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学期开学专辑请收好↘

声明:本公众号对原创稿件享有版权,转载需注明出处


编辑:张蕊  责编:卢冀明


2021年秋季新学期来啦微信小编汇总了相关政策、注意事项和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让我们开开心心走入开学季~

↓↓↓


收心篇


6个“收心锦囊”,

助力孩子快乐迎开学



1.动静结合,找回学习节奏


经历了一个漫长假期,每天大量的时间用于看电视、玩手机,心里能装着学习的孩子还有多少?所以,开学前第一件事,就是要清扫孩子的内心,让孩子静下心来走进课堂。


营造读书氛围是让孩子静心的好办法。带孩子去书店,让他们自由地选购喜爱的图书,从阅读当中静心。


体育锻炼是摆脱懒散、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开学前这几天,带上孩子去跑跑步,打打球,和您一起出出汗。这样可以提高摄氧量,有利于促进大脑高效工作,这对于孩子找回学习节奏极为重要。


2.做好假期总结


对照假期计划,和孩子一起进行假期总结。看哪些已完成,哪些未完成,让孩子讲讲自己这个假期的收获和遗憾。告诉孩子,未来还有很多假期,争取以后的假期过的更有意义,不留遗憾。


对于孩子开学可能出现的负面情绪,我们应当理解。告诉孩子,迟早要开学,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迎接。


3.早睡早起,逐步调整作息时间


很多孩子在假期形成了晚睡、晚起的作息习惯,如果不提前调节,开学之初通常会出现上课精力不集中,甚至打瞌睡的情况,十分影响孩子的学习。


这段时间,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个和学校生活接近的作息时间表,按照平时上学的时间起床、睡觉,有规律地作息,从而更好地适应接下来紧张的学习生活。


调整作息时间要循序渐进,不要一次性就把生物钟提前一两个小时,而是每天睡得比往常早一点,起得早一点,慢慢地达到合理的时间。同时要保证孩子在晚上休息时不接触电子产品。一周的时间完全可以把生物钟调整好,让孩子元气满满迎开学。


4.适当关注孩子作业的完成情况,查漏补缺


暑期作业是让孩子们在假期里查漏补缺、保持学科学习温度的重要媒介。很多孩子对暑假作业没有正确的认识,致使假期作业不能按计划完成。有的甚至将暑假作业拖延至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草草应付。这样做既达不到作业效果又浪费时间,同时也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学习习惯,白白浪费假期弯道超车的机会。


趁时间还来得及,建议家长根据孩子剩余的作业量,适当提醒孩子合理安排时间,努力完成作业。让孩子完成暑期作业并不是唯一目的,引导孩子形成合理安排时间、科学自我管理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才是更重要的教育目的。


5.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明确奋斗目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份井然有序的学习安排,一个激励自己的学习目标,一定会帮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绩。所以,在新学期开始之前,家长们应和孩子一块儿制定新学期学习计划和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和目标时,应本着“追求细致、恰到好处” 的原则,切忌好高骛远,无法落实。最佳的状态是孩子努力蹦一蹦能够够得着。


6.进行励志教育,点燃学习激情


歌德曾说过:“人生至关重要的事是要有远大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雄心壮志”。除了制定计划和目标,家长还应注意适时的对孩子进行励志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


家长可结合建党百年的历史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红色电影,学习共产党人为了民族独立和复兴而形成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把个人的学习同实现民族复兴大任结合起来;通过回看东京奥运会中国运动员夺金时刻,尤其是河北籍运动员巩立姣、孙颖莎等比赛视频,结合他们训练及成长过程的励志故事,让孩子学习这些优秀运动员身上所展示出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在以后的学习中不畏艰难、追求卓越。


除了上述措施,家长还要为孩子准备好新学期要用到的文具和工具书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孩子对新学期的期待。同时,当下我们仍然处于抗疫常态化的时期,一定要保证孩子按照学校的防疫要求,不出远门,合理饮食,做好体温监测,按要求打疫苗,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让孩子健健康康、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学期。


孩子们的心收回来了,在国家“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学习也要充满信心。请家长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的那颗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地,呵护自己的花,慢慢地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这颗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


来源:河北教育发布



安全篇


2021年河北省秋季开学安全提示



 2021年暑假即将结束,新的学年即将开始,让我们时刻牢记安全第一,快乐启航!致学生▽▽▽

1.注意防疫安全。学习了解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自觉遵守学校各项疫情防疫规定,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维护校园公共卫生安全。

2.注意交通安全。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上学放学路上听从指挥;不乘坐三轮车、农用车等无客运资质的车辆或超载的交通工具,不顺搭陌生人的车辆;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马路,未满16周岁不骑电动车;行走或骑车时不看手机、不听音乐,不走机动车道。

3.注意人身安全。遵守校纪校规,文明言行,注意保护自身安全,不玩危险游戏,不携带管制刀具、易燃易爆等危险品进入校园;不在放学后或节假日私自下水游泳,严防发生溺水事故;身体不舒服时,特别是有特异体质、特定疾病的要及时告知学校和家长;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遇到心理困惑时,要向辅导员、班主任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积极参与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技能。

