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于丹被韩寒、梁宏达们怒怼:她不是在讲国学,是在毁国学!

2018-02-03 墙艺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个叫于丹的中文教授风靡全国。她在央视的讲座曾一度仅次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也曾有一度,如果有人说于丹不好,会招致大众的群攻,背上不尊重传统、不敬仰国学的骂名。


后来于丹后来出国讲学闹笑话,上课被轰下台,引发许多人从深层次剖析“于丹现象”,并直指其“国学思想”的虚伪和功利,据说现在听她课的学生已很寥寥,于丹式的“国学”已没有了往日辉煌,可以说是出现了崩塌的窘况。



韩寒、梁宏达、周孝正等一些文化名人也都曾纷纷跳出来手撕于丹。


韩寒:于丹的书最低级



“现在大家好像都在看易中天、于丹的书,觉得他们的书很有文化,也比较高雅,其实这是书里面最低级的东西。书店里面《三国》、《论语》是卖得最差的,但是《品三国》、‘读论语’却是卖得最好的,我觉得这是很变态的。”


梁宏达:于丹给人灌迷魂汤、麻醉剂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44datde3&width=500&height=375&auto=0


周孝正:漏洞百出,一分钟一个硬伤



周孝正作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副教授,他是这样评价于丹的:“很多人不是研究《论语》的专家,你讲《论语》一分钟一个漏洞,对年轻人负责吗?你漏洞百出,但完全可以虚心接受指正,闻过则喜、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但非要耍赖!《南方周末》发过一篇文章《孔子哭了》,说于丹胡说八道一回,孔子就哭一回。她的讲座明明就是一场有组织的诈骗行为!”


不光是名人,许多吃瓜群众也对于丹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于丹在北大谈昆曲被轰下台,在伦敦讲课嫌条件不好大闹入住酒店撒泼,自己带的研究生自杀却说没时间处理,四川地震她捐了一堆《论语心得》等负面新闻层出不穷。


于丹在北大被轰现场视频▼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107evp60x&width=500&height=375&auto=0

被轰事件后新闻报道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011r03otm&width=500&height=375&auto=0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于丹式“国学”的盛极而衰?



1.比雾霾毒性更大的,是她的言论

◆  ◆  ◆


先来看看于丹的两个著名观点:


1、对待雾霾要用“心”体会,打开窗户像享受阳光一样享受雾霾。就算你无法享受,可以关上窗户,拿一本书深入其中,忘记雾霾。


这就是她典型的“心灵鸡汤”,毒性比雾霾还大。

 

这种“不管世界多丑恶,我坚持心里美”的腔调,是最常见的心灵鸡汤模式。在这个模式里,有走心的小清新,有所谓的正能量,貌似很有哲理。

 

与以往一样,一些没有逻辑、没有常识的人沉溺在“正能量”里无法自拔,抱着在排泄物里挑饭粒的态度,于雾霾中探索“人生的真谛”。



2、不要试图用金钱打造精致,没有钱一样可以精致。


我不知道她说的所谓“精致”是指什么?如果是衣食住行的精致,那这些肯定是需要钱的。如果指精神上的精致,那至少要有条件接触新事物、新理念、新思维,不然单靠这些掺和了毒药的“心灵鸡汤”能变精致?


作为中文教授,于丹对处在“啃老”困境里的年轻一族奢谈精致,打着“国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旗号贩卖“麻醉剂”,其思想中彰显出不现实的务虚主义、奴才思想和封建顺从文化。




2.用讲国学的方式,毁国学

◆  ◆  ◆


于丹的《论语心得》,交稿的时候(递交了演讲稿)是远远达不到出版要求的。中华书局(国内最好的古籍出版社)为了做于丹这本书,专门组织了一个编辑团队,从章节体例设计,遣词造句,到每一处引文的核实,都做了大范围的修改。当然,结果是皆大欢喜,书卖了数百万册,版权销售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好在清醒的人越来越多了,它体现在吐槽的数量上。这两年来,于丹闹了不少笑话,解读《论语》的大量硬伤自不必说,把《九阳真经》里的话安排给张大千更是搞笑,从此留下了“张大千,字无忌”的“典故”。针对于丹的吐槽也越来越多,或尖锐,或喜感,共同特点是都比心灵鸡汤更有逻辑。

