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留学生,人家为什么不想带你玩了

2016-06-14 杨东平 大家



文 | 杨东平


日前,有媒体找我评论关于“野鸡大学”的问题,以为是指国内通报400余所虚假大学的事,对方说是美国的野鸡大学,才知道美国的事闹大了。5月初美国国土安全部实行“钓鱼执法”打击黑中介,涉及一千多名国际学生,以中国留学生为。上网就发现比野鸡大学更为惊人的消息。一是爱荷华大学近百名中国留学生因找人代为上课或考试,涉嫌学术欺诈面临被开除;二是华裔家长抗议常青藤大学招生中歧视华人学生,与江苏家长讨要教育公平的风波遥相呼应。


这几起有关中国留学生的新闻似无关联,又好像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很多人的第一反映:这是真的吗?是美国人的恶意行为和种族歧视吗?对此,是需要认真讨论和辨析的。好在留学网站和“知乎”上此类信息非常丰富,各种声音表达充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事情真相、认识问题所在。

已然出现的诚信危机


对于陷入“野鸡大学”风波、有可能被遣送回国的中国学生,人们纠结的是他们是无辜的吗?中国学生声称是受骗上当,而美国警方坚持认为“学生们百分之百清楚这是一所什么学校”,因为他们交了钱而没有去上过一节课。比较公允的意见,其中肯定有被中介误导而上当受骗的;也有因无力完成学业,不得已购野鸡大学文凭以取悦家长的;第三种则是“主动受骗”,因为在无法获得工作签证的情况下,继续学生签证才能合法留在美国,这就是网上空壳的“野鸡大学”的生意经。有一个调查显示,美国的“野鸡大学”95%的文凭颁发给了中国人。这个信息令国人五味杂陈,它击中了人们一个心照不宣的认知:中国学生的诚信危机。

不仅是野鸡大学,不仅是爱荷华大学,在美国其他高校也都存在各种作假行为。如果在搜索引擎输入“代考”,可以得到大量网页链接,代做作业、代写论文、代考试、代签到、代上课……网页上“明码标价”,代写论文按质量分为几档,价格通常为每页数十美元,甚至还标明“加急费用”。作弊已然形成完整的黑色产业。

中枪的首先是留学中介机构。路透社的一则报道称,“一些机构利用SAT这一标准化入学考试的弱点,帮助客户预测考题,以获得不符实的高分。”猜题押题,难道不是国内所有学校都在做的应试攻略,攻破考试不是所有培训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吗?还有,“在中国,一些机构会帮助学生完成他们的整个大学申请,包括美化或代笔申请个人陈述,篡改推荐信,甚至还建议学生伪造高中成绩单等。一些机构还继续提供入校后的作弊服务,例如这次发生在爱荷华大学的代课作弊事件。”留学中介帮助学生申请的基本业务众所周知;没想到他们的服务居然延伸到了入学之后!

留学生群体整体素质的下降,是另一个重要原因。2008年美国放宽留学签证之后,中国赴美留学人员逐年增多,自2009年起已超过印度成为美国第一大留学生输送国。2014年,共有27.4万名中国学生留学美国,占美国国际学生的31%,为美国经济贡献了约220亿美元。看一些高校的具体数字,就不能不令人有一点异样的感觉:密歇根州立大学的中国学生从2004年的500人,增长至2013年的4500人;南加州大学有7000多人,伊利诺大学有4600人,爱荷华大学有2600人……



中国学生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围绕学术诚信的魔道之战逐渐升级。2007年,杜克大学福克商学院爆出20名中国留学生集体舞弊的案件,令中国留学生群体蒙羞。从2009年起,部分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要求中国申请者提供ECE WES等国外认证机构出具的成绩单的认证报告,而印度学生却并不需要做这一认证。近年来,美国政府发动了数起针对中国嫌犯的行动。在去年5月的一次大规模行动中,15名中国人成为被告,他们涉嫌在2011到2015年期间,为代考枪手提供伪造的中国护照,让枪手参加美国SAT、TOEFL和GRE等考试,使雇主用虚假成绩获得签证并入学。这已经是赤裸裸的犯罪行为了。


据2015年5月美国厚仁教育发布的报告,2014年,约有8000名中国学生被除名,占留学生总数的3%。据对近3年1657名被开除的中国留美学生的调查,其中学业成绩不达标、GPA(平均成绩点数)低于2.0的占62.1%;学术不诚实占22.98%。还有少数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被开除,例如不到法定年龄喝酒、吸食大麻等。导致GPA低的原因很多,如不适应美国教学、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而贪恋游戏、学习能力不足等。


报告还指出另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优越的家庭环境或是被迫出国后的自我放弃,一些学生几乎不关心学业;有些学生不了解美国大学“宽进严出”的制度的严肃性,抱着玩到最后一秒再突击的侥幸心态。

大量中国留学生的到来正在悄悄地改变美国大学校园的面貌。他们不再是当年公派留学、笑傲群雄的“学霸”,不少人是在国内应试竞争中难以胜出的“富二代”。密歇根州立大学本科生学院副院长托马斯·沃尔夫说,课堂上的大部分中国学生“非常安静而且躲在角落,大家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绝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和中国留学生玩儿”,这些中国学生又分为若干更小的组织,“比如江浙沪一帮,北京一帮,东北的一帮”。

