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新春,河大人再上央视!

河大融媒 河南大学 2024-05-08

在河南大学的校园里

有这样一位来自非洲的小伙子

他不光中文说得溜

豫剧唱得还带劲儿

《花木兰》《大登殿》《清风亭》

......

谈起豫剧,他更是如数家珍

近日,他登上央视

讲述他与豫剧的不解之缘

↓↓↓





爱上中国风丨非洲小伙迷上豫剧

成为戏中人  感悟戏中情



“我来自喀麦隆,我的中文名叫刘汴京。我是河南大学武术学院的一名博士生,同时也是一个戏曲爱好者。”


2017年,刘汴京通过了留学中国的申请,来到开封,就读于河南大学。他当时学习的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 ,但在一次学校的文艺演出中看到豫剧《花木兰》的表演。从此,刘汴京迷上了豫剧。


“从《花木兰》开始,他们在表演的舞台上,看他们的表演形式,我就感觉非常新颖。因为没有见过,我觉得很新鲜。然后问这些人,能不能学习?他说可以学习。只要你有时间学习,就可以学习。”

2018年,在学了三个月豫剧之后,刘汴京专门拜河南豫剧名家李树建为师。



“每次去找我老师的时候,他会说,你虽然会唱,但是你唱得不中。在我心里,那时候就觉得,我已经很努力了,还是不够吗?突然就觉得,不唱了不唱了。然后我师兄会给我说,你别放弃,要坚持,要坚持。”



为了尽快学会豫剧,刘汴京每天练习6到8小时。通过勤学苦练,刘汴京咬字愈发清晰,对剧目内容的理解也更加到位。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元旦,刘汴京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登台演出。



“那天我就看很多观众看着我鼓掌,就觉得,哇,挺好的。我那时候感觉,我这么坚持(很值得),虽然我唱得不好,但是有人会欣赏。”

对豫剧更加着迷的刘汴京,不断苦练唱功,也走上了更多的舞台。



豫剧表演水平逐步提高,这名“洋学生”也从豫剧的各个曲目中,体会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忠孝节义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忠,讲的是《苏武牧羊》。(苏武)为了汉朝,忠心于他的国家,无论是遇见什么样的挑战,他不会改变自己的意念。通过了解《苏武牧羊》,我就觉得,一定要保持你的初心。无论你在做什么,一旦你的初心不变,无论会有什么结果,你都会很满意的。


学这些戏,虽然它是唱,但是它是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学会了之后再思考,在我生活当中有没有遇见这样的事情,如果遇见了那我该怎么面对,仿佛就在调整自己。无论是在什么时代,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无论是在哪个时候,都是能找到一个立足的方向。”



“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也非常喜欢豫剧文化。我在开封这段时间见了很多朋友,也主动传播戏曲文化,教外国人或同学们怎么去唱豫剧。”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偏,就是说远,你的想法离真相很远,理解意思了吧。”


唱的是豫剧,学的是中国文化。在龙年新春之际,刘汴京也送上了他的新春祝福。



“祝大家寿比南山不老松,万事如意、喜气洋洋、身体健康。祝你们龙年大吉呀!”



唱的是豫剧学的是中国文化成为戏中人感悟戏中情深刻体会中华文化底蕴让我们为这位豫剧迷小伙点赞!



END
往期回顾








审核:王文君

责编:梁光苇  张  晨

来源:央视新闻

排版:罗宇涵

校对:李  晗  王  晨


声明:河南大学官方微信刊载此文、使用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是出于扩散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不明确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长按关注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点亮在看!为刘汴京点赞!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