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孟子精读】尽心下6 扩充善性(有声精读)

2017-10-22 上海秋霞圃传统文化研究院



【长按二维码前往“喜马拉雅”收听更多】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逾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1],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之也[2];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1] 尔汝:尔、汝,都是第二人称代词,古代年长对年幼或尊贵对卑贱的人称呼时使用。如果平辈之间用来称呼,则表示对对方的轻视。 

[2] (tiǎn):诱取。 

[3] 不下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带,腰带。


孟子说:“人都有他所不忍心之处,将它推及他所忍心之处,便是仁;人都有他所不愿做的事,将它推及他所愿做的事上,便是义。人能够扩充不愿害人的心,仁就用不尽了;人能够扩充不挖洞跳墙的心,义就用不尽了;人能够扩充不受人轻贱的言行,那不管到哪里都不会不合于义了。士人不可以言谈却与之言谈,这是用言语诱惑他以便自己取利;可以言谈却不与之言谈,这是用沉默诱惑他以便自己取利,这都属于挖洞跳墙一类的行为。”


孟子说:“言语浅近而含意深远,这是善言;操守简要而恩惠广博,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谈,内容平常而道理却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修饬自身而使天下太平。有些人的毛病在于放着自己的田不耘,却去耘别人的田,要求别人的很重,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孟子说:“尧、舜(的行事)是天性;商汤、周武王(的行事)是返回天性。举动、容貌都合于礼,是美德中的极点。哭死者而悲哀,不是做给生者看的。按道德行事而不违背,不是为了谋求官位。说话必守信用,不是为了博取行为端正的名声。君子依法度行事,(结果如何)就等待命运安排罢了。”

“孟子精读”配套读本《孟子》上下册(国学基本教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恻隐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故莫不有所不忍不为,此仁义之端也。然以气质之偏、物欲之蔽,则于他事或有不能者。但推所能,达之于所不能,则无非仁义矣。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胜,平声。充,满也。穿,穿穴;踰,踰墙,皆为盗之事也。能推所不忍,以达于所忍,则能满其无欲害人之心,而无不仁矣;能推其所不为,以达于所为,则能满其无穿踰之心,而无不义矣。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此申说上文充无穿踰之心之意也。盖尔汝人所轻贱之称,人虽或有所贪昧隐忍而甘受之者,然其中心必有惭忿而不肯受之之实。人能即此而推之,使其充满无所亏缺,则无适而非义矣。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踰之类也。”餂,音忝。餂,探取之也。今人以舌取物曰餂,即此意也。便佞隐默,皆有意探取于人,是亦穿踰之类。然其事隐微,人所易忽,故特举以见例。明必推无穿踰之心,以达于此而悉去之,然后为能充其无穿踰之心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施,去声。古人视不下于带,则带之上,乃目前常见至近之处也。举目前之近事,而至理存焉,所以为言近而指远也。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此所谓守约而施博也。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舍,音舍。此言不守约而务博施之病。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性者,得全于天,无所污坏,不假修为,圣之至也。反之者,修为以复其性,而至于圣人也。程子曰:“性之反之,古未有此语,盖自孟子发之。”吕氏曰:“无意而安行,性者也,有意利行,而至于无意,复性者也。尧舜不失其性,汤武善反其性,及其成功则一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中、为、行,并去声。细微曲折,无不中礼,乃其盛德之至。自然而中,而非有意于中也。经,常也。回,曲也。三者亦皆自然而然,非有意而为之也,皆圣人之事,性之之德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法者,天理之当然者也。君子行之,而吉凶祸福有所不计,盖虽未至于自然,而已非有所为而为矣。此反之之事,董子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此意也。程子曰:“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行法以俟命者,‘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意也。”吕氏曰:“法由此立,命由此出,圣人也;行法以俟命,君子也。圣人性之,君子所以复其性也。”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达之於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爱,不忍加恶,推之以通於所不爱,皆令被德,此仁人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於其所为,义也。人皆有不喜为,谓贫贱也,通之於其所喜为,谓富贵也。抑情止欲,使若所不喜为此者,义人也。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皆有不害人之心,能充大之以为仁,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穿墙逾屋,奸利之心也。人既无此心,能充大之以为义,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受尔汝之实,无所往而不为义也。尔汝之实,德行可轻贱,人所尔汝者也。既不见轻贱,不为人所尔汝,能充大而以自行,所至皆可以为义也。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餂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餂之也。是皆穿逾之类也。”餂,取也。人之为士者,见尊贵者未可与言而强与之言,欲以言取之也,是失言也。见可与言者而不与之言,不知贤人可与之言,而反欲以不言取之,是失人也。是皆趋利入邪无知之人,故曰穿逾之类也。

