遥 大家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一个男性对另一个女性拉拉扯扯并有轻微施暴的时候,现场路人潜意识中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个行为究竟对还是不对,而是猜测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否属于亲密关系之中。


黑漆漆的夜晚,一个独身行走的女性突然被一只大手抓住,拖向黑暗的深渊。虽然她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可是周围的人都冷漠地看着她,如同躲避瘟疫一样。她就在这样绝望的哀嚎中,一点点消失在黑暗之中。


这样经典的噩梦,不仅在各种影视作品中一再地重演,也在现实生活中冷酷地再现。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的发生,不仅仅让当事人陷入了无助的恐慌之中,社交媒体上第一批参与发酵的人群,也明显以女性为主,这起事件勾起了她们或多或少的各种不愉快的经历,让沉睡的噩梦回到面前,感同身受的恐惧,让她们从生理层面引发了愤怒。


再激烈的情绪,也会过去。这样一起事件发生之后,伴随着网络的律动,社会的集体重温了女子防身术,见识了喊救命的有效方法,学习了社会心理学,剖析了法律,抢光了防身的喷雾。最终,每个人都在心里默念一百遍这些东西都没什么卵用,除了装作温暖一下凉透了的内心。

沉下心来,回头观摩这起女生遇袭事件的视频,网络上发酵的情绪大多是对于自身内心恐惧的自怜自爱。这起事件本身不是典型的恶性攻击事件,作案者没有选择夜黑风高僻静人少的小巷,没有使用有杀伤力的武器,也没有极端的暴力攻击。

这件事情里令人恐惧的一个重点,是那个特定的空间中,有一个女孩表示了呼救,而路人却万分地犹豫,不知道对于这个信号该做出什么样的反馈。

有论者提出“旁观者效应”,这起事件中恰恰因为在场的人太多,而使得人们默认自己不需要承担太多的道义责任,加之盲目地跟从其他人的反应,从而未对女生遇到袭击做出有效的反应。

这些外国人研究出来的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并不完全匹配中国的国情。从这起事件中,抽象出这样的一个情景,路人甲偶遇到女性路人乙和男性路人丙正在纠扯不清,男性丙对女性乙施加了一定的暴力,这种暴力并不会危及生命,那么路人甲该作何反应最为合理。



如果这个场景太过于简单,可以切换到一个最新发生的故事中去。在明星包贝尔的婚宴上,几名男明星将柳岩捉起来作势准备扔到水里去。这样的一个事情,各路元芳们又怎么看待。

一部分旁观者批评了参与扔柳岩的几位男明星,这样突然之间的临时提议,并且没有得到女方允许的情况下就突然袭击,就是恶俗的玩弄伴娘为名的性骚扰。对照联合国关于性骚扰的一般性界定,而不是国内法律的规定,这个指控完全对应的上。这年代早就不讲究什么男女授受不亲,似乎放得开玩得起才是时髦,不过行为举止上的规范,该讲的还是要讲。男人们不能像发情的小公鸡一样,荷尔蒙一上头就满世界拿着水盆往女生身上浇水,或者将身边性感的女同伴扔到水里去看一次湿身。男女之间交往和互动的行为规范是否有待改进,是一个文明发展中值得探讨的话题。而就当下的文明程度来说,参照联合国关于性骚扰的一般性界定,足以衡量身边的行为举止。

与这群人相反,另一部分旁观者并不在乎性骚扰的边界究竟在哪里,他们更关注当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群旁观者自认为掌握了更多的信息,从而可以质疑批评者,因为批评者不知道这些男女明星之间的关系有多好,批评者们没有任何权利去介入这种熟人之间的游戏,更何况当事人本身是在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忍受。简而言之,他们极其厌恶一群冲动的道德婊非要介入完全不了解的私事中去,还因为智力低下被一个性感的心机婊耍得团团转。

先不对这个观点做出评价,再将场景切换回到事发的酒店现场,当路人们看到一名男性和另一名女性就在眼前拉拉扯扯的时候,他们究竟该介入还是不该介入这场纠纷之中?