这个英语不好、喜欢扎堆和默不出声的一群,不少人由于学习乏力而混日子混文凭,学术不诚实便成为他们最容易犯的问题:抄袭、考试作弊、代考或代课、成绩造假、对老师撒谎、伪造导师签名。这种投机取巧,是对诚实者极大的伤害。有些好学生感到自己认真学习成绩反而不如作假者,于是也加入舞弊行列。

教育背景和文化差异可能是另一个原因。在美国大学尤其是私立名校,考试经常无人监考。你可在教室做、也可把试卷带回宿舍,只需在规定时间将试卷送到指定地点(比如老师的信箱)。一个华人家长告诉我,她儿子因生病缺席考试,一周后补考用的居然是同一份试卷!这种宽松诚信是习惯高压严控的中国学生所不适应的。一位中国学生说“应试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刷题让考试成绩高于自己的真实水平”,这却是美国的考试评价所拒绝的。有些国内正常的行为在这里却是犯规,例如对答案(被视为协同作弊)、保留往届考卷、课后作业讨论交流(能否讨论需参见“课程说明”,否则有作弊嫌疑)。也确有对诚信规范的不知晓、缺乏训练,最常见的是引用材料不注明出处或注释不详。当“害群之马”被抓到时,学生往往会以“在中国大家都这样”为由替自己辩护,这让大多数踏实诚信的中国留学生和华裔教职工最为愤怒。扪心而问,他难道不是说出了某种实情吗?


什么是公平,什么是歧视


在我看来,这些“后进生”的行为失范还不是最可怕的;最令人痛惜的是名牌大学精英学生出现的问题。这就要说到常青藤大学对中国学生的态度变化了。今年2月结束的招生季,哈佛大学和MIT在大陆的招生出现了断崖式下降,他们现在更趋向于从美国高中招收亚裔学生;但在美国,华人家长认为他们的孩子正在遭遇歧视。

去年5月,一群亚裔家长针对哈佛大学在录取中歧视亚裔学生的行为首次向美国联邦政府提起行政申诉;今年5月,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再次提交了针对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等3所常青藤大学歧视亚裔申请者的行政申诉。诉讼文件称,从1995年到2011年中,美国亚裔学生占大学升学适龄人群的比重,从2.5%提高到5.1%,但由于这些学校在录取中采取种族配额,同期耶鲁大学及其他常青藤盟校录取亚裔学生的比率却在走低,亚裔学生要比别的种族学生优秀很多才能进藤校。一项研究显示,SAT的满分为2400分,亚裔的成绩要比白人高140分、比拉美裔高270分、比非裔高450分才能获得相等的录取机会。事情并不是没有变化。虽然去年对哈佛大学的申诉被驳回,但哈佛大学2016年对亚裔的录取率创22.1%的新高。普林斯顿大学亚裔学生的录取率也从2006~2007年的15%提高到当前的约25%。


▲ 哈佛因“歧视亚裔”被告上法庭


那么,常青藤大学招生究竟是否存在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常青藤大学声称不会按族裔实行“定额”的招生政策,但是要保证学生构成的多样性;实行的并非唯分数论的评价而是“整体评估录取程序”,分数和排名只是众多考量标准之一。在招生中照顾少数族裔的政策,来自1961年开始实行的“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即在入学、就业、经营等各种社会机会中,补偿因历史性不公而处于弱势的少数族裔。“平权法案”实行30年后,极大地提升了少数族裔在高等教育中的比例,同时也出现了所谓的“反向歧视”:一些学业成绩更好的白人学生反而不被录取,由此发生了多起诉讼,反对实施“平权法案”的呼声日高。90年代末,加州、德州、科罗拉多、马里兰、密西根、俄勒冈等州也先后通过法案或制定政策,停止实行“平权法案”。

不同利益群体对公平的认知是很难统一的,人们从既得利益出发,往往认为自身利益受损就是不公平;但公平与否是来自如何调整不同群体利益的评价。教育机会平等最为浅显、最易为人接受的评价,就是该群体的录取率与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大致相等。比如性别比是50:50,那么女性的录取率低于50%就可视为不够公平。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3年的数据:美国共有1944万亚裔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近6%,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族裔。其中中国人为最大族群(452万),其次是菲律宾人(365万)、印度人(346万)、越南人(191万)、韩国人(177万)、日本人(143万)等。那么,如果亚裔在常青藤大学的份额普遍达到20%上下,究竟应当怎么评价歧视?

以加州的数据来看,2013年加州3833万人口中,拉丁裔38.2%,亚裔13.9%,非裔6.6%,而亚裔的入学率达36%,是其人口比例的2.6倍。2012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入学新生中亚裔学生的比例达43%。加州1996年停止实行“平权法案”后,拉丁裔新生的比例大幅下降,从1995年的15.5%下降最低时为7.3%,2012年恢复到了13%。因此,现在呼吁重新实行平权法案的主要是拉美裔,他们希望限制亚裔招生,给非裔和拉丁裔更多读书机会。如果换位思考,这是不是一个合理的诉求呢?

