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10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在中国做一个安贫乐道的人无异于裸奔

2016-09-26 侯虹斌 大家



侯虹斌


知道钱重要,对我来说还是这两三年的事。

按理来说,一个生活在大城市的年轻人,从事的又是了解社会的媒体工作,我又那么爱玩,没理由不被我们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百般蹂躏啊?

其实已经蹂躏了,我只不过善于自我安慰而已;大约后来自己也信以为真了。




我是一个没有过饥饿记忆的人。出生在一个中等城市的普通家庭,我家从来没有富裕过,但也没有穷过;平时,我若想吃个零食,买几件廉价的小花裙,这些愿望没有落空过,因此也就没有感觉过窘迫。


前提是,我的视野当中,没有见过好东西;周围的人也普遍不富裕,滋生不了攀比心。童年把我打造成了一个无欲无求的傻孩子。

后来,我一直是好中学、好大学、研究生这样过来了;既没有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过,我对物质的需求也很低。毕业后,顺利找到工作。很快,我就在广州房价的最低点买了房子,而且没有向父母和旁人借一分钱;每月的还贷额对我来说,也没有压力。

回想起来,那时房价真挺低的;假如我一路乘风破浪,胆子放开一点,借点钱,小房子换大房子,大房子再抵押贷款多买一套;蛋生鸡、鸡生蛋、蛋再生鸡,我的人生将会无往不利了——可惜,这么聪明有财商的人不是我,而是别人家的孩子。

钱对来我说不重要,只不过因为我没有碰到缺钱的时候。漫长的前半生中,我人生的关卡顺利通关,连送红包、借钱、求人都没有碰到过。盘桓在中国城市上空长达十多年的房价焦虑,跟我从来没发生过关系,你说这算不算一种幸运?

但人生就是如此,人家有压力,咬咬牙,吭哧吭哧地,也还是能爬到山顶的。而像我这样长久地待在舒适区的,日子舒服得就像滑滑梯一样,就免不了一路滑下去,还不自知,慢慢地就变成了穷人。

当然也不算真穷,只不过不能经常买奢侈品,用不起la mer,衣服不是时新款,不能定期出国旅游,生活质量不够高。

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现代女性”,我无法对我们这个金钱社会的逻辑本质视而不见;但我又自命为知识分子,特别善于进行自我心理建设,甚至还能找到各种理由依据。

我的解读是“我是为了兴趣做的,又不是为了钱”。还可以说,我喜欢看书,喜欢写那些不赚钱的文章,工作之外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我虽然没什么钱,但我不缺钱啊,但我有文化啊,精神充实啊,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啊。很多人虽然富有,但他们空虚啊,没文化啊,没品位啊!

这种自我催眠,荒诞吧?但也不是没有逻辑支持的。一方面,这个社会确实有大量有产者,没品位、没文化、没道德,而且,因为他们是有话语权的,他们的缺点会被放大。比如,郭敬明再有钱,再摆着满屋子名牌,也不会成为我心目中的正面典范。


另一方面,我身边也有一些收入要比我高一大截的朋友,不见得生活都满意:我无数次接到我一个闺蜜的电话,带泪倾诉她们公司的尔虞我诈令人发指,她长期工作到凌晨一两点;不过作为回报,她的职位和年薪也蒸蒸日上。


有时,我大喘一口气,啊,我没那个金刚钻就不揽那瓷器活了,穷一点就穷一点呗。

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些质疑都经不住推敲。假如说中国很多有产者的品位和文化都不咋地,那是因为这些人有钱的时间还太短,还来不及充分地学习。但也就是这群人,是最热衷于附庸风雅的——附庸风雅不是坏话,假装风雅装得多了,就有希望变成真的风雅,比自甘粗俗好太多。


而那些经济窘迫的人,更难有品位和文化了。你买得起谷登堡圣经的任何一页吗?你看好的版画愿意花钱收藏吗?你有能力去大都会博物馆或古根海姆博物馆细细品味吗?你花钱去听现场音乐会吗?喜欢京都就能去那里住上一两个月吗?

不富足的时候,钱就是钱,必须斤斤计较。哪里能容纳华而不实?

