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茂吕美耶:因战争失去男人的日本女性有了谋生的自觉

2016-04-16 茂吕美耶 大家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日俄战争后,众多女性因战争而失去父亲和丈夫,走投无路的例子随处可见。年轻女性开始萌生必须学得一技之长,以便日后能自立谋生的自觉。


汉医家的女儿


吉冈弥生生于明治四年(1871)三月,旧姓鹫山,娘家位于静冈县西部地区挂川市近郊的土方村。鹫山家是村落巨头,嫡系本家世世代代经营大酒铺,另立门户的分家经营酱油铺。弥生的父亲鹫山养斋是分家的入赘女婿,因是汉医医生的儿子,鹫山分家为了迎入这位女婿,特地关掉世代经营的酱油铺,让女婿开了医院。

鹫山分家原本的独生女并非弥生的母亲,她和养斋生了两个儿子,后来养斋到江户(东京)学西医,在江户度过德川幕府末期。养斋回到土方村不久,第一任妻子便过世,续弦正是弥生的母亲。

挂川市昔日是东海道五十三驿站之一,但靠近海岸的土方村距离挂川市约八公里,四周仅有茶叶和桑田,算是相当偏僻的乡下地区。不过,明治五年(1872),新政府颁布学制时,土方村便已经有小学了。这是鹭山本家和分家合力为村落开设的学校。

分家户主鹭山养齐是在江户学过西医的知识分子,本家则是村落巨头,早在新政府颁布学制之前就设立了小学。小学位于村落的寺院内,弥生于虚岁六岁春季入学。学生五十名中,只有两个女孩。另一个女孩不久即退学,弥生成为全校唯一的女学生。学校距离鹭山医院约三百公尺,弥生从不请假,每天认真去学校上课。

当时的小学分寻常小学四年、高等小学四年,总计八年,义务教育是寻常小学四年。弥生十四岁时毕业。换算为现代学制,相当于初中二年级。虽说是小学,但当时的小学课程和现代完全不同,不但没有体操或音乐、美术之类的课程,而且还都是相当难懂的汉文、地理、历史等。只是,即便弥生是村落的女秀才,可这么偏僻的乡下地区,怎么会出现一位名留青史的女子呢?

首先,村落中有订报纸的人家,除了村公所,便只有鹫山本家和鹫山分家医院。鹫山分家医院甚至订了三份不同报纸。弥生从小就经常看报纸,从报纸中探知明治新时代的气息。其二,两个同父异母哥哥都在东京学医。其三,父亲鹭山养斋是村落里的名士,亦是指导者。

鹫山养斋的医术是汉医和西医各半,不但可以开中药材,也能用听诊器看病,更会用吗啡止住病患的哮喘。鹫山养斋不向穷患者收费,有时反倒送米给患者,实践仁医仁术。而且经常聚集村里的青年,讲授四书五经,更时常和村里的迷信、邪教对抗。

换句话说,家庭背景是促成弥生日后成就的条件之一。不过,主要原因还在于弥生本人的意志坚定。十四岁从小学毕业的弥生,一面在家帮忙家务,一面到寺院跟着住持夫人学习缝纫。这是当时女孩子的惯例,也就是说,要准备嫁人。实际上,弥生十四、十五、十六岁时,总计相了三次亲,却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三次相亲都以失败告终。

当时的财务大臣采用通货紧缩政策,社会不景气、税金达到顶点,连土方村这样的偏僻农村也受到影响。弥生经常倾听夜晚来家里借浴室洗澡的农家主妇们诉苦,有时也到邻村聆听改革党的演讲,报纸更经常报导自由党女斗士的活跃情况。小小年纪的弥生,心思完全不在嫁人或日后想当贤妻良母这类事上。

弥生家背面有一条小河,来取药或来通知有急诊病人的村民,都要越过架设在这条小河上的木板桥才能抵达医院。然而,某次大雨冲走桥,村里一直没钱重新架设,为此,有事前往医院的村民必须绕远道前来。弥生见状,暗地发誓:“如果我能赚钱,一定先架设小桥。”

可是,身为女子,该怎么做才能赚钱呢?花费好几天织布并缝制成衣服,顶多自给自足罢了,无法赚钱。弥生想到的法子是“到东京继续求学”。


▲ 吉冈弥生


当时的女子最高学府是东京师范学校女子部。前身是明治政府设立的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后来与东京师范学校合并,成为女子部。之后,东京师范学校又成为高等师范学校(现今的筑波大学),女子部则在明治二十三年(1890)独立为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现今的御茶水女子大学)。

