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合一,赋能未来——福州大学博士实践团在出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更加科学、更加完整的战略部署,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为响应时代号召,福州大学坚持“三个突出”推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走深走实。今年福州大学重点打造12支“博士实践团”,选聘前线科研教师来为实践队伍指明方向并进行专业指导,多位校领导也一同加入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行走课堂”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开拓科研创新视野、贡献自身力量。
各博士实践团从自身专业出发,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确定不同调研主题,根据调研区域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调研计划,深入行业一线“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实践调研,积极投身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教育、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和美丽中国建设等各方面工作,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点,提出具有建设性、合理性的智慧方案,真正做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革新企业管理模式、服务地方发展作出贡献。
PART 01
让科学理论于实践中发光,
让企业于改革创新中升级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必须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型发展。
“我们发现CMP抛光垫材料等半导体领域高端电子化学品完全依赖进口,尽管当前有不少已实现国产化,但产品质量与进口产品差距仍较大,只能满足中低端需求。”这是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博士实践团队长赵丹博士在分享调研体会时说的话。此言可谓切中了肯綮。高端电子化学产品的发展面临着产业政策、人才培养、供应链建设等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茁壮成长,为国家进步提供第一动力。聆听历史的辚辚车声,只有将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摆脱对外的依赖,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此以来,历史才有风韵,社会才有活力,国家才有未来。国家的富强,从来不是浅浅而谈,是一个又一个的实践的积累。
福州大学校长付贤智院士带领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博士生实践团前往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开展产学研调研
正视当下,高端电子化学品依旧需要靠外来进口,半导体、电子产业的全链化生产通道尚未开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推动产业创新升级,福州大学石化博士生实践队带着“到化工产业一线去,到企业车间实地去”的宗旨先后走访福联、中融科技、三棵树等半导体产业链与企业园区进行深入调研,调研包括参观实体产品、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与专业工作者就“卡脖子”难题进行深入交流等形式。此次调研中,实践队针对光刻胶等重点“卡脖子”技术领域,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可视化调研报告17份,并解决技术难题9个,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福州大学调研福建省电子化学品产业发展博士实践团在实验室进行聚合实验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依此,化学学院博士实践团与三明市在共建化工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方面达成共识,派遣专家学者走访多家企业进行产学研用合作项目的交谈并取得优秀成果,成立本硕博全阶段产学研实践基地,覆盖园区内141家企业,成功用福大方案帮助企业搭建培养科研创新人才的新型平台。
材料学院博士实践团深入分析国家战略高新技术产业现状与前景,兼顾探索新能源及半导体的发展,就企业所面临的“核心技术易被制裁以及‘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发挥学术专长,提供新的智慧方案,助力企业发展升级,搭建起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桥梁,实现科研成果的最大化利用。
计算机学院“青春筑梦 数字中国”博士实践团带领青年博士近距离接触数字经济建设,将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探讨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的新思路,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助力科研成果的具象化,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福大计算机博士团前往福建拓尔通公司参观调研
PART 02
让脱贫攻坚于共创共建中巩固,
让乡村振兴于科研实践中铸就
为营造良好的农村科技创新生态,加强农村科技创新供给。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健康乡村,科技帮扶”博士实践团奔赴闽侯县小箬乡湖柄村进行帮扶。首先,针对小箬乡留守老人居多、康复需求量大的情况,实践队向当地卫生院捐赠了一批自产自研的微型电刺激仪,提供了免费血压测量和团队自主研发的肌肉状态评估仪,真正做到了以科技手段赋能健康乡村医疗事业。随后,博士实践团结合当地产业发展计划,提出科技兴农、产业升级的合作提议,并与闽侯县小箬百捷农业综合开发基地签订“智慧养牛”合作框架协议,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以科技手段解决农民需求,为小箬经济添砖加瓦。
福州大学物信学院博士团帮助村民使用肌肉状态评估仪
电气学院“电力赋能助推乡村振兴”博士实践团下乡调研乡村电气化、村网共建、光伏发电项目现状及问题,加快农网改造升级步伐,全力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供电质量高的新型农村电网,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通产学研创新链条,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通过“1+1>2”的聚合效应促进能源电力技术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福大智慧。
福州大学电气学院博士实践团前往闽侯供电局及相关新能源项目调研
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实践团与闽清县、闽侯县部分基层党支部先后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建立乡村振兴工作站、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设立课程思政研究实践中心、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成校地党建共建新格局,为打造创新应用平台,聚焦服务一线;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有力的技术人才支撑。涵盖“产业调研+实践”“人才培养+回流”“生态保护+可持续”“文化传承+推广”“组织学习+创新”等多形式全方位,深入调研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和运营机制,收集问卷共计812份,形成侯官村“两街九巷”新业态引进调研报告5万余字,受到了当地政府高度认可和采纳。
经管博士团学子在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劳动
PART 03
让初心于红色土地上绽放,
让生态文明于绿水青山中永存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今年是福州大学“河小禹”生态文明实践队在武平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第六年。六年来,实践队初心不改,薪火相传,将学科根植于武平的生态环境中,在红色土地上擘画绿色生态蓝图,开展护河爱水工程、清洁家园行动。
首先,实践队探索了“河湖长制”新模式,同武平县生态环境局深入闽西山区、闽粤边界,前往龙井、帽村、新礤、处明等六个河流断面点进行采样。接着,实践队将样本带回实验室,针对采集水样进行总磷、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检测,通过水质检测实验与河岸安全调研,形成河流水质调研报告与流域安全隐患调研报告。实践队还结合环境资源、给排水工程专业开展环境保护、生态治理社会实践,共建生态文明绿色篇章。由土木学院、建筑学院等多个专业组成的博士实践团在永泰县霞拔乡开展测绘工作,调查与分析土地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了解优势和存在的问题,运用专业知识为当地村庄的空间规划、生态修复、产业振兴等方面提供科学建议,努力用自身所学去丈量祖国大地,为绿水青山生态文明贡献专业力量。
“河小禹”生态文明实践队在进行水质检测
福大学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定理想信念,“自找苦吃”,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走进乡村,深入田间,扎根基层,甘于奉献,自觉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和科技志愿服务精神,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解民生、治学问。
福州大学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把教书与育人、实验与生产、课堂与田间、科研与服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制度化、规范化、阵地化、特色化的活动体系。连续30年定点乡村支教,帮助20%的学子进入大学院校;连续12年深入行业一线,走进企业车间调研攻关;连续6年侨乡实践,持续探索“洋留守儿童”帮扶新模式;邀请留学生线下参与实践活动,实现暑期社会实践人员参与跨专业、跨学校、跨国籍,打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交流平台等。近年来,福州大学各实践团累计形成高质量学术论文近30篇,47项实践成果转化为“双创”赛事项目,切实“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时代呼唤青年,奋斗成就未来。希望福大青年能坚定不移地沿着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奋斗为笔,以汗水为墨,绘就与青春相称的时代华章,为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献青春的智慧与力量。让我们共同书写那些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铸就美好未来的福大青春。
编辑 | 张心儀 陈欣羽 苏彧洲
指导 | 林是勋
责编 | 史津萌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