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远举:进口奶粉就一定安全?

2016-04-08 刘远举 大家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为什么要去海外买?其根本原因,是相信海外的制度下生产的奶粉是安全的,相信那个封装的标志。本质上,是相信一种“制度封印”。但是,所谓制度封印,需要的是全程无缝监管,一旦有任何一环脱离了监管,“制度封印”就失效了。


这是一篇不那么“政治正确”的文章。写这篇政治不那么正确的文章,是因为政治正确的文章已经很多,再次重复意义不大。更重要的是,为了讲一个很多人不愿意直面的真相与道理。


2015年9月,上海市公安部门接到报案后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陈某等人仿制多个品牌奶粉罐,并收购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著名品牌奶粉,共计生产销售了假冒奶粉1.7万罐,并销售到全国多个省市。


4月5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新闻发言人在“追责、查处、确保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的常规性表态之后,还表示,经过初步了解,上海公安部门已经对查获的假冒乳粉进行了产品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不存在安全风险。


这个说法,立即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反弹,出现各种批评、质疑之声。在巨大的压力之下,4月6日,食药监总局再发公告表示,之前通报冒牌奶粉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主要是提醒消费者如果已购买食用,不要过于恐慌。


虽然,食药监通报假冒奶粉符合安全标准,有为自己开脱责任的嫌疑,但是,“假冒奶粉是安全的”,作为一种事实表述,是可能成立的。


此次假冒奶粉,是用“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灌装生产假冒著名品牌奶粉”,那么,低档、廉价奶粉与配方奶粉有什么区别呢?


配方奶粉又称母乳化奶粉,它是为了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在普通奶粉的基础上加以调配的奶制品。与普通奶粉相比,奶粉在配方中去除牛奶中不符合婴儿吸收利用的成分,如大部分饱和脂肪酸、部分酪蛋白、降低了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增加了乳清蛋白,加入了植物油、DHA(俗称脑黄金)、AA(花生四烯酸),还加入了乳糖,含糖量接近人乳;另外还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分,使之更接近母乳,甚至可以改进母乳中铁的含量过低等一些不足。目前,配方奶粉成为世界各地普遍采用的做法。


奶粉的安全标准,依据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标准类别,编号为GB 19644-2010。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现行标准主要包括《婴儿配方食品》(GB10765-2010)、《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GB10767-2010)。所以,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标准与奶粉的安全标准,本身就是不同的。此次造假的原料是低档、廉价或非婴儿奶粉,虽然达不到配方奶粉的标准,但却是可能达到奶粉的安全标准的。


假冒奶粉之所以使人恐慌,是因为人们已经是惊弓之鸟。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当年多名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政府部门调查发现,其原因是这些奶粉中含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此事件影响面甚广,伊利、蒙牛、光明等多个厂家的奶粉均出现问题。


再往前溯,则是2004年的阜阳大头娃娃事件。2004年3月15日前后,阜阳当地电视台连续7天报道了当地大量婴幼儿食用劣质奶粉后变成“大头娃娃”的消息。消息经广泛报道后,全国由此开始围剿劣质奶粉。据统计,2003年5月以来,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征的共171例,死亡13例。婴儿生长发育时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如果缺乏蛋白质,则会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引起一系列问题,“大头娃娃”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劣质奶粉含蛋白质极少。



不管是三聚氰胺超标,还是蛋白质不足,都是不能达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而达到了这个规定的奶粉,都不会引起严重的后果。配方奶粉中添加的或去除的成分,都是极其微量的,即使没有添加或没有去除,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一些微量元素的缺乏,但都不会造成婴幼儿的安全问题。毕竟,大多数中国人,小时候都是吃的普通奶粉长大。


既然没有安全问题,那么,避免恐慌,也是合理行为。如果购买过涉案品牌奶粉的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做一系列的检查,这种行为如果经过社交网络的传播,会连带更多购买过这些品牌的家长带着孩子去,不但孩子受苦、家长受累,也会引起恐慌。既然是安全的,这本没有必要。食药监发出所谓安全的通告,还是能起到安抚恐慌的作用。我们常常说政府信息要透明,不能因为信息不是喜欢听的,或者这个信息能起到卸责的作用,就否定这个信息。


讲完不那么正确的,再来谈谈不那么好接受的。


近年来,随着国产奶粉信誉跌至低谷,中国人把购买奶粉的目光转向海外。海外代购奶粉蔚为热潮,海淘、微商、跨境电商快速崛起,婴幼儿奶粉的货源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为什么要去海外买?其根本原因,是相信海外的制度下生产的奶粉是安全的,相信那个封装的标志。本质上,是相信一种“制度封印”。但是,所谓制度封印,需要的是全程无缝监管,一旦有任何一环脱离了监管,“制度封印”就失效了。比如,私人带回,这个过程,是无法监管的。


正如中国乳业俱乐部发起人雷永军就认为,很多妈妈从跨境电商平台上购买进口奶粉,反倒使不规范的电商平台,为非法商贩销售假冒奶粉提供了途径。他认为,在电商监管方面,政府做得还不够。


但是,即便国家建立无缝的从内容到包装的食品监管,代购本质上是为了避税,不可能在这种监管体系之中。海关不可能去零散地检查旅客随身携带的每一罐奶粉。与此同时,中国人制造各种假货的能力是世界第一的,有什么样的造假需求,就有什么样的造假供给。小、散、乱的海外购买渠道,藏着太多猫腻。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去冒风险,是不是过于相信中国人的当下的道德水平了?或者,并没有真正把奶粉的安全看得那么重?


实际上,市场提供了这种无缝的过程:大型企业进口,正常报关,全程处于监管之下。这个过程,作为一种信号呈现给消费者的,就是商誉。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商誉二字,对于那些消费者不能一眼识别真假的商品,淘宝后面的评价,是不足为据的。所以,除非有亲朋好友可靠之人,要想买真正的海外奶粉,还是去正规大商场吧。

其实,如果选一个乐观的视角,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造假的人肯定收购国内生产的最便宜的奶粉,但即便如此,再也没有蛋白质不足与三聚氰胺的问题了。这其实是国产奶粉的一线曙光。只不过,仍然被漆黑的夜色所掩盖着,令人不易察觉。



作者:刘远举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作者文章推荐】

关于技术进步与人类自由的新可能

一段密码与每一个人的公民自由

少女自杀背后的中国式互害困局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英文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