4.注意食品安全。学生就餐尽量选择学校食堂或选择持有有效食品经营许可证或餐饮服务许可证、环境整洁、餐饮安全信誉度高的餐饮单位;不吃“三无食品”,不买无证经营和小摊小贩的食品,个人餐具要及时清洗,谨慎选择网络订餐外卖食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餐前洗手习惯,降低“病从口入”风险。

 5.注意信息安全。不要相信冒充警察、冒充熟人或老师、电话欠费、电话涉嫌洗钱犯罪、游戏卡充值、虚假中奖、银联卡透支、通知退费退税、冒充黑社会、订退或转让票、高新招聘、网银升级、冒充亲友借钱、虚假股票信息、引诱汇款、网络购物交易、网络交友、刷单赚钱等类型的诈骗;不要轻信不明对象的可疑信息、电话;不把自己的信息透露给陌生人。致家长▽▽▽

1.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加强对子女在放学后、节假日等溺水事件易发期安全的监管,对子女行踪做到“知去向、知同伴、知内容、知归时”,严防学生校外期间出现监管真空。

2.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家长应主动学习安全防范知识,掌握安全要求,认真开展家庭安全教育,以身作则、示范引领,教育引导子女“知风险、会避险”,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技能。

3.切实加强家校协作。督促孩子按时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学生不能按时到校要请假,因故提前离校要报批,家校沟通要及时;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积极配合学校加强疫情防控;支持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增强安全工作合力。

来源:河北教育发布

开学了!这些提醒很重要!













来源: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



政策篇


9月1号起,

这些教育政策正式实施!



1.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校不得举办民办校

5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条例》(第二章第七条)具体内容中明确:


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并应当经其主管部门批准。


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


2.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5+2”实现全覆盖

7月13日下午,教育部举行新闻通气会,介绍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基础司司长的发言明确:今秋推行一校一案课后服务,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



会上具体提出:


课后服务要全面覆盖,各地各校要从实际出发,“一校一案”制订完善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并努力实现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


学校要广泛深入宣传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服务特色,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有关安排,积极引导有需要的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要保证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结束时间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对家长接孩子还有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3.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性侵害

6月1日,教育部举办新闻发布会,时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签发了第50号教育部令,颁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该《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规定》中第三章第二十四条规定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教职工与学生交往行为准则、学生宿舍安全管理规定、视频监控管理规定等制度,建立预防、报告、处置性侵害、性骚扰工作机制。


学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并制止教职工以及其他进入校园的人员实施以下六类行为: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4.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欺凌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明确了欺凌的概念,要求学校应当定期针对全体学生开展防治欺凌专项调查,对学校是否存在欺凌等情形进行评估,并归纳了侵犯身体、侮辱人格、侵犯财产、恶意排斥、网络诽谤或传播隐私等以下五类欺凌行为: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此外,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附则中对校园欺凌做了定义,叫“学生欺凌”。



图片来源:《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专门对学生欺凌怎么防治做了规定,比如建立防控机制;对教师、学生进行防控校园欺凌教育和培训;加强家庭教育指导;联合社会力量共同做好防治校园欺凌工作等。


对于学生欺凌,学校应当建立对学生欺凌、性侵害、性骚扰行为的零容忍处理机制,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安全。


5.禁止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与排名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负责人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答记者问,其中解答了有关“《规定》主要保护学生的哪些权益”等问题。


《规定》要求,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出发点是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但是同时规定学校应当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6.禁止手机带入课堂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与“五项管理”的要求也逐项进行了衔接。其中规定学校对手机管理的权限,明确规定除教学需要外,禁止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课堂。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此外,《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对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的使用作出要求:



7.学生课间休息的自由不容侵犯

《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发布了中小学生课间“休息令”:


第八条 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过一项关于“课间十分钟”的调查: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调查显示,77.2%的小学生课间十分钟很安静,初中的比例为69.8%。在小学,课间可能变成了“不出教学楼”“不能跑跳”。在中学,课间总是拖堂,直接就连到了下节课。大多数学校还都安排了课间值日生,最重要的工作是制止同学们喧哗、跑跳、打逗。


该条措施的实施,一方面是为了缓解中小学生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国家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心。


8.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信息报送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6月3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切实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视力监测制度。


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本地学校建立信息报告制度,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相关信息数据报送工作,依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上报系统,每年春季和秋季学期分别报送一次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结果,春季学期单独报送,秋季学期与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一并报送。视力监测结果填报数据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左眼裸眼视力、左眼屈光度、右眼裸眼视力、右眼屈光度。


中小学生视力监测结果数据报送工作从2021年秋季学期实行,今后每学年春季、秋季学期都应分别报送。


来源:中国政府网、教育部官网、中国教育报


愿孩子们度过一个

安全、充实的开学季!



监审:赵明 王勍

终审:何义安 周岩
热点回顾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王曦在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开幕时的讲话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 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同日举行

9月1日天然气价格上调,原因看这里


秦皇岛日报社全媒体矩阵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