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旭阳:在我老家,女人小孩不上桌的家庭更兴旺
--- Tips:点击上方蓝色【大家】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在刚过去的春节,中国农村一些地方女人和小孩不上桌吃饭的习俗,又被翻出来热议一番。我老家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的邓州,旧俗也有这个,沿袭至今,虽松动很多,倒还有一议的必要。
这个规矩,在匮乏年代很有必要。农家待客的饭菜,一般都超出自家的消费水平,唯有此,才能兜住家庭基本的体面,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自家上桌吃饭的人,自然也是越少越好。女人且不说,贪吃的幼童也不能上桌。然而,他们毕竟不懂事,瞅见饭桌上有好吃的就哭闹索求,自家大人遇到这个,就会非常尴尬,往往不顾客人的劝解,把小孩骂了过去。
在二三十年前直至更前,这样的场面在农村并不鲜见。这是眼下吃零食就能饱的小孩所无法想象的。我读小学五年级时,有一夜数学老师来家访,我母亲炒了一大盘小葱鸡蛋,我父亲为老师斟酒,闲聊到半夜。睡梦中,母亲喊我起来,把他们吃剩下的鸡蛋吃光了。那是我至今吃到的最美味的炒鸡蛋。要说老师来访,我母亲和我为啥不坐上桌一起吃饭呢,这个问题我母亲从来不会去想,我也无力从逻辑上自洽地回答。
可以说的,唯有“规矩”两字。现在,小学教师在乡村已经远远没有二十多年前的地位,想被家长奉为饭桌上的座上宾,难度也大了不少。可熟悉农村的人或许都会同意,师道尊严和“规矩”的沦落,绝对不是好事。
女人小孩吃饭不上桌的习俗,让不少现代人,尤其是女权主义朋友感到不适,首先可能与实情有所隔膜。
男人们上桌吃饭的时候,女人们去了哪里?是不是像一些评论所说的,她们都蹲在饭厅的外边,满面热泪,正恶狠狠控诉直男癌患者们?显然不是。去过农村宴席的人都知道,女人们不分宾主,这时候都会在厨房忙活。
有朋友或许会说,我虽是女的,但今天也做客,也得帮厨?答案是肯定的,你女客人再金贵,也是东家的亲戚,大多时候还是晚辈,帮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的女主人择择菜、添把火、掌掌勺,是明礼懂事的表现。
在我老家村里,液化气和电炉是这两年才开始小范围使用。在春节,肉菜的冷藏靠严寒,饭菜做好后的保温,只能靠蒸笼或扣碗。所以,一旦家里来客超过三五人,仅靠女主人一人根本忙不过来。一些大家族待客,人数还要数倍于此。不下馆子,大过年的又不便攀扯他人帮厨,只有在场的女人们集体做饭,宴席才得以圆满。
小孩们不上桌吃饭,也不难理解。他们太小,会扒得饭桌上杯盘狼藉,一有不遂,又哭又闹,也影响大人们的交流。鉴于中国吸烟男性的总体素质——这个不分城乡,从保护妇幼的角度出发,我也支持大家分桌吃。
回到饭桌上,正大嚼大咽的男人们,基本不会认为正在厨房忙活的女人,以及正在庭院里玩耍的小孩是贱民,低自己一等。如果说第三方看到这副场面,感到愤慨,寄予理解之同情,也许气就顺了。中国固然有很多陋俗,但不明就里的道德评判,往往构成真的歧视。
另一方面,并不是女人完全不能上桌,只有三两人的场子,女人带小孩上桌吃饭,也算不得稀奇事儿。倘若到了谈婚论嫁的饭局上,撮合的媒婆还必须上座呢,她必须居中,作为双方共同代言人的角色出现。这时候,不会有人觉得她是一个女人就不能上桌。即使席间有男村干部或男教师,也不敢跟她抢位置。
这就又回到“规矩”上。所有“规矩”,都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相适配。重视教育的年代,一个民办教师一个月工资只有50块钱,村民也是礼遇有加。眼下,最受礼遇的,已改换为了媒人。媒人之所以越来越被抬举,是因为在适龄男女比例悬殊的农村,能否尽快娶到一个差不多的媳妇,直接决定了家族的存亡兴衰。
早些年,大家贫富差距不像现在这么大,婚姻主要看的是对方家庭是否讲“规矩”,如果父亲喝酒打牌、母亲抽烟放荡、儿子打爹骂娘,家里没一个人有“规矩”,那婚配势比登天。老家有“敲烂锣”的说法,就是说小话坏别人家的婚事。“敲烂锣”的主要手段,不是说男孩家穷,而是说他们家没“规矩”没前途。
一个家庭连桌像样的酒菜都置办不成,或者吃顿饭都男女老幼混杂,闹得乱哄哄,自然是摆在面上的没“规矩”。为一顿饭,搅黄一桩婚事,或使得亲戚反目,在农村时有耳闻,实在不可不慎。
再说春节走亲戚,虽年味儿淡了,但在农村毕竟是一年一度的大事,上述道理自然适用。在一个家族内,男女分工,长幼有序的程度,是这个家族最基本的形象展示,也很大程度决定着家族的未来。
“规矩”的家族,首先说明人丁兴旺,有足够多的男女老幼;其次,说明存在有权威的家长,不会发生老无所养、幼无所教的状况;再次,跟老人丧失权威,“规矩”废弃比,这样的家族更能在子孙的繁衍发展上互相帮衬,形成合力。
“规矩”使得家族“像个人家”,仪式感赋予底层农民一种作为完整人格的尊严。有资格坐在饭桌吃饭斟酒的人,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担。如果他丧失了这个能力,如果他得不到妻子的信服,导致局面失控了,整个家庭的未来就会变得灰暗。
反观一个妻子,家里来客人了拒不做饭,甚至跟丈夫争夺上饭桌的权利,吵得四邻难安,那么即使这家富足,儿子多半也要打光棍儿。我不否认中国有很多地方的农村富庶开化不亚于都市,但至少我老家,农民们还是辗转求生存,焦灼于养儿防老。至于摈弃一些老“规矩”,早着呢。
“女人不上桌吃饭”这条秩序,隐伏于农村家庭权责格局里。在农民生存状态没有足够改善的情况下,简单批评为陋俗什么的,于人无益,于己则暴露了有所不知的短板。
家庭收入来源和权责格局的变化,也渐渐使得这些“陋俗”或“规矩”,成为少数有精神自觉的农家的奢侈品。更多的年轻家庭,则在买了房买了车之后,没有相应的“规矩”可以遵循,所造成的问题,比“女人不上桌吃饭”更为紧迫。
前几天,我在朋友圈中说,“在我老家,女人小孩不上桌吃饭的家庭,往往更加兴旺富足”,好多朋友附议。但包括此文在内,我所说的仅限于我见识的一小片农村。至于“为什么男人不去做饭,让女人上桌吃”之类的问题,恕我无力奉陪。
◆◆◆◆◆◆◆◆◆◆◆◆◆◆◆◆◆◆◆◆
《大家》在此等你来!
成为大家读者成员,留下你们的声音
当前,《大家》平台互动通道有:微信后台消息、文章评论功能、大家读者信箱及官方微博等,另外还有日渐壮大的读者微信群,该群旨在聚合更多读者朋友,进行线上交流,即时互动,活动参与,福利回馈,等等。
即日起,微信群向读者敞开大门,有愿意加入我们编读交流群的读者,请通过微信后台发送消息“微信号+申请加入大家读者群”,我们会尽量及时回复并安排。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ipress@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