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与水”系列讲座第一期成功举办
1月30日上午,由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中国土地科学》编辑部联合主办的“山与水”系列讲座第一期正式开讲。近4000名师生和实践部门专家参与线上会议或收看直播。
在第一期的讲座中,中国农业大学的朱道林教授和浙江大学的谭荣教授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的主题分别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随后,南京农业大学冯淑怡教授、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四川大学刘润秋教授、东北大学吕晓教授、《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围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行或不行”的议题,与两位演讲嘉宾展开讨论。讲座由华中农业大学柯新利教授、《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王庆日研究员共同主持。
朱道林教授将土地制度视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变量,带来了题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的报告。他以“未来需要什么样的农村”作为开篇,引出对乡村振兴路径的分析与思考。他提出土地资源虽然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很重要,但绝不是简单地理解为释放土地市场价值即可,而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功能。接着,朱道林教授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农村土地资源价值的本质问题,论证了依靠卖地是不可能实现乡村振兴、依靠提高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也难以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观点。然后,他分别考量了农村土地改革推动乡村振兴的“行”与“不行”两方面的内容,对合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支撑乡村振兴提出了科学规划、有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尊重乡村演变与振兴的历史过程等建议。最后,朱道林教授总结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改变土地资源配置方式,采取市场方式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但必须避免改革导致的“过度资本化”,乡村振兴的本质要义是以生产发展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发展生产实现社会财富增加。
谭荣教授将地方政府行为视为影响土地制度的变量,带来了题为“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地方政府行为”的报告。他首先强调了观察地方政府针对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行为的重要性,这有助于辨析地方政府行为对土地制度的影响,也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谭荣教授提出两个科学问题:一是地方政府开展入市改革时面临的激励和约束是什么?二是地方政府在不同激励和约束条件下,如何设计和执行土地制度?接着,他以单一案例分析的方式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进行观察,归纳了地方政府在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激励和约束;再用涵盖上海、浙江、广东、重庆、四川、贵州6省市的14个整治入市典型案例,运用原型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行为逻辑。最后,谭荣教授对于保障和提升土地制度的作用和效果分别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视角提出政策启示,并指出应重视农民权益作为新的约束机制正在显现其作用,推动形成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在报告后,王庆日研究员对两位演讲嘉宾的报告进行了点评。首先,他对朱教授“土地价格最终来源于土地产出品价格”的观点表示支持,土地的买卖仅仅是实现了财富的转移并不能增加社会总财富,社会总财富的增加需要更好地发挥土地的生产功能,并对朱教授报告中提到的土地要素市场改革、规划的作用以及土地市场化改革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发表了观点,指出这些都是土地领域相关的制度及改革方向需要深化认识的方面。然后,他认为谭教授通过案例剖析解决政府行为选择问题的研究非常深入,以小见大,通过案例本身分析政府在某一个阶段的行为选择,从而探析改革的激励和制约因素是什么。他还认同谭教授创新性地运用原型分析方法,从单案例发展到多案例分析来总结规律性认识。随后的圆桌环节中,王庆日研究员邀请了两位演讲嘉宾与冯淑怡教授、刘润秋教授、吕晓教授和柯新利教授共同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行或不行”的议题展开讨论。
冯淑怡教授认为,朱教授的报告以农村的承包地为主,阐释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能否促进乡村振兴的命题,从宏观的层面讨论了“行与不行”;谭教授的报告运用案例分析了地方政府要如何做,如何通过运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从微观的层面讨论了“怎么才能行”。刘润秋教授认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之间形成了彼此关联的障碍和瓶颈,只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局,才能打通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回流农村的障碍和瓶颈,实现乡村产业等的兴旺。而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于“放和防”的机制设计:放活农村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防止炒作农村土地的资产功能,从而让离开农村的人能够自愿退出宅基地和耕地,让真正进入农村生产和生活的人能获得土地,使得农业和农村的二三产业能够获得必要的生产要素,降低要素成本。吕晓教授认为学术界在探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过程中目前已经做了系统、全面、专业和深入的思考,目前需要思考如何通过制度的优化促进农村土地要素发挥出资源和资产的属性,并强调理解改革问题时需要从差异中寻找规律。柯新利教授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在农村建设用地方面,要关注农村建设用地的有效管控和有序退出的问题;二是通过规模化经营、集中化经营的方式发挥农村土地的生产功能。
圆桌环节的最后,朱道林教授强调了理论问题与背后规律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应从基本的经济学规律思考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发挥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谭荣教授对朱教授“土地只是汽油,而不是发动机”的观点进行了补充,认为土地制度和乡村振兴没有直接关系,是否能促进乡村振兴取决于“设定炼油和用油的标准”,即背后隐含着制度的三个作用,即,特定的土地制度设计意味着追求的价值是什么,所引起的利益分配的结构是什么,以及交易成本是否能最小化。
王庆日研究员最后对“山与水”系列讲座第一期内容进行了总结。柯新利教授对演讲嘉宾和圆桌讨论嘉宾的莅临表示感谢。大家对第一期讲座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也对后续系列讲座寄予了期望,期待系列讲座能够成为新时代土地和自然资源治理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学科交流、促进学科建设、宣传学科发展。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山与水”系列讲座,期待各位嘉宾与听众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本次讲座的视频回放将在b站同名直播号(山与水系列讲座)开放,欢迎大家通过下方链接观看视频回放。
回放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G4y1D7p3/(点击“阅读全文”跳转)
扫描观看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