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虹斌:那些花天价送孩子去受刑的父母是怎么想的
文 | 侯虹斌
昨天,一篇名叫《杨永信,一个恶魔还要逍遥法外》的文章广为流传,迅速就超过了十万加。文中所写描写的这个“戒网瘾学校”的种种做法,令人触目惊心。然而,这个微博认证为“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的杨永信,不仅没有得到任何惩处,还在微博更新文章,他的“戒网瘾学校”仍然在继续进行,而且,参与者甚多。
简单介绍一下情况吧。
“2008年的时候,杨永信以网瘾少年们的救世主的姿态,突然出现在公众面前。先是在当地人口中传开,然后上了央视《战网魔》纪录片,最后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那时候有关网戒中心有这样一段视频资料,展现了杨永信近乎神迹的戒网瘾效果:
网戒中心里有一间13号治疗室,任何少年少女,无论之前多么不听话,怎样顶撞父母,怎样大声反抗,只要进了那个房间,40分钟后出来就会像换了一个人一样,百依百顺,声音轻的像蚊子哼,有的甚至当场向父母跪下认错。
听信了宣传的父母对这里趋之若鹜,纷纷用强的,用骗的,用拐的,用绑的把自己那个不争气的孩子带到这里来,交上一大笔治疗费,指望着孩子能在这里改过自新,彻底成为‘别人家孩子’。”(雷斯林《杨永信,一个恶魔还要逍遥法外》)
事实上,关于此事的报道很多。2009年,柴静就探访杨永信的网瘾治疗中心,做了新闻专题《网瘾之戒》。受访的孩子表示,电击太阳穴就是让别的孩子按住他,“剧烈的疼痛,然后抽搐”“痛不欲生”“长达40分钟”。柴静又摸进学校,采访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当被柴静问道愿不愿意留在这里时,小女孩脸已经涨得通红,眼泪大颗大颗地往下掉。她咬了咬牙,吸了口气。最后依然用平稳的声音回答道:“我愿意待在这。”
▲ 《网瘾之戒》视频截图
当柴静直面杨永信,问他怎么治疗孩子的时候,杨永信微笑着说:“就是电击。”“就是借助电休克治疗仪。”“一边电他一边问他为什么要来这啊,还敢不敢啦。如果他回答错了就继续电。一直到他承认自己的错误为止。”他把这种做法引为骄傲,应该是找到了做上帝的感觉吧。
这还不提杨永信使用的仪器根本没有拿到生产许可证,他更没有收容“精神病人”的执业资格了。更恐惧的是,进了这里的孩子基本上是无法逃脱的,因为周边居民都指望着这家“网瘾学校”来赚钱,会帮着看守,警察也都认为“网瘾少年”是精神病人,不会管。再补充一点,央视二套披露杨永信戒网基地的收入是8000万元;父母送孩子进来,是要花高额费用的。
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视频和文章,了解更多。随便上一个中文的搜索引擎搜“网瘾”两个字,前面几页,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各种各样戒网瘾学校的广告。杨永信绝不是这一行里唯一的“恶魔”,他只不过“恶魔”当中知名度较高的一个。
▲ 河南省一家电子竞技训练基地。不过,在一些家长眼中,这里几乎就是个另类的“戒除网瘾中心”。东方IC供图
2014年就有一则新闻,河南郑州一位19岁的少女死在一所戒网瘾学校里,死时,满身淤血和青肿。她去世后,她的母亲曾去过这所学校,许多学生从窗户防护网中扔出求救纸条,上面写着:“救救我”“我想回家”“我害怕”“别给老师说”“出去后报答”……后面还附着电话号码(见《中国青年报》2014-06-18报道)。2009年8月,广西南宁少年邓森山,在参加“戒断网瘾”的训练营时被殴打致死;2010年,一名乌鲁木齐17岁少女因逃避戒网瘾,试图逃跑,坠楼身亡。
▲ 《中国青年报》版面截图《你们凭什么以戒“网瘾”之名夺走她的生命》
▲ 央视新闻报道截屏
2014年,《法制晚报》记者梳理了媒体近年来报道的12例类似事件,超过9成涉事治网瘾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最终造成了7名学生死亡,而这只是不完全统计。还有一些未曾曝光的呢?
看到这些消息,再回头看杨永信发的博客以孩子和家长抱头痛哭为荣,就明白这些孩子为什么哭了。
这个话题,既可以谈谈杨永信之流是如何用电刑和体罚、精神控制来接管他人的人身自由的;也可以谈谈法律的监管为何缺失;还有,这种违法的训练营又是如何形成巨大的产业链,让学校周围的房租都上涨的,当时地方政府和百姓又担当了一个什么角色。
但我更关心的是,天下为何有这么多愚蠢的父母,花着高额的费用把孩子送进地狱?甚至,在采访中可知,有些父母并非不知道这是地狱,但他们认为,送去交给别人电刑和殴打,也是为孩子好。
这也是为什么杨永信们能很坦然、很自信地对记者说,他们就是把孩子们一直电到屈服为止,却仍不担心会影响生意的原因。
在这个意义上,我同意“网红”和菜头的说法:“各位父母,你们应该电到几成熟?”