可是,仔细打听过后,弥生才明白东京师范学校女子部的入学考试很难,高等小学毕业的弥生完全缺乏资格报考。想来想去,弥生想到“济生学舍”。

济生学舍是位于东京本乡的私立西医医学院,弥生的两个哥哥都在济生学舍学医。何况济生学舍在弥生小学毕业那一年,因学姐高桥瑞子的努力,准许女子入学。而高桥瑞子之前还有一个日本第一位考上国家执照的女医师荻野吟子。

弥生十七岁时,向父亲诉说日后想成为医生的愿望。不料,既是知识分子又是村落名士的父亲,坚决不点头。当时的日本男性都如此,无论教养或社会地位多高,对女子的看法一律是“乖乖嫁人”。弥生为此和父亲陷入冷战状态。例如,弥生于夜晚自学医学教育不可欠缺的化学和物理书时,父亲总会悄悄熄掉油灯,不让弥生学习。

父女如此冷战了两年,弥生十九岁那年春季,凑巧哥哥从东京返乡,描述了许多在济生学舍学医的女学生现况,替妹妹说情,父亲总算屈服。召开亲属会议的结果,好不容易才允许弥生到东京学习两年。

明治二十二年(1889)四月,弥生终于跟着哥哥一起进京。


女医学生座谈会

济生学舍创设于明治九年(1876),是日本第一家私立西医医学院。校长长谷川泰原为长崎医学院校长。

当时,国立医科大学(东京帝国大学医学系)或公立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当医生,但是,其他没钱上大学或学历低的人,必须通过医术开业考试才能拿到执照。用现代眼光来看,“济生学舍”算是为了报考医生执照的补习班。济生学舍起初也是男子学校,后来经高桥瑞子的努力,才对女子开放门户。没有入学考试,任何人都可以入学,但也没有所谓的毕业年限,只要考上执照,就算是毕业。

长谷川泰的教育方针是来者不拒,定员三百名的礼堂总是挤满了五百多名学生。弥生入学时,高桥瑞子已经毕业,其他以前期考试为目标的学生约三百五十名,以后期考试为目标的学生约二百五十名,女子不满二十名。

女子座位设在教室讲坛附近。只是,穿木屐的男学生可以踩着桌子到前面抢座位,女子可就办不到。每当女子进教室,男学生便会用手指敲桌子发出嘘声,或全体用木屐跺地板。

教室充满男尊女卑意识,以及男学生对女性的鄙俗露骨兴趣。这些都难不倒弥生,毕竟哥哥曾警告过。令弥生最头痛的是无机化学、生物、物理等授课内容,她完全无法理解,甚至不能作笔记。所幸有两个哥哥帮忙,身边的参考书也齐全,刻苦学习了三个月,总算跟得上课程。

教室中的女子座位类似租界,男学生不时丢纸球过来,写的内容都是些戏弄女学生的猥亵情书。弥生没有空闲理睬男学生,她只想听课、作笔记。为了让男学生安静,弥生认为女学生应该团结起来对抗。

然而,这个租界的团结竟比登天还难。女学生中,有些人和弥生一样,只读过高等小学,有些则毕业于高等女子学校或女子师范学校,不但有人妻,也有当母亲的,年龄、境遇各式各样。唯一的共通点是希望能考上医生执照,这样的团体根本无法产生友情或建立连带感。

此时,学校发生一件令女学生不得不团结的大事。

从长谷川泰日后成为议员这点来看,也知道他是个政治迷。男学生似乎也受到校长的影响,每逢周日,都有人在礼堂召开议论时政的政谈演说。弥生在少女时代便经常聆听女斗士的政谈演说,因此,某日,她禁不住和其他女同学一起跨进会场观看。那时,有个矮胖男学生在讲坛黑板写了“特异性细菌”一词,并口若悬河煽动台下的学生,道:

“何谓特异性细菌?就是深入我们这个神圣男子学校中,引导学生走向腐败堕落之途的女子。我们必须尽快驱逐这些细菌。”

直接在会场听到以及间接听闻的女学生,都异口同声发怒。学校当局完全是放任主义,如果女学生不团结起来保护自己,男学生不知会做出什么无法无天的事。结果,弥生和另一名学长担任干事,组织了“女医师学生座谈会”。弥生又向已经成为女医师在社会活跃的学长们求助。

“女医师学生座谈会”进行了各种活动。譬如,以前每逢学生在医院接受临床讲义时,个子矮的女学生总是被挡在后面,看不到授课医生的实验,座谈会向医院提议后,女学生总算可以在前座听课了。



