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全国统一碳市场电力行业先行 或超欧盟成世界最大
12月19日,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全面启动。作为我国努力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又一重大举措,业内人士预计,我国的碳交易市场交易规模或超万亿元,这将为新能源产业和碳资产管理产业带来巨大发展空间,碳资产管理百亿市场大幕将开启。
从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
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是控制温室气体和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为了开展碳减排,世界范围内建立了多种碳交易市场。根据业内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碳交易产值达到顶峰,为17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万亿元,之后受价格下降影响出现下滑,但2014到2016年交易额稳定在500亿美元左右,全年实现碳交易在7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上。
中国碳市场的建设路径,是从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同意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湖北省、广东省及深圳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拉开了我国碳交易从无到有的序幕。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七省市试点相继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随后,在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眼下,国家发改委在12月19日正式宣布碳市场启动,并就落实《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向全世界作出的承诺。这也意味着试点市场向全国统一市场过渡。
数据薄弱导致推进缓慢
按原定计划,碳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八大类重点排放行业。但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国家发改委碳市场推进小组在四川、江苏两省召开的碳配额分配试算工作会议,透露出政策变化为初期阶段只锁定于电力、水泥和电解铝三个行业。最终,随着启动倒计时的临近,市场预期首批只纳入电力行业。
针对全国碳市场推进较为缓慢,并且范围逐渐缩小的原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唐方方表示,工业行业数据基础薄弱是其的主要原因之一。先纳入的电力是少数数据基础较好的行业,而其他行业数据统计精细化水平不足,难以做到设施级的统计,因此大部分行业难以采用更公平的行业基准线法。
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我国碳金融发展缓慢。发改委气候司坚持将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政策工具的工作定位,在碳交易系统运行过程中避免过多投机、避免出现过多的金融衍生产品。
不过,市场的想象已经打开。作为世界第二大碳交易市场,截至2017年10月,累计配额成交量达到4.0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累计达102亿元人民币,未来市场交易规模或超万亿元。碳市场的发展将增加传统产业碳排放成本,促使其不断通过技术进步和节能投资降低碳排放,同时新能源产业开发CCER项目将为其带来额外收入,增强其竞争优势。
根据预计,当全国碳市场在2017年底之前运行之后,中国或将超越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市场。
相关链接
更多环保新闻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找环保招标项目就上第一环保网,为你提供全国最新海量环保项目!(www.d1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