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丰:摇摇晃晃的人间和巴巴地活着的余秀华
文 | 张丰
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在成都点映,观影效果比那个《冈仁波齐》好上一百倍。几家本地文艺范儿空间组织,一票难求。正常电影,影院都非常安静,后面的问答环节,看上去可以进行2个小时。主持人不得不一再警告每个提问者,只说问题,不要发表感想。
我一直有点惧怕余秀华。她2015年走红的时候,我也故意没去读她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对太过流行的东西,我总是怀着一点警惕。看到人们说她是“中国的艾米莉·迪金森”,我就买了一本迪金森的诗集认真阅读,我仍然没有读她。
我有点害怕面对她。媒体一直在给她贴各种标签。最初是“脑瘫诗人”,当她火了,各种机构找上门来为她颁奖。有“农民文学奖”,这是把她当成农民代表;有当地作协,有妇女组织,有残疾人组织,当然,还有“网红女诗人”。
余秀华出席很多活动,领各种奖和奖金,应人们的要求发表各种感言。她的发言,往往是所在场合水平最高的一个,有的观众会落泪,有的观众会笑。人们一直在玩味着她,被她感动,因为她的处境很糟糕,但是却又能取得如此成功。余秀华成为一个独特的商品,她以自己的伤痛,抚慰着都市人浅薄的灵魂。
在有些场合,她也会因为受不了摆布而发脾气,从而被媒体诟病,但是大多数时候,余秀华对这一切都心知肚明。她知道媒体需要什么,而她自己也不是完全被动。据说,在她走红后,跟随余秀华拍摄的人并不算少,在直播兴起的时代,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人们没有用摄像机对准她24小时直播,已经算是客气了。
在这种情况下,拍一部有关余秀华的纪录片,就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她不但提防你,而且已经善于在镜头下进行表演。到底什么才是一个真实的余秀华?这个问题换一个说法,也许就是:到底谁才是纪录片的导演?余秀华可能会故意表演给你看,从而把那个更真实的自我掩藏起来。
《摇摇晃晃的人间》一共拍了一两年,积累了80多个小时的素材,最后剪辑出来的是一个80分钟的版本。这个片子,看起来太像一部在影院里上映的电影了,一个证据是,导演甚至有故意“感动”观众的嫌疑。在海边,导演本人亲自出马,鼓励余秀华站在海水里,余秀华小心翼翼、非常慌乱,而导演则不但鼓励她勇敢一点,这就是一出很明显的“戏”。
80小时的记录,其实可以剪辑出好几个余秀华的故事出来。导演范俭选择的主线是余秀华的感情故事,围绕着她的离婚来讲故事。这样,我们看到的就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而是一个成名后赚了大钱的农村妇女要与丈夫离婚的故事。影片中很多冲突都是围绕离婚展开,余秀华与父母的冲突,与自己前夫的冲突,都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
剧组还专门安排人到余秀华丈夫打工的地方去跟拍,看他接到余秀华要求离婚电话的反应。工友嘲笑他在性上面不行了,而他则自嘲余秀华嫌弃自己老了。影片在两人的“性事”上进行了深入的挖掘,给人的感觉是用力过猛。或许,是导演故意要增加整个故事的可看性,这样反而减弱了整场婚姻的悲剧性。
选择以婚姻为主线,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现实中,与丈夫离婚确实是她成名后在生活中所要面对的大问题。她早就有离婚的打算,但是在以前,这也就是想想而已。她获得的社会影响力,让她的离婚成为可能,也给了她更大的压力。这个更俗气的余秀华,是不是更真实的那一个?至少,婚姻也是我们观察她的一扇窗。
这个“余秀华离婚”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更完整也更深刻的余秀华。在此之前,媒体对她的采访所能展现的形象,都是只言片语。媒体要讲究新闻性,而余秀华身上的新闻点实在太多了。她到一个城市,只停留两三天。她身上的卖点,无非是残疾和“睡你”,看起来不配拥有欲望的人,却表达了这个很多人的欲望。很多地方的媒体,往往只止步于此,提供一篇猎奇的报道。
除了婚姻外,《摇摇晃晃的人间》还展示了余秀华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成名后,她到各地参加活动,这让她兴奋,也让她惶恐。那些采访她的记者,或者是邀请她参加活动的主办方。当初的“现场”,如今已成为“历史”,这种距离感,让我们得以更清楚地观察余秀华与外部世界的碰撞。
一夜爆红的局面,对很多人来说都难以招架。余秀华处理这样的事情,却有着相当高的天分。最初的一次北京之行,主办方想把媒体准备问的问题提前给余秀华看一下,让她有所准备,她却干脆地拒绝了。“我不会看,我要现场回答。”这个细节,非常传神地展示了余秀华的性格。她是一个强者,在与不怀好意的外部世界打交道时,她从来都不是被动的一方。
不管是在对待婚姻还是外部世界,余秀华都有非常强悍的一面。她从来都不会乖乖就范,作协请她去开会,想把她纳入体制的一员,她参加完活动却告诉记者:没拿工资,开会就是互相吹捧。一些记者在采访她时提的问题过于简陋,也会遭到她的猛怼。影片中记录了一个细节:一个为残疾人协会工作的女孩,请余秀华为残疾人做点什么,结果被她果断拒绝了:“等我真的能做到,我就会做。在做之前,我不会说什么。”
我们终究无法知道那个“真实的余秀华”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她的形象是“摇摇晃晃”的,更重要的是,整个世界,又何尝不是摇摇晃晃的?我们是站在何处来观望余秀华的,这可能比余秀华本人站在哪里更重要。这部纪录片出来,媒体仍然在做各种“社会新闻”,比如,离婚对余秀华的前夫到底是公平的吗?外部世界仍然会把她简单化、庸俗化。
她还是她,不管是出三部诗集,还是挣一笔大钱,或者是把老公扫地出门,她都还是余秀华。
她告诉母亲,人要为自己而活。就像她在诗中所写的:“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巴巴地,就是急切地,也是认真地。
注:本文配图均为《摇摇晃晃的人间》剧照
【作者简介】
张丰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读书人。
【精华推荐】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