通过开业考试


医术开业执照考试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考科是化学、物理、解剖、生理学,笔试之后还有现场考试。弥生入学一年后,通过前期考试。虽说弥生的家庭环境极佳,入学前有足够书籍让她自习,入学后又有两个哥哥在一旁帮助,但是,弥生毕竟只是高等小学毕业而已,竟然能通过前期考试,这点确实令人佩服。

报考的女学生十六名,合格者仅四名。明治二十三年(1890),二十岁的弥生和其他合格者第一次到浅草玩,四人一起拍摄纪念照、到隅田川对面的向岛的高级酒家享受高价日本料理。

医术开业执照后期考科是妇产科、内科、外科、眼科、病理。弥生经过两年的准备,于明治二十五年(1892)春天报考了后期考试,结果落榜。前期和后期考试都在每年春天和秋天举行,同一年秋天,弥生再次挑战,这回成功通过。二十二岁的女医生在此诞生,日本第二十七号女医师。

取得执照后,乡里父亲催逼女儿回老家,但弥生自知实力不足,遂到当时正在蓬勃发展的顺天堂医院实地进修外科手术。

明治二十六年(1893)元旦,父亲终于亲自上京来接女儿回乡。父亲起初说要在乡里办桌庆祝,弥生心不甘情不愿地跟着父亲回土方村,结果,父亲竟然要她负责离土方村四公里远的分院,而且横须贺还另有一家分院。

此时,弥生的长兄还在东京进修,二哥入赘别人家,在静冈的医院工作。

鹫山医院繁荣到拥有两家分院的地步,原本是件可喜事,但弥生到分院之后,才知道父亲在分院另有个小老婆。弥生从小目睹母亲为了家庭和父亲而万分辛劳,不敢告诉母亲实情,只能向父亲抗议。无奈,狡诈的父亲又将她分发到横须贺的分院,躲开女儿的抗议。

弥生在横须贺分院必须兼顾内科、外科、耳鼻喉科,有时还得为患者治愈牙齿。不过,正因为一个人要负责所有疾病,反倒成为求之不得的经验。但弥生没有放弃好学心,她还想到东京磨练医术,甚至想跟随学姐高桥瑞子之后,前往德国柏林进修。

弥生抓住机会请求父亲让她进京。父亲因女儿手中握着自己的“弱点”,不得不答应。这是明治二十八年(1895)六月的事。



学德语,嫁老师

医学最重要的外语是德语。

弥生经常痛感自己的德语学得不够。某日,她在报纸广告栏看到一家德语私塾“东京至诚学院”,立刻前往报名。院长吉冈荒太是佐贺县人,比弥生年长四岁。

再度上京后,弥生除了学习德语,也在创立于明治八年(1875)的“迹见女子学校”选修国文、插花、茶道。弥生自高等小学毕业后,便一直在刻苦学医,虽然考上医师执照,毕竟还缺乏一项东西,那正是美学素养。

世间的中产阶级女性,大部分都在高等女子学校接受了国文、日本文学、插花、茶道等美育教养,弥生没有。她算是跳过这个阶段直接闯入医学界,因此在她和吉冈荒太陷入恋爱后,她才惊觉必须弥补这些素养。

吉冈荒太的老家世世代代是医生。他原本应该继承家业,不幸在高等中学时因病退学,后来靠自习通过前期开业考试。为了报考后期考试,开了德语私塾以赚取生活费。他底下还有两个弟弟,大弟在学习英语,小弟在济生学舍学医,两个弟弟的所有费用都靠大哥支撑。于是他决定放弃医学,打算让小弟继承家业,自己则专心经营德语私塾。狭窄的房子收容了三十名住宿学生,通学的弥生每天在玄关旁三张榻榻米大的会客室接受个人教授。沉默寡言的吉冈荒太后来是请弟弟代他向弥生求婚的。

这时期的弥生,白天除了学习德语,也在迹见女子学校上课,夜晚则开了一家夜间诊所。两人结婚后,丈夫又增加了英语、汉文、数学三课程,将德语私塾扩大为高等补习学校。弥生婚后翌年,父亲陪进京升学的弥生的妹妹前来,因看不过女婿经营的学院外观太寒碜,资助了金钱,让女儿夫妇搬到更体面的大洋房。

入学者约一百五十人,寄宿学生三十人。看上去是华丽的出发,但是,吉冈荒太不善经营,弥生又与算盘世界无缘,事业推动不易。弥生只得中止自己的美育学业,关掉夜间诊所,单独一人肩负起学院的行政、会计、发送讲义、舍监等所有业务。尽管如此,赤字仍不断增加。凑巧学院斜对面的医院搬迁,弥生干脆租下空着的医院建筑物,开了“东京至诚医院”。明治三十年(1897)岁末,二十七岁的弥生再度以女医身份复活。

