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观察员|新的公益,新的理念,心的探索-童萌早教
3月9日-3月10日,我们的公益观察员和联劝的两位同事一起完成了成都童萌中心的探访服务,东街社区亲子课程、朝阳社区呀呀屋的预热活动、童萌工作坊,除了观察早教课程中孩子们的活动情况,观察员们也和童萌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对童萌的组织规划、理念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接下来让我们先看看何士刚老师的探访活动小结与感想。
你心目中公益组织的服务对象应该是谁?对于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是贫困群体,弱势群体,残障群体。所以当我作为公益观察员参加联劝走访,预习项目材料没看到这些关键词时,心里有点打鼓,担心会失望。
——何教授
走访的过程,覆盖了童萌的所有要件。以课程内容为例,和工作坊录像里的课堂场面一样,课程里设置了很多简单的亲子互动。老师要求家长鼓励宝宝独立完成一定的任务而不是代替宝宝完成任务。
童萌课表
在每节课开始,每个宝宝都会走或爬到老师怀里,面对大家作自我介绍(姓名,年龄,性别和一起来的家长),然后跟着老师一起跳舞。跳舞的过程中包含了许多特殊的动作,以此来教会小朋友认识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也能让家长们体会到身教胜于言传。
行走锻炼
课程中,大、小朋友分别给对方敲背并相互感谢,训练家长和宝宝平等相处以及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利用一些非常简单的玩具,训练宝宝的力量,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课程主要设置在社区服务中心,结合0-3岁的早教最佳时间,早教活动课安排在上午和下午四点半左右。老师们利用极其简单的玩具或日常生活中的实物来让小孩子们进行活动,比如让小朋友剥桔子从而训练手的精细运动能力。还会布置一些回家作业要求通过亲子互动来完成,并录像传到微信群中,老师和其他家长都可以点评。
童萌现阶段的努力方向之一,是将这些课程推广到农村。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农村人口密度较低,所以高频集中课程难以实施,但入户工作成本又很高。因此,童萌决定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相对城市社区每月6-7次课程,在农村转化为每月2次集中课程,更多的重心移到线上。对于线上参与度可能会不及集中课程高等问题,我发现他们都已经有考虑。当然我也给了几个建议,比如发展一些积极分子作为核心成员,以活跃气氛;对积极参与的给一些积分或返点,以鼓励参与热情。令人欣喜的是,我发现自己想到的这些方法,他们都开始在尝试了。
现场交流
童萌的另一方面的努力,就是在类似社区推广他们开发的课程。走访第一天下午去观摩的活动,就是童萌支持的成都朝阳社区呀呀屋的预热。周老师和呀呀屋的负责人陈老师(川大心理学硕士,一个非常阳光非常有亲和力的小伙)在社区空地带领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玩游戏,接着大小朋友们考察了活动室,老师们解答了家长的疑问。
呀呀屋现场活动
考察第二天上午旁听的童萌工坊,是针对来自有意向实施亲子互动课程的不同机构的负责人和老师。培训的内容包括了建立亲子课堂的各个方面,场地,预算,人员等,考虑得十分周到。参与培训的公益机构如果确实有兴趣复制,这个培训确实有很大的帮助。童萌在起步阶段还提供一些现场的支持(比如上面提到的呀呀屋)。我发现参与工坊的学员或多或少有一些经验,他们之间彼此经验的分享和对遭遇过的困难讨论,也是工坊值得称道的一个方面。
工作坊现场图
公益之路,我们携手同行!
点击阅读往届“公益观察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