事实上,不要说变得有钱,就算只是薪水上涨,自由也会明显地增加,可以买更多以前不舍得掏钱的品位之选,买书的时候无须只在打折专场挑,还可以买票看现场演出。


现在,我简直有无穷无尽的购物欲望被激发出来了;因为我看得多了,知道这世上的好东西太多了。

至于说道德,那跟经济条件关系没有正相关,但绝对不是“越有钱越缺德”。相反,在一个堕落的社会里,富人至少还有资本来抵御堕落的速度。




我明白这些道理有点晚。现在想来,之所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笃定,“君子固穷”,那是因为在他们的视野里,没有见到过好的生活,不知道生活质量还可以怎么提高。


他的圈子、所能交往的朋友大体上也跟他的水平差不多,大家彼此彼此,也就心安理得了。


甚至某种意义上,人本能地会惧怕一些超越自己层次的东西;总是处于一种自惭形秽的位置上,也不是很愉悦的体验对不?如果有一个总是喜欢晒名牌、经常在不同国家喝下午茶的朋友,估计很多人都想拉黑。

另一方面,之所以“安贫乐道”,绝大多数人不是因为“我随时出手都有赚他个几百一千万的能力但我就是不喜欢钱”,而是因为,“我就是没有赚钱的能力我只好忍着不然呢”。


但话总不能这么说,就自我辩解为,“我生性恬淡就是喜欢与世无争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说着说着,慢慢也就真的相信自己不爱钱了。


问题是,很多人所谓“喜欢的事”,也就是看看电视、打打麻将,这些自我抒情、自我美化也蛮在行的。

而且,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里,既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正面典型,也有各种鼓励人们无私奉献的“正确金钱观”。虽然除了考试大家都不再相信了,但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是深入骨髓的。

就像前不久一位靠演电影当上女将军的老演员说,凭什么戏子没为人类作什么贡献就能有钱,还能花上一个亿办婚礼?其他的不去反驳了,但看得出来,单纯的富有,在传统意识形态里是不上道的,它必须兑换成政治资源、政治地位,在权力体系中有所体现。这位女将军也就是这种金钱皆下品、惟有权力高的体现。

中国的问题是,这还不是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一个“金钱社会”肯定不完美,缺少诗意和悲悯,但绝对比现在这个社会要好。


这里是权力社会,道德社会;是权力要求民众们要有奉献的道德,好方便他们赚取金钱。在这些互相冲突而又暧昧含糊的评价体系之下,权力拥有者和金钱拥有者都是恐慌的,都怕被时代抛弃,就会想办法互相渗透。而不具备这两者的人,除了用“不好名利”的道德聊以自慰,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不能剥夺人家最后一点自我感动。

但把自我感动当真的,也挺没出息的。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流行词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万万不能”。后来又有了一个相反的版本:“钱能买得到药,但买不到健康;钱能买到化妆品,但买不到青春;钱能买到性,但买不到爱情……”现在我却觉得,你买不到是因为你的钱还不够多。

我并不是鼓吹钱有多重要,而是说,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在社会保障完全不靠谱的情况下,在没有制度给我们兜底的情况下,放任自己在路上裸奔,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虚幻的道德和自我安慰是不管用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中国飞腾的房地产就像一辆裹胁着所有人的战车,在这里,只有炒房,是真正赚钱的。没有买房、没有多买几套房的人,基本上就是人生输家了。


我不关心房子,但由于房价暴涨引起的通货膨胀,万一泡沫破裂之后的经济坍塌不能不关心;还有要不要给孩子留下出国准备金,留多少,社保和养老保险管不管用,买的商业保险够不够……努力生存得像个正常人,这些,都需要白花花的大笔钱啊。

钱不重要,这是有前提的:社会是安全的,人是有选择能力的,我既可以安心地当一个没多少钱的教授,在追求学问当中精神富足;也可以当一个有钱的臭商人,声色犬马。但我们这个不确定的社会里,两者其实都不安全,都必须通过种种方式邀请权力加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钱能给人安全感,但这个钱,必须是很多很多的钱,多少都不足够。


(本文原标题:《我们这个社会不是金钱至上,而是不够彻底》)


【作者简介】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精华推荐】

这你还认为男人打老婆是家庭私事吗?!

只爱网红脸的中国人没资格嘲笑美国人审美

坦然接受命运,也是一种壮举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