担任院长的吉冈荒太一面欠债一面经营学院,忙着授课、写作、翻译,健康状态逐渐变坏。明治三十二年(1899),弥生亲自诊察丈夫,才发现他糖尿病已相当严重。她当下主张以治疗身体为先,关闭了学院。

之后,弥生变成事业主,生病的丈夫则在幕后支撑弥生,确立了夫妇的分工职责。


创立日本第一所女医学校

明治三十三年(1900)九月,弥生的母校济生学舍决定禁止女子入学,并赶走在学中的七十五名女学生。理由是男女间的风纪问题比之前更恶化,甚至发生暴力事件,导致学舍陷入混乱状态。

之前视女学生为“特异性细菌”的男学生,受甲午战争后的社会散漫风潮影响,开始胡乱追求女学生。恰巧文部省也表明今后只准许大学和医学院毕业生取得医师执照,济生学舍为了升格为大学,决定舍弃容易引起问题的女学生。另一方,对因各种理由而无法进大学的女子来说,济生学舍是唯一的教育机关,禁止女子入学等于斩断女子的前途,弥生很想拯救这些女子。

现代日本有时也会进行男女同校的优劣议论,何况是当时。特别是医学教育,实习生必须轮流当患者,接受各式各样的模拟诊断以及模拟治疗。弥生因为经历过女学生在众多男学生面前暴露身体的辛酸体验,早就想设立只有女子的医学教育机关。她和丈夫商讨,丈夫立即赞成。

同年十二月,夫妻俩就在东京至诚医院大门挂起“东京女医学校”的招牌,教室是医院内的一室。丈夫荒太负责教授物理和化学,弥生负责教授生理学和解剖。最初报名入学的女子仅有四名。日本第一家女医学校便如此诞生,而且,直至第二世界大战后,长期以来始终是日本国内唯一的女医培训机关。

翌年五月,学校总算从至诚医院的一室迁移至更大的平房,以便女学生可以寄宿。学生数约二十名。可是,经营愈来愈苦。弥生只能回土方村设法筹款。好不容易从父亲手中借来两百圆,父亲一直劝弥生关掉东京的医院和学校,回乡里另办医院。弥生回到东京后,父亲又遣来三名亲戚,力图劝说弥生返乡。弥生毅然回答:“学校不是为了我个人利益而办,是为了日本女医的将来。”

明治三十五年(1902)六月,弥生产下一男孩。三十二岁时的第一胎,费时二十小时的难产,但弥生仍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并观看自己分娩的样子。换句话说,当时的“东京女医学校”是一家缺乏实习设备,更缺乏人体材料的穷医学院,校长的弥生只能不顾羞耻,主动成为学生的实验台。

两年后,学校再度迁移至陆军兽医学校遗址的建筑物,这是学生在散步途中发现的。学校经营依旧入不敷出,但弥生还是咬紧牙关买下建筑物。建筑物很旧,却是适合医学院的西式建筑。如此,外观就绪,可是,设备贫乏。学校里只有一副头盖骨标本、一台显微镜、十数根试管。

教育家的吉冈荒太在这家女医学校付出他生前最后一把热火。

校长的弥生忙着对外的活动,既是学校校长兼教授,也是至诚医院的院长兼医生。因此,学校内部的所有业务都由吉冈荒太承担。他不但负责教授德语和生理学,也是寄宿女学生的舍监,在宿舍和学生们一起寝食。学生们都称呼他为“大先生”,视他为父亲。

日俄战争后的明治三十九年(1906)起,众多女性因战争而失去父亲和丈夫,走投无路的例子随处可见。年轻女性开始萌生必须学得一技之长,以便日后能自立谋生的自觉。而且,战后的经济发展也确实令社会急需职业妇女。明治四十四年(1911)的“青鞜”运动,正是这股女性自立思想潮流的果实。

“东京女医学校”的规模也随着这股潮流日增月益,五六十名学生数一口气增至二百多名。至诚医院的患者数也增多,可以将医院的利益转拨至学校当设备费。

明治四十一年(1908)十二月,东京女医学校建校第八年,总算送出一名毕业生。并非学习年限是八年,而是当时的医学生必须通过前期、后期的医术开业考试,才能算毕业。建校多年,却从未送出一名毕业生的话,会影响学校的存在价值,因此,东京女医学校出现第一届毕业生的意义非常大。