抬高视野,亚裔与其他族裔的入学机会之争也在高中阶段展开。2015年12月,新泽西州格罗夫尔中学举行董事会,讨论是否要降低四、五年级的数学教学标准。该校区离普林斯顿和纽约都很近,越来越多的亚裔精英移民来此定居,亚裔学生的比例已从2007年的40%上升到现在的65%。来自亚洲的学霸让本土美国学生不堪压力,甚至患上心理疾病。全区9700名学生中有120名初中和高中生被建议接受心理健康评估,其中40人入院接受治疗。有学者将这一日趋激烈的竞争称为“亚裔美国人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一位家长说“现在已经成了军备竞赛,教育上的军备竞赛”,“我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取得成功。问题是代价是什么?”本地的美国家长主张“找回童年”,支持旨在培养“完整孩子”的学校教育,而非只重视学业表现。亚裔和中国家长则强烈反驳,认为减压是一种反智。在这起案例中,校董会最终投票支持了简化教学大纲,相关改革还将包括晚上不布置家庭作业、取消高中期中和期末考试等。

可以想象,随着中国学生、中国家长越来越多,这样的冲突也会越来越多,但不都是用歧视可以解释的。



▍ 56 27436 56 15535 0 0 3774 0 0:00:07 0:00:04 0:00:03 3774为什么不喜欢中国学生


事实上每个常春藤大学都有约15-20%的亚洲学生,远远超过其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那么,换一个提法,是否存在现在常青藤大学不太喜欢招收亚裔学生的现象?应当说是的。不久前耶鲁大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撰文,标题就是“为什么世界一流大学不爱招中国学生?”这个现象更加令中国家长抓狂和百思不解。为什么华裔学霸那么出色,常青藤大学却不爱招他们?来自作假的隐患只是一方面;对于精英学生而言,优秀大学遇到的可能是另一种令人不安的威胁。

陈志武自己的一位天资极为优秀、已经做出一流学术成果的博士生,某日忽然表示要退学回国去做PE投资基金,是母亲的安排。不少美国教授被这种学生坑怕了。两年前,密西根大学的一位美国教授致函清华大学的申请者,表示不再接受中国学生。他在信中说:“在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这里已经有六名博士研究生辞掉了他们的助教工作和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业。离开的原因并非是他们不能继续学业,而是因为他们现在想获得一份工作了(更高的薪水,以及一份对公司将为他们申请绿卡的期望)。这种情形同样发生在我本人指导的中国博士生身上。他很有天赋,研究工作也很出色。然而,当他获得机械工程硕士学位后,于最近辞退了学业。”“中国学生的行为确实激起了愤慨。事实上,我知道,此时已经有相当多的中国学生正在寻找工作或者已经得到工作邀请,只是没告诉自己的导师罢了。他们将在离开前的最后一分钟辞退学业。一些教授和科学家已经作出决定不再考虑中国学生的申请。……其中一个对我说:你试着帮助他们,他们却压榨你!”

这是一群罔顾承诺和信誉、对学术并无尊重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用急功近利的自私行为阻断了后来者的道路。然而,这还不是全部的答案,毕竟,读完博士拿到学位的是绝大多数;问题还出在博士毕业之后。

陈志武的文章中说,一位美国名牌大学金融教授(华人)说今后不再招收中国学生了。因为多年来他教授的中国学生,毕业后的表现都不好,没法找到一流大学的教职。2015年的数据是,毕业于美国前三十的顶尖金融院系的中国博士中,没有一个被前10名或前15的金融系招聘。作为对比,几年前美国有12个主要的商学院招聘院长,其中10个聘了印度裔教授,没有一个中国人。类似地,在美国金融和硅谷高科技行业中,印度裔高管远超华裔,谷歌、微软、Adobe、软银、花旗集团等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几乎看不到中国人。另外一个数据来源:亚裔占美国人口的6%,但只有0.3%的企业主管是亚裔,不到1%的公司董事会成员是亚裔,美国500强的企业里只有9个亚裔。



常青藤大学对学生的评价,不在乎你是不是学霸,而在于你今后能不能有优异的社会表现,给学校以声誉和金钱的回报。没错,人家还需要金钱的回报。那些私立名校雄厚的教育资源主要来自校友捐赠。在这方面,犹太裔、印度裔毕业生又占了优势,亚裔校友的捐赠还不到人家的零头。这两年有几位大陆企业家给美国母校的巨额捐赠,遭到网络愤青的一片谩骂,认为捐外国高校就是忘恩负义,就是不爱国,没有人看到这是为中国人长脸加分铺路的盛事。

所以,人家不招少招中国学生,不是没有原因的。上述中国精英学生的毛病是怎么炼成的,陈志武认为主要是儒家的名分等级秩序、家长的强权、孩子过于温顺听话等文化性的原因;中国学生“硬本事”不差,主要差在“软实力”上。这可能没有标准答案,是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巨大的话题。


【作者简介】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精华推荐】

应试教育是寒门子弟的福音吗

农村走的是“学校进城”的老路

中国式教学靠什么战胜了英国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