网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应该说,这是一个早已过时的概念。
在2008年,《人民日报》刊登了《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出台的新闻,证实网瘾已被列为精神疾病的一种;但在2009年7月,卫生部已经叫停了网瘾电击治疗;同年,卫生部发布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
网络,其实就是父母头痛于孩子“不听话”的背锅侠。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大量的媒体报道,其不专业程度令人吃惊,经常出现某个青年喜欢上网,有一次他打伤了父母,然后归罪在“网瘾”上;有人喜欢打游戏,有一次他下毒杀了父母,被判故意杀人判处死刑,其家人要求作精神鉴定,证明“网瘾”是精神病要求减轻量刑……我们知道,什么原因导致的杀人或行凶的因果关系,是需要非常专业的论证的;而这些极不负责任的报道,也大大恶化了当时的舆论环境。网络的危险,被故意地放大和扭曲了。
如今再来看,我每天用手机、电脑上网不会少于15个小时,我周围的朋友大部分都在网上完成工作、刷社交软件、读小说、看新闻、看视频、玩游戏,人人都在埋头玩手机;就算老头老太太,这些本该离网络最远的人,哪个不是用手机和小孙子视频通话、刷各种“不转不是中国人”“震惊!十种让你早衰的食物!”的帖子?如果都按网瘾的标准纳入的话,全中国的电都用来实施电刑也不够用了。
仅仅因为当时的年轻人稍早一步接触到网络,接触到游戏,他们中的有一些人,就被父母送去接受惨无人道的体罚。而且,这种体罚是带有极其强烈的精神控制的,不服,就电到服,打到服为止。而今,晚一步染上“网瘾”的父母们,是不是也应该扭送过去,享受一下这种电刑?
再进一步,从报道中可见,相当部分的被父母送去“戒网瘾学校”的关押者,与网瘾并没有关系,只不过不听从父母的话。
有一位超过20岁的女大学生,也因为所谓的“不听话、早恋”问题被父母送了进来。在反复的电击之后,她顺从了,承认自己有网瘾,表示回去一定要向父母道歉,无条件驯服。而实际上,她是学心理学的大学生,后来考上了心理学研究生,她当时只是明白自己必须靠顺从才能活着出去罢了。成年人尚且如此,那些未成年人有多少人能熬得过去?
甚至不是“戒网瘾学校”才有类似情况。近年来,不时听到某些封闭的夏令营、国学班,出现了孩子死亡的新闻。以今年7月26日齐鲁网的一则深度报道为例,山东某地参加全封闭军事夏令营的38个孩子有31个挨过打,有的胳膊、大腿、手腕、后背都有不同面积的淤青或伤口。每天吃不饱,不让喝水,只能洗一次澡,一间本该住6个孩子的房间却住了20多人——而且收费还很贵。而这些家长所期望的,就是给小孩“磨炼意志”。
▲ 因个别学生坐姿不正,全体同学被罚顶着板凳上课。中新网图片
不要以为家长都是被骗的。在新闻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机构在与家长签订的合同中,还往往会明确标注:“甲方不排除对孩子进行适度的苦难教育、惩戒教育。”退伍军人是网瘾学校教员角色的主要成员,最受欢迎。——为什么父母不自己体罚孩子而要交钱?看图片就知道了,被送去这种学校的孩子,都是青少年,身材比他们父母还高,父母已无力体罚。
这些父母要的不是教育,而是绝对驯服。
实际上,这种规训的学校,都会对父母有一个承诺:以后孩子会对父母百依百顺,甚至下跪认错。孩子往往是被父母骗着或者强行送到那些“矫治学校”去的。而最后孩子是否有“被治好”,标准就是“听不听家长话”。
我想起好几位朋友跟我说过,小时候他们在农村长大,父母把小孩送出上学的时候,一般会对先生说,小孩如果不听话,你就给我狠狠打;打不听,我回家继续打!别客气!而那些从来不打小孩的先生,村里人还觉得他不够尽心尽力、没有负全责呢!哪个男孩没被打趴过?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不过是父辈用恐惧和威权,把下一代的内心给压垮,并洋洋自得的老皇历。旧时代的观念这里就不多讨论了,因为他们还无从建立起平等的观念,孩子向来被视为没有人格的寄生物。岂止打,三纲五常之一就是“父叫子亡,子不亡则为不孝”呢。然而,到了今天,还持有这种观念,而且是在城市、经济条件相当不俗的家长,就很可怕了。
没错,这些事情当中,监管部门的失职是肯定的。但是,从一些家长接受采访时根深蒂固地认为“孩子叛逆,所以送去吃苦、惩罚一下”来看,实际上,他们是需要有学校能替他们进行体罚的。就算没有杨永信,家长们的巨大需求,也会有唯利是图、丧失人性者来迎合,会无中生有地“创造”出符合他们期望的规训学校。
而且,让孩子们吃苦、受虐,也正是家长想要的效果,通过这种办法来重塑恐惧,重塑权威。
▲ 惠州某处戒“网瘾”学校,教官用音乐引导学员们进行冥想,不少学员趴在桌面上沉思。 CFP供图
在古代,虽然父子会有代沟,但他们接受的教育和价值体系是基本一致的,上下都默认了父母对孩子拥有肉体和精神的控制权,不得不承受着,并寄望于自己当上父亲之后同样控制下一代。
而今天,不同代际之间的价值观链条已经完全断裂。很多父母看不懂年轻人的游戏和网络,也不关心孩子在想什么,更没有耐心来进行教育,于是借用外力来惩罚孩子的心灵和肉体。在孩子没有出事之前,他们都认为自己是为了孩子好。
尽管看到图片中父子、母子相拥而泣,但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要多难,才不会对自己的命运,对自己的家庭,对整个社会绝望和仇恨?
一方面,人人都已是深度“网瘾”患者;另一方面,大量新闻报道了其中的虐待事件,但仍然阻挡不了家长们花天价送孩子们去受刑的步伐,仍有无数的孩子前仆后继地被扭送往这些少年集中营。
【注】本文原标题为《你那么爱孩子,怎么不把自己也电刑一下》
【作者简介】
侯虹斌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历史小说作者。
【精华推荐】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