当时的日本文部省,早就于明治三十七年(1904)十月公布,十年后将废止现行的医师执照考试制度,只限医学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弥生的女医学校必须在这段期间内晋升为专科学校。



实现夫妻俩共同的梦想

文部省规定的医学专科学校必要条件有三:之一,拥有各科诊疗所的附属医院;之二,患者病房二十五间;之三,一年解剖二十五具实习用尸体。

东京女医学校勉强具有第一个条件,但医院没有各科的诊疗所,其他条件更不用说了。弥生和荒太再度开始拼命奋斗。明治四十五年(1912)三月,也就是大正元年,东京女医学校终于升级为“东京女子医学专门学校”。

大正六年(1917)二月,日本文部省实施第一回新制度的医师执照考试。东京女子医专的四十六名报考生中,二十七名合格。三年后的大正九年(1920)三月,东京女子医专成为免试的指定校,亦即毕业生不用考试便能取得医师执照。然而,讽刺的是,荒太的健康状态也逐渐恶化。

大正十年(1921),弥生为了将来能让东京女子医专升格为大学,开始着手三层楼大礼堂建筑工程。翌年四月,举行大礼堂竣工仪式。荒太让人扶着走到入口,结果仍无法爬到三楼。七月五日,荒太结束了五十五年的一生。

丈夫荒太的梦想,也就是妻子弥生的梦想,目标都是让学校升格为大学。为了实现夫妻俩共同的梦想,弥生还得单独一人苦斗长达二十多年的光阴。

大正十二年(1923)九月的关东大地震,东京至诚医院全部烧毁。大正十五年(1926),收容四百七十人的钢筋混凝土宿舍完成。昭和五年(1930),地上六楼、地下二楼的钢筋混凝土附属医院竣工。本来打算建筑正式学校,但昭和六年(1931)九月发生“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翌年又发生“第一次上海事变”(一·二八事变),昭和十二年(1937)终于爆发战争,继而往第二次世界大战突进。建筑费猛涨,弥生不得不推迟正式学校的建筑工程。

昭和二十年(1945)四月十三日的空袭,令东京女子医专、至诚医院、弥生的住居等,全部化为灰烬,只留下学校附属医院和宿舍。二次大战后,弥生用卖掉宿舍的资金,租借了两栋原本是陆军会计学校的建筑物,土地六千坪(约二公顷),不断重建和增建,总算有个学校的外观。

可是,随着民主化潮流兴盛,学园内也刮起成立于昭和二十一年(1946)的工会斗争运动风暴。接着是昭和二十二年(1947)四月,开除教职、开除公职这把大铁锤击在弥生头顶。理由是弥生在战争期间担任过爱国妇女协会评议员、大日本妇女协会顾问、大日本联合青年团理事长、大日本青少年团顾问等。她必须承担“超越教育家的立场,积极配合了战争执行”的责任。

有关这点,我想破头也想不通。无论我参考了多少书籍,只能得出“在当时,没有人敢反对战争,若有人反对,只有死路一条”的结果。弥生应该无罪。只是,在战后那种混乱时期,确实发生了许多现代人完全无法想象的不合理事件,我想,弥生的“战争责任追究”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走了半世纪的医科大学路

在弥生被革除公务的期间,由其他医院院长担任学校校长,附属医院院长则让从德国留学归国的荒太的小弟负责,同样到德国留学的弥生的儿子也加入经营团队,协力进行让东京女子医专升格为大学的运动。

昭和二十六年(1951)八月,弥生的公职放逐总算被解除。这时,弥生已经八十一岁。同一年,争议了四年之久的学园工会运动问题也解决了。昭和二十七年(1952)二月,东京女子医专终于获得新制医科大学的认可,成为“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八十二岁的弥生担任首任校长。

回头想想,从至诚医院的一室、六张榻榻米大的房间、四名学生起步的东京女医学校,直至今日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其间流逝的岁月长达半世纪有余。

昭和三十四年(1959)五月,弥生终于拉下她艰苦奋斗八十八年的人生之幕。

目前,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的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本馆中庭,有创始者的吉冈荒太和弥生夫妻俩的铜像,本馆二楼有吉冈弥生纪念馆。弥生的故乡静冈县挂川市,亦有吉冈弥生纪念馆。

附带一提,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另存放着日本第三号女医,高桥瑞子的原型骨架。

【注】本文原标题:《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创办人——吉冈弥生》



作者:茂吕美耶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日本作家。


【作者文章推荐】

日本第一留美女性为何嫁给家族仇人

她是日本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被污为“宫中妖妇”的日本女杰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英文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