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147期 | 游子孝思寓墨花

武英书画 2020-10-17

作 者:吴 斌

在上一期中,我们讲述了《宣文君授经图》的隐秘,陈洪绶借宣文君故实,用松石、灵芝寓意延年,用九位侍姬、九位弟子寓意长久,共同组成了祝寿主题。

画家既然会精心选取祝寿图的绘画元素,那么,我们能否根据绘画元素的组合,反推出祝寿题材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元代刘善守《萱蝶图》便是一件这样的作品。

刘善守,画史无传,《萱蝶图》是其传世孤本(尾图),经梁清标、纳兰容若、张大千、王季迁递藏,著录于《大风堂名迹》第一集,1970年代,收入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还有一件摹本。

这是一幅典型的元代“墨花墨禽”,画家用浓淡墨表现层次,具有“墨分五彩”的效果,石头施用“飞白”笔法,是受赵子昂的影响。

画右侧题有“萱蝶图”三字,下钤白文印三方,依次是“忠孝传家”、“刘善守印”和“绥斋”。图上画有蝴蝶、萱花、蒲公英、兰草、水仙和竹子,石头上还站着一只鸟。关于此图的绘画主题,先前并无人揭示。


蝶,音同耋,指七、八十岁的老人。古人常以“猫蝶”入图,寓意“耄耋”。

萱草,代指母亲。《诗经•卫风•伯兮》中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谖草,就是萱草,又名忘忧草。西汉《毛传》云:“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按古制,北堂是母亲的居处。游子出行前,要在北堂种萱,希望减轻母亲的思念。唐代孟郊有《游子诗》,诗云:

萱草生堂阶,

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

不见萱草花。


蒲公英取“飞蓬”的意象。李白有名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又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随长风”,都表达了游子情怀。

另按一般理解,兰草、水仙和竹子寓节行,石头寓坚稳。“竹”又音同“祝”,意同祝愿。


最后,我们来看石头上的鸟。从形体上看,这是一只鹡鸰。《诗经•小雅•常棣》有句:

脊令在原,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毛传》云:“脊令,雍渠也。飞则鸣,行则摇,不能自舍耳” ,故后世以鹡鸰代指兄弟。

《萱蝶图》和宋画中的鹡鸰对比

如果把这些释义联系起来,再结合画上“忠孝传家”的印章,《萱蝶图》就应该是刘善守和诸兄弟向母亲的祝寿图,并且,刘善守很可能出游在外,不能侍奉膝下。

武英书画微信订阅号:wy2010bbs
投稿和版权合作信箱:wy2010bbs@163.com
网址:www.wy2010.com

版权说明:

武英书画带期号的文章,均为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公众号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喜欢本文的读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订阅办法:
一、点标题下方”武英书画”链接加关注。
二、进入通信录,公众号,点右上角加号,搜索“武英书画”或“wy2010bbs"。
三、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