   [疏]“孟子曰”至“类也”。

   ○正义曰:此章指言善恕行义,充大其美,无受尔汝,何施不可。取人不知,失其臧否,比之穿逾,善亦远矣。“孟子曰:人皆不忍”至“是皆穿逾之类也”者,孟子言人皆有所恻隐而不忍,如能推之所不忍於其所忍者,仁人也,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仁之为道如是也;人皆有所不喜为,谓贫贱也,如能推之所不喜为,而达之於所喜为,谓富贵也,是为有义之人也。人能充大不欲害人之心而为仁,则仁道於是乎备,故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大其无穿逾奸利之心以为义,则义於是乎尽,故义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大其不受人尔汝之实,是不为人所轻贱,故无所行而不为义者也,言所为皆可以为义矣。盖恻隐有不忍者,仁之端也;羞恶有不为者,义也:但能充而大之,则为仁、义矣。人之为士,於尊贵者未可与言而与之言,是以言取之也,是失言也,以其失之谄也;可以与之言而不与之言,是以不言取之也,是失人也,以其失之敖也:如此者,是皆为穿墙逾屋趋奸利之类也。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言近指远,近言正心,远可以事天也;守约施博,约守仁义,大可以施德於天下也:二者可谓善言善道也。正心守仁,皆在胸臆,吐口而言之,四体不与焉。故曰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身正物正,天下平矣。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於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芸,治也。田以喻身,舍身不治,而欲责人治,是求人太重,自任太轻也。

   [疏]“孟子曰”至“自任者轻。”

   ○正义曰:此章指言道之善,以心为原,当求诸己。而责於人,君子尤之,况以妄芸。言失务也。“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至“所以自任者轻”,孟子言辞之近而指意巳远者,乃为善言者也;所守简约,而所施博大者,乃为善道。○“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是所谓言近而指远也,是孟子自解其旨也。以其君子於其言也,皆在胸臆,以其不远於心而道存焉。盖带者所以服之,近於人身也,故取而喻之,曰不下带而道存,抑又见君子之言非特腾口说而已。“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是所谓守约而施博也,是孟子又自解其旨也。以其君子之所守,特在修身,而天下由是平矣,是所谓正己而物正者也。且人病在舍其己之田,而耕芸他人之田也,是所求於人者为重,而所以自任其在己者太轻耳。芸,治也。田所以喻人之身也,言人病在舍其己身,而治他人之身也,故为是云。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尧、舜之体性自善者也。殷汤、周武,反之於身,身安乃以施人,谓加善於民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人动作容仪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死者有德,哭者哀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经,行也。体德之人,行其节操自不回邪,非以求禄位也。庸言必信,非必欲以正行为名也,性不忍欺人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君子顺性蹈德,行其法度,夭寿在天,行命以待之而已矣。

   [疏]“孟子”至“而已矣”。

   ○正义曰:此章指言君子之行,动合礼中,不惑祸福,修身俟终。尧、舜之盛,汤、武之隆,不是过也。“孟子曰”至於“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者,孟子言尧、舜之体性自然善也;汤王、武王反之於身,身安乃以施人,谓加善於人而反之者也。一则体性之自然,一则反之於身、身安乃以施人,无非是礼也,故动容周旋中礼者,是为盛之至也。至者,以其盛德至矣尽矣,不可以有加矣。盖“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是为动容中礼也,是孟子自解之旨也,言哭其死而哀之者,非为其生者也,以其动容中礼,德性然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义也”,是谓周旋中礼者也,是孟子自解之旨也,言经德不回邪,非欲干求爵禄而然也,以其周旋中礼,德行然也;言语必以正,非欲以正行为名故然也,亦以周旋中礼,德言如是也。君子者,顺性蹈德,行其礼法,修身以俟命而已。然则尧、舜、禹、汤为盛德之至,亦不是过也。



往期回顾:


【孟子精读】尽心下1 春秋无义战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下2 民贵君轻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下3 心常拂拭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下4 性命之分(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下5   诸侯三宝(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1 万物皆备于我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2 知耻免耻乐道忘势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3 以德化人良知良能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4 君子三乐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5 养老与制民之产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6 孳孳为善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7  杨墨执一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8 居仁由义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9 情法之择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10 君子之教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尽心上11 不答者五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上1 孟告之辩(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上2 仁义在内(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上3 性本善(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上4 良心与修养工夫(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上5 舍身取义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上6 先立其大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上7 天爵人爵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下1 礼之轻重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下2 义利之殊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下3 动不违礼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下4 春秋五霸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下5 引君向道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下6 什一而税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告子下7 仕有量宜圣贤困穷 (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1 舜之孝悌(上)(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2 舜之孝悌(下)(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3 人伦之变天理之常(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4 君臣父子大伦(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5 天子与天下(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6 传贤与子皆以民意(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7 推正以济时物(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上8 屈伸达节(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下1 孔子集大成(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下2 周室班爵禄(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下3 交友之道(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下4 圣贤交际(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下5 行道尊贤(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下6 义路礼门(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万章下7 知人论世(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梁惠王上 合辑

【孟子精读】梁惠王下 合辑

【孟子精读】公孙丑 合辑(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滕文公 合辑(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离   娄 合辑(有声精读)


(孟子精读,每周末更新,后续节目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