 

面对雾霾版的心灵鸡汤,李承鹏说于丹“浑身正能量、满血是鸡汤”。还有人以于丹的鸡汤式逻辑进行推断,表示“就算你强奸了我的身体,也强奸不了我的精神,污损我纯洁的心灵”,并得出“福慧双修,境界超卓,天上地下,唯你独贱”的结论,这比喻和结论都属话糙理不糙。



不过,在所有的吐槽里,我最喜欢王晓渔先生的说法:“于丹是升级版的雷锋,两位都是精神原子弹,起到精神维稳的作用……按照于丹的逻辑,对雾霾的抱怨、对这个时代的不满,都是因为你的内心不够平和,你的修养不够深入,你的灵魂不够开阔。”

 

王晓渔先生的说法并不新鲜,早在几年前,就有人认为于丹的解读《论语》之所以吃香,是因为其隐含的政治化需要。于丹的心灵鸡汤,打着“感恩”、“知足”旗号,本质却是让人麻木,并抹杀是非,它与鸡汤文中常见的“凡事在自己身上找问题”、“活着要感恩”等说法一脉相承。如果继续深究,则可以与“坏事变好事”这一当下流行的行事风格挂钩。




3.看准商机的“毒鸡汤”贩卖者于丹

◆  ◆  ◆


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自然在精神生活上有着迫切的需求。除了赵本山和肥皂剧之外,一些进步的老百姓还渴求文化产品,比如能花费最低廉的价格、付出最少的脑细胞,让自己变成一个所谓的“知识分子”。大众容易被迷信和鸡汤洗脑,谈论学术是没有市场的。


于丹机智的发现了这一商机,精准的找到了市场定位,并且布置和谋划了一场又一场成功的“演出”,恰到好处的满足了电视机前广大群众的要求,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直到今天,于丹的书依然充斥在各省新华书店的文学专著区,几大音频APP中,依然上架着几百个她的“毒鸡汤”节目。



其实,早在2010年,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十名博士联名抵制于丹,扬言要把她撵下《百家讲坛》,并要求她向观众致歉。这样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些博士的身份,是否属于学术探讨的范畴暂且搁置。但他们在联名信中提出的现象可谓一语中的:


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最大祸患不是来自外来文化的侵蚀,而是来自于那些打着振兴传统文化旗号的无知者。他们荒悖无知,对传统文化殊无敬畏,他们的一切行为,往往都是在有意无意地对中国人进行文化基因改造——把人的基因改造成老鼠的基因。媒体对于这类人的狂吹热捧,等于是把厕所当客厅。


今天,我们看到除了学者专家、媒体人,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质疑于丹。大家对于丹的否定,其实是对一种错误落后思想的否定,和对愚民教育的觉醒。不论一些投机分子打着多么义正言辞的旗号,这些人为制造的虚假高潮终会退去,露出一地鸡毛。



· END ·


本文由墙艺术编辑整理

部分素材来源于

知乎、天狐视角、 实力美评(作者 叶克飞)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搜索“墙艺术”或“wall-art”关注墙报微信号“墙艺术”

商务合作请联系刘先生:

010-51290303-850 或 185-1063-6668

邮箱:liupeng@wallart.cn

商品入驻或分销,请将商品材料发至:

bc@wallart.cn


招聘信息

墙艺术公司位于号称北京最美街道的三里屯西五街


墙艺术现急招

新媒体编辑

联系电话:010-51290303转853

简历请发至邮箱:hr@wallart.cn

 助农 丨 古作手法  |  吓哭  |  爆汗  |  北美第一

传家日历  |  护手   |  孝敬父母   |  瘦腿  |  情欲女

 微醺   |  千里江山  |  长睫毛  |  内衣  |  景甜同款


好物推荐 ▼ 点击图片


▼ 点击读原文更多优选好物在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