网络上的路人们可以撇开的顾虑,现实中一定需要考虑,只要顾及到发生冲突的两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么回事,现实中的路人们一定会犹豫起来。如果彼时真的是情侣或者夫妻在发生冲突,外人贸然地介入到冲突之中,通常的结果可以想见,外人不仅仅得不到任何感谢,反而会被当做一个讨厌的好事佬得到这对男女的一致攻击,以及其他冷漠围观者的讥讽嘲笑。见义勇为变得如此高风险低回报,在现场情况下,最理性的选择一定是旁观回避,只要并没有出现流血或者危及生命的状况。而路人们即便是介入,也大抵如视频中的另一位女性一样,谨慎地做出有限的干涉,既不彻底地去终止纠纷,也避免弱势的女性那一方受到太多的伤害。

如今再看来,那些以私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为由拒绝外界用一般性原则评论和干涉的言论是多么的荒谬。这种观点天然地假设了一个私人王国,在这个领域之内,男女之间的交往原则可以超乎一般性要求,无论是男性骚扰女性,还是男性用暴力侵犯女性,只要没有到最极端的情况下,都是理所应当被接受的,或者被其他人所容忍的,无论公私权力都不适合介入。

这样的假设,无异于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同于人与财产的关系。作为对待私人财产的态度,秉持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原则,可以被认为属于天然正义。而在两个自然人之间,无论是陌生人,还是朋友,或者情侣,甚至夫妻,一方对另外一方的人身权利的侵犯都不存在天然的应当,而应该遵循一般性的社会准则。比如,人与人的交往中,尊重双方意志自由,不得造成人身伤害,这些一般性的原则并不难于掌握。这样一般性原则的存在,有效避免了有人以私人领域为特殊豁免权利,而肆无忌惮地侵犯其他人的权利。尤其是通常情况下相对强势一方的男性,打着习俗的名义骚扰或者伤害相对弱势的女性一方。

再看和颐酒店事件的现场视频,当时不缺乏有正义感的路人,缺乏的是敢于突破传统观念惯性的路人。一个男性对另一个女性拉拉扯扯并有轻微施暴的时候,现场路人潜意识中的第一反应不是这个行为究竟对还是不对,而是猜测他们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否属于亲密关系之中。在惯性思维之下,亲密关系下的男女之间可以存在容忍度更高的暴力行为。这样模糊的弹性,使得外界完全无从判断何时方才属于可以介入的暴力伤害。

更何况,对于亲密关系的种种认为假定,本身就无迹可寻。柳岩事件中,外界如何判断当事人之间很熟,从而可以做出未经双方明确认可的身体接触游戏。和颐酒店事件之中,外界又如何判断当事人之间确实不熟,所以轻微的暴力行为也需要介入。

这样模糊而且可以任意解释的边界,对保护弱势的人群而言没有任何益处,对于强势的一方,则可以根据需要任意地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解释。最终,当需要占女性便宜的时候,可以使用一套话语,而需要展示廉价正义的时候,又可以标榜另一套话语。

正是这样一个强者玩弄标准的时代,让弱者一方毫无安全感可言。强者们任意地创建规则,划出独立的小王国,在这些小王国里,可以尽情地家暴,可以尽情地性骚扰,还可以尽情地用传统、习惯和亲密来回击一切批评。

传统中强势的一方习惯于享受更多的平等,最讨厌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一方而增加更多的束缚。多数的弱者,也会顺从于已有的格局,而不会主动接受全新的规则。在所有人都已经习以为常的环境中,突然增加诸多外部的规则,终归要打破现有的平衡,带来震荡。如同外界要对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加以限制时,终归有人要质疑,这么多条条框框莫非要让人际之间的交往变得索然乏味。

这样看起来艰深的反问,在实践中从来不是任何挑战。如同没有任何人因为存在婚内强奸或者约会强奸,就变得如柏拉图一样只和异性伙伴追求精神上的交流。亲密关系的游戏成为有原则的博弈之后,从性骚扰到人身伤害,处处存在清晰的边界可循,并非神秘而不可琢磨的中国神话。



而正是对两性之间的种种暴力可以用传统的幌子划出一块权利的飞地之时,不仅飞地之内明目张胆地出现着种种被视而不见的暴力,当如和颐酒店那样,恶劣的犯罪与暴力出现之时,人们也难以分辨,最终纵容默许着暴力犯罪的持续。正如那些在校园里追着女生泼水的毕业游戏,这其中又如何能分得清,哪些是无害的娱乐,哪些是猥琐的发泄。

最终,人们以亲密关系为由容忍男女之间的暴力,不仅纵容了施暴的男性,还让女性群体更容易被侵害。

面对这样的原罪,那些否认柳岩被性骚扰的人群,那些默许亲密男女之间可以侵犯人身的人群,以及更多参与着平庸之恶的人群,面对和颐酒店事件中的女性受害者,都欠着一份忏悔。

【注】原标题:《这个社会让女性彻底的没有安全感



作者:姚遥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法律学者。


【作者文章推荐】

春药唤不醒类人孩的精神阳痿

遭遇火灾连累,赔偿该找谁要

用禁欲来对抗艾滋病是